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土地所有权至今并未在法律上得到直接表述,但作为一类所有权却早已为公众所认同。集体土地所有权独立性源自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是私法的财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同样负担了维护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社会义务"。集体土地所有权"社会义务"的有效履行,应当以主体自治和法律规制的协调为基本路径,形成制度激励与法律监管协同的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目的: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主体及其内容的实现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所有权,具有总有的性质,且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而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是明确的.本文提出应当在完善财产代理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以及平衡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使用权主体明晰性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土地立法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使用权主体的规定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着力点不在于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使用权主体,而在于完善土地所有权内涵和使用权内涵及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规定;规范政府征用集体土地的行为;加强执法,减少社会强势利益集团对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侵占,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受限、收益权受损和处分权受控,原因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经营权定限和流转制度残缺等制度缺陷。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必将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他物权与自物权之间的关系在农地产权关系上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应当是所有权权能分离导致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法理分析以及实践运行总结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权利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缺乏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主体行为的有效约束;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不清晰,存在权利冲突;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不合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途径缺乏可靠保障。按照他物权与自物权的关系架构,作者提出: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人的权利,创新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明确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优化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是理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现行土地制度与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由农民负担引发的矛盾也日益转向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存在诸多缺陷,文章分析了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完善现行土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强化农民对宅基地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文从我国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产权残缺、主体缺位、性质模糊和范围不清等特点入手,分析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对失地农民边缘化的影响作用。并提出,正是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产权残缺,使失地农民无法有效地保护其土地产权,丧失了维护自身利益的第一道屏障;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缺位,使农民丧失了维护自身利益的组织保障,导致征地补偿价格偏低和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界定模糊,使村集体在与国家对决时处于弱势和从属地位,导致征地权的滥用和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在分析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失对失地农民边缘化的影响后,提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体制缺失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维才 《经济论坛》2005,(18):98-100
现行《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但这个集体又有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之分。这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一,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种所有权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是平等关系、从属关系?抑或是上下级关系?不同主体可能从各自利益角度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退一步讲,即使三者关系理顺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也难以避免,如何协调是一个难题。因为允许三种所有权主体同时并存,本身就违背了民事法律关于财产所有权排他性的要求,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从而为所有权归属的确定留下了多种可能性,使得各主体为争夺所有权屡屡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的基本形态是以不动产为基础的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的综合,旅游资源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我国物权法对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物权属性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旅游资源稀缺性和公益性等特点,使物权法对此调整还显过于笼统和原则。我国物权法对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主体、私权保护和使用权的规范仍不十分明确。以建立旅游资源特许物权制度为基础完善相关制度,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初探王凯伦,王建军,赵凤春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培育市场主体,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创造了基础条件。但建立...  相似文献   

11.
1.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权利内容。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农民集体共同拥有的产权性质,并确保土地的处置权不为集体管理者所独享,而是掌握在作为集体土地共同所有者的社区成员手中。明确区分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界定村委会的职权范围。对超出村委会经营管理的职权范围的,如土地用途改变或交易等重大事项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决策程序,召开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议表决的方式,形成正式的合法生效的文件资料,让村民集体的所有者权利真正落到实处。2.建立与规范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创新农地征用制度,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制度的核心。科学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需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现行有关农地所有权主体的法律规定存在着含义模糊、抽象,不具备法律语言的确定性,直接导致了所有权主体虚缺或多元化以及职能弱化等问题。对农地所有权主体的规定,应该在尊重历史,反映现实的前提下,努力推行法人所有,有效实施行政主体与经济组织的分离,并且注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实行相区别的所有权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资源集中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转向"经济激励功能"和"(市场)主体培育功能",进而转向"资源配置功能",这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经济功能的演变路径,它反映了不同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基于制度匹配观点的分析表明:(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其实需要不同的制度匹配;(2)未来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必须联动进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流动的视角,探究客户追随签字注册会计师跳槽而引致的换"所"不换"师"式变更现象的潜在诱因,从客户资源控制权、人际关系驱动及审计意见需求等角度分析"客随师走"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一行为所承载的特殊增量信息及其蕴含的超工具性关系;然后,借鉴人际关系理论中的人情法则模式,剖析换"所"不换"师"式变更行为背后的"人情补偿"机制的权衡与选择,及其对审计质量、审计意见与审计定价等产生的特定影响;最后,就完善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执业行为的监管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的资源支撑。征地制度设计与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改革征地制度成为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本文将在对各参与主体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行为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改革与完善征地制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改革现行集体土地制度的思路是: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规范集体土地产权界区,界定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扩大农民耕作自主权,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变土地承包制为租赁制。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在规范农地集体所有权问题上是一种"政策失败"。针对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种种缺陷,实行农地概括国有化是较为可行的农地所有制改革思路。农地概括国有化是指在维持现行农地使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整体性转为国有的过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农地概括国有化不过是法律对现实的确认,可以克服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虚位的诸多弊端,也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举,不但不会引致强烈的社会对抗情绪,而且有望获得立法支持。农地概括国有化的基本思路是循序渐进、平稳过渡、整体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地调查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工作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资源数量管理向土地资产质量管理的跨越,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工作的延续,践行该项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