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科学院(哈尔滨市中山路204号·150001)近年来从土壤中提取。驯化的菌群,能有效地激活土壤中沉积的氮、磷、钾成分,促进植物吸收。他们从土壤中分离培育出4类有益菌种,其中溶磷菌、解钾菌,能将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转化为速效磷、钾;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氮分子,补充土壤中的氮肥;放线菌能产生植物生长刺激素,抑制植物病害。科研人员进一步对其进行驯化,消除菌种间的相互抑制作用,配制成最佳结合的菌液,再利用黑龙江省储量最丰富的草炭和风化煤资源做载体,混拌成富含有机质的生物菌肥。生物菌肥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2.
《渔业致富指南》2007,(11):60-60
<正>天辰渔肥是根据水产养殖的需要,选择具有特定功能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光合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及氮、磷、钾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复垦年限重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及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野外调查与采样、时空替代、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结果:(1)0~10 cm土层,复垦27年的样地R-27a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达到原地貌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68.23%、68.81%和70.08%;10~20 cm土层,样地R-27a的3类土壤微生物分别达到原地貌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70.41%、70.94%和72.07%。不同复垦年限重构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原地貌小叶杨林地仍存在显著性差异。(2)通过冗余分析对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影响因素分析可得,不同复垦年限样地的重构土壤微生物的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极大,对0~10 cm和10~20 cm表层重构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物理性质是土壤容重和土壤砾石含量;对表层重构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土壤化学性质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钾。研究结论: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视角来研究矿区重构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可为矿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09,(5):48-48
胶质芽孢杆菌又叫硅酸盐菌剂,它是利用从作物根部筛选出来的解钾能力很强的硅酸盐细菌,采用特定的培养基,经工业发酵而成。土壤通过该菌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有较强的增产效果,而且能有效预防干旱。  相似文献   

5.
菌糠土壤改良剂对滩涂盐碱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猴头菇菌糠作为土壤的改良剂,将盐碱土壤与猴头菇菌糠按7种不同比例的配比,以纯盐碱土壤作对照,测定主要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滩涂盐碱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从中探索出最佳配比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1)添加了菌糠的盐碱土后,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大多数土粒级在0.20~0.05mm内,占含量的20%以上,达到壤土颗粒含量标准;微团聚体数量增加。(2)添加菌糠的改良后的土壤p H、全盐量均比纯盐碱土明显降低,有机质有含量明显的增加。土壤中有效钾与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其中有效氮和有效磷增幅变化很大,有效钾的增幅平稳。猴头菇菌糠不同的添加量,对盐碱土壤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不同菌糠添加量改良后的盐碱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的数据,确定最佳改良配方为盐碱土与菌糠的比例1:3。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村经济》2010,(7):58-58
EM技术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发明人为原日本琉球大学农学部比嘉照夫教授(Prof.Teruo Higa)。人类利用微生物的历史由来已久,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如面包、酱油、豆酱、啤酒等皆是利用了微生物的作用。比嘉教授通过对微生物宏观作用特性的长年研究,将自然界的微生物分为“发酵合成”与“腐败分解”两大类,前者多是对人类及环境有益的,后者多为对人类及环境有害的。将前者这些有益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14,(12):42-42
适宜区域:全省稻麦生产区。 技术要点(1)基础数据收集与管理。在小麦播种或水稻移栽前,按田块分类采集耕作层土样,测试分析土壤主要理化指标(有机质、全氮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PH值等);或参照已有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不同田块的土壤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EM制剂 ,是建立和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的重要生物技术。EM是有益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 ,它由整个生态系统的五大类微生物中的 80多个优秀分子组成 ,主要成员有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克阳性放线菌和发酵型丝状菌。EM原露制剂 ,作为一个功能群体 ,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 ,将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 ,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在生长中产生的有益物质及其分泌物质成为各自或相互生长的食物 ,通过这样一种共生增殖关系 ,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  相似文献   

9.
正微生态制剂通用名包括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活菌制剂等,主要是在微生态原理上对微生物进行调节,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活的正常微生物或微生物促生长物质等经培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使用对水产养殖生物无害的、活的微生物或者其分泌物等,通过扩大培养、发酵及干燥等工艺形成产品。其中在水产养殖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多为直接扩大培养得到的微生物,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养殖鱼类等寄主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一、酵素菌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酵素菌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类中共二十四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具有很强的好气性发酵能力的复合微生物群体。是从日本引进来的。由于日本未告知酵素菌原菌的种名,我国微生物工作者只分离出其中的十六种,还有八种无法确认。  相似文献   

11.
中低产田土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低产田土产出水平低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灌溉条件差稻田灌溉设施差,排灌能力弱,旱作土几乎没有灌溉条件。加之植被破坏严重,生态脆弱,地面水分蒸发大,一遇干旱就造成减产,甚至无收。(二)坡地多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耐旱性差,水土流失严重。(三)土壤理化性状不良多数田土普遍缺磷、钾,有机质含量不足,氮、磷、钾比例失调。有的耕地虽然潜在养分不缺乏,但释放缓慢,作物不易吸收,影响作物生长,造成低产。(四)耕作粗放某些地方采…  相似文献   

12.
一、多效生物制剂简况多效生物制剂主要成分为光合细菌(PSB)。光合细菌(PSB)制品自80年代以来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台湾省被普遍用于养殖业、种植业、水产业和饲料行业,并取得了很大成功。PSB制品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而生产的微生物活菌制剂...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是符合当今渔业发展方向的生物防治方法。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等,常见的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PBS)等菌株组成。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生态调节剂,治理养殖水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迅速降解  相似文献   

14.
有益菌又称为有益微生物或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al agents),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运用微生态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正常微生物或正常微生物促进生长质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以达到调整机体及养殖水域微生态平衡的目的。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可把微生态制剂分为芽孢杆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酵母制剂类、复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制剂和拟杆菌制剂等。目前所担保的生态养殖模式,是指在养殖水体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即微生态制剂,来调节和改善养殖微生态环境,控制和减少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渔业致富指南》2003,(2):50-51
<正> 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等,常见产品主要要由硝化和反硝化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双岐杆菌、假单胞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噬菌蛭弧菌等菌株组成,从广泛意义上说,还应包括真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等。  相似文献   

16.
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或益生素,是最早研究出来的天然促生长添加剂。微生物制剂的研制比较广泛。国内外许多研究所、大专院校均有研制,国内的有生态宝——北京天地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益菌多(S-586)——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制,  相似文献   

17.
<正>1、微生态制剂的基本概念微生态制剂是从动物体内或自然界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人工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并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目前,我国的微生态制剂的商品名称主要有:生物兽药、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生菌素、益生素、生物发酵剂、生物净化剂、合生素等。随着人们对畜禽肉类及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微生态制剂的概述1.微生态制剂的种类我国农业部已批准使用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噬菌蛭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6大类微生物。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2.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抑制有害微生物,与有害生物竞争养分和附着部位:微生态制剂在动物消化道内产生有益菌群,与致病菌间就生存和繁殖的空间、时间、定居部位以及营养素等展开竞争,抑制致病菌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连作辣椒对比小麦-辣椒轮作地块浅层土壤,研究辣椒连作土壤与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之间的差异.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并测定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与轮作土壤相比在全磷、全氮及土壤PH值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速效磷上存在显著差异;与轮作相比,细菌及真菌物种丰富度下降,反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统计学和多重分形方法研究分析秸秆还田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空间相关范围介于14.30m-22.30m;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均为强烈空间相关性;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性主要由其低值引起,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由其高值引起;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程度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