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人”角度探讨公务员行政伦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假设与制度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科学的人性假设是制度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进行行政伦理建设,进行制度改革,必须首先对公务员进行合理的人性假设。基于对公务员以“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探讨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作为管理活动中的人性基础,"人性假设"概念的改观已经成为管理理念创新的逻辑前提,回顾历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对于管理结构和模式重新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西方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对其中有关"人性假设"方面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必将有助于人类最终实现效率和道德相互转化的符合人性的管理理想境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燕 《国外经济管理》2007,(1):13-18,48
管理是人的活动,现实的人性是人的各种本质属性相互规定的表现。文中在对人性概念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人性假设的社会历史变迁,探讨评价了关于人性假设的不同角度与实质问题。在阐述分析企业所秉持的管理激励理念的社会人性基础的同时,论述说明管理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演变过程,指出管理激励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实质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张扬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管理伦理不仅具有社会价值、生态价值、道德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管理伦理,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提高效率、开拓市场、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等方面.管理伦理经济作用的发挥,需要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正确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略论企业员工人性需求与企业文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文化管理具有依托人性的特征,它担负着使企业人性得到丰富和发展,使文化人回归精神家园的重任。本文针对当代企业员工人性需求的变化和特点,提出了合乎人性的文化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道德主体本性中的精神性的,体现着道德主体的自我认知和道德主体的道德活动,从哲学、伦理、宗教信仰方面认识人性的精神性是深入了解道德主体的关键。精神性是道德主体的人性特征,有助于自觉提升主体素质,建立美好社会,使道德主体个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我们认为.人本管理的实质是"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人性之间存在冲突,表现为科技颠倒了人的主客体地位、科技发展使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科技发展冲击着人的基本尊严与人权。在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人性自我调适具有必要性,应加强人性自我调适,保持人在科技中的主体地位,维护人的精神自由和创造性,尊重人类伦理生活,保持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以实现科技与人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经济人"具有的经济人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经济人性正义化是对"经济人"的经济人性品性发挥的规范,其价值诉求在于经济人性发挥要符合公平、正义理念。经济人性正义化需要社会主体实现观念认同、制度认同和人性平等认同,还需要社会主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和提升道德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10.
文化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文化具有依托人性的特征,它使企业员工的人性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达到把组织意识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根据烟草行业的发展实际,针对人性需求的变化和特点,提出符合人性需求的文化管理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