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何红梅  李毓倩 《物流技术》2012,(11):34-35,55
在经济大背景下,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在物流产业市场中需求旺盛,物流金融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主要从物流金融发展的视角对融资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三方共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更好地促进企业、银行、物流三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大背景下,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创新产品,在物流产业市场中需求旺盛,物流金融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主要从物流金融发展的视角对融资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三方共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更好地促进企业、银行、物流三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于核心企业的资信分析,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涉及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在开展该项业务的时候,银行往往会借助物流和  相似文献   

4.
<正>1.国内供应链金融现状国内占主流地位的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围绕核心企业是前提,没有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无法得到银行的认可与参与。在银行受限于供应链金融风控要求,无法广泛赋能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情况下,广大中小企业应另辟蹊径,通过优化传统供应链环节,以真实业务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正日益恶化,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通过银行、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研究一般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为债权控制和物权控制两大型:其中债权控制型一般指应收账款型,参与者有银行和企业两者;物权控制型又分为预付账款型和存货型两中模式,除银行和企业外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本研究主要在债权控制型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进行,文中的供应链金融融资  相似文献   

6.
杨杨 《物流科技》2024,(2):131-133+13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链金融和物流企业融资逐渐成为企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和物流企业融资的基本概念、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类型及优势。供应链金融通过为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高度集成。而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问题,希望能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与传统金融、物流金融的区别,阐述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对不同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作用和风险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目前并无法真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手段,由于核心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银行也因此提高费率增加企业负担,制约了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中的融资成本问题以及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指的是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在供应链上所有物流的统称。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金融模式一方面指具有发展能力的物流企业为农产品营销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是指银行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提供金融支持。因此,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供应链物流、金融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落后现状,提出金融支持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为传统的银行为主导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介入下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基于P2P网贷和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的供应链企业融资方式是目前主要的供应链企业融资创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促进供应链中物流、信息路和资金流的高效集成。提出了基于互联网金融范式的未来供应链企业融资的创新模式和小微企业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仇荣国 《企业经济》2014,(3):102-105
本文根据供应链金融理论,分析存货质押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各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对复制动态方程表示的银行、物流企业及中小企业利益函数进行数值分析,认为存货质押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对三方收益具有积极影响,三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及维护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同一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加强信任与合作、强化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存货的监管、建立和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还款追加制度和存货质押管理制度以及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宏宇  罗琬 《现代企业》2011,(12):63-64
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在我国首先由深圳发展银行引入,并在2006年首次提出“1+N”模式的供应链金融理念,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开始模仿推出自己的类似产品。供应链金融是融合了核心企业、节点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以核心企业作为信用担保,在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下,对节点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参与方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融资企业、物流企业等;其中各参与方当中起到供应链融资能否实施的决定性作用的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及与中小融资企业有贸易来往的核心企业。文中以核心企业为视角,首先分析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的作用,然后梳理了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运作的必要条件,最后阐明了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的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淑贤 《财会月刊》2013,(11):28-30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成为研究热点,各家银行也随之推出诸如“融链通”、“融易达”等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及服务,这些业务在推行中帮助不少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供应链金融并没有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手段,核心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理念、银行因此提高费率增加企业负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方案中的风险控制以及物流企业作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元年,随着物流企业电商化步伐加快,以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日益受到关注。在介绍物流企业主导的在线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平衡计分卡模型、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关键绩效指标模型和物流积分卡模型构建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在线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最后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8):77-79
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供应链这个整体作为切入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根据供应链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行业特征进行综合考量,使企业获得授信的可能性更大。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核心,连接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统一,供应链中的资金更好地配置,使整条供应链更有竞争力,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目前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的重视还不够,因此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入手,对信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使企业遭受更小的风险,使供应链金融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黎旭 《物流科技》2011,34(4):84-85
首先简单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接着从合作企业之间需要信任和银行需要信任企业两个方面介绍了供应链金融中信任的内涵,然后论述了供应链金融存在缺乏完全的信任机制、供应链中合作企业缺乏信任、银行对供应链企业缺乏信任等信任问题:最后就如何建立信任机制做了四点建议:促进供应链信任的外部机制、加强供应链金融文化建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加强对其他企业的了解,促进彼此间的信任、培养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一、供应链融资及风险概论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对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以主体企业为中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供应链融资能够灵活地着眼于金融服务和产品,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这些融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进行捆绑或者在银行对期权和期货的责任控制之下,达到相应的供应链融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代理航空/海运订舱、集装箱拼箱拆箱、编制单证、签发提单、报关、报验等简单环节性劳务,向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方物流方向发展,其发展的核心都是把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作为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者,将货主、运输企业、商检、海关、银行金融、港口、船代、仓储等一系列运输的资源和环节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供应链增值性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物流企业所面对的资金回笼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金融中的物流金融化运作模式,探讨了其实施的具体步骤与运作过程.最后,分析了物流金融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即可以降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和货品的流动速度;增强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供应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