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就业方面效果虽然明显,但也存在弊端.忽略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接续产业方向偏差,落实贷款存在困难,培训规模不足,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充分,再就业税收政策不完善,优惠证申领把关不严等.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就业方面效果虽然明显,但也存在弊端。忽略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接续产业方向偏差,落实贷款存在困难,培训规模不足,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充分,再就业税收政策不完善,优惠证申领把关不严等。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完善再就业税收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马斌 《广东经济》2000,(3):43-4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9年1月作出了关于推进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机制的通知。广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也在积极地进行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陈敏 《生产力研究》2011,(11):37-39
失地农民老化劳动力由于身体和技能限制成为逐渐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该劳动力群体城市融入是城镇化的内在需要,是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城乡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因素。失地农民老化劳动力城市社会融入面临诸多障碍因素,如隔离性制度障碍、差异性文化障碍以及空间和社会隔离障碍等,生存状况处于不断恶化的窘境。该群体城市融入应充分结合其短期生存质量与长期发展能力,促进政府主导下针对性的制度环境创新,着力构建该劳动力群体城市融入的空间文化环境,以多形式就业改善他们就业和生活风险环境,改革再就业技能培训模式,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城市融入能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带动建筑行业的大幅度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大量农民看到城市发展的前景,纷纷背井离乡,引发了农民工进入城市的热潮,他们为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众多企业破产,社会经济下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引发了农民工的返乡潮,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国家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工进行创就业的培训,使有能力和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尽早再就业.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就业统计的分析和创业培训的内容的简要介绍,以实例说明农民工就业统计对创业培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再就业的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下岗职工因信息封闭或流动、传递渠道不畅而不能准确、及时获得就业相关信息,以致与再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发展劳动力市场是排除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的根本途径。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迫切需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提供劳动力就业所需的信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不成熟。功能不齐全,吞吐能力较弱,与大量下岗职工走向市场的趋势极不适应。因此,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使之成为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蓄水池”和“调节器”,使下岗职工有一座通向再就业的桥梁,从而推动下岗职工由企业消化向社会消化转变。截止1996年底,全国职业介绍机构  相似文献   

7.
王兰香 《经济论坛》2002,(22):59-60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机构改革、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政府既要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又要承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解决不好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会成为我国今后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在国内大范围的无序流动,正引发出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  相似文献   

8.
劳务输出:劳动力就业辟新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芳 《经济论坛》2003,(10):13-16
众所周知,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再就业工程”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那么,如何充分实现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呢?笔者以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仅仅局限于一国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思路,放眼全球,站在世界统一大市场的高度,大力进行国际劳务输出,开拓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新领域,才能使劳动力就业走出低谷,找到一片蓝天。一、劳务输出的必要性(一)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务之急1.当前我国的失业现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更成为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再就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践证明,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当前全区就业再就业总体形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人数还将会增加,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再就业扶持…  相似文献   

10.
安徽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总量和城镇就业岗位有所增加;下岗失业人员逐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全省组织起来就业工作初显成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有所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稳中有升;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经济》2003,(11):1-1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我省是经济大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比较充裕,但由于大量的生产性和技术性岗位不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十分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同时统筹兼顾,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实现全省全年净增就业岗位70万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后,由于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衡,使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失业率明显上升。因此,针对如何降低失业率,促进劳动力再就业,各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再就业政策和措施。一、一些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再就业政策与措施(一)瑞典积极的再就业政策1、各级政府努力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河北省的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宾志 《经济论坛》2004,(10):25-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城乡就业压力同步增加,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 ,我国劳动力的总供给大大超过了劳动力的总需求。因此 ,控制劳动力的过快增长 ,大量增加就业岗位 ,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根本途径。一、减少劳动力供给1 严格控制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就业。职工离退休后仍然占据就业岗位 ,人为扩大了劳动力供给量 ,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对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 ,应严格执行我国劳动就业的有关规定 ,凡已到法定离退休年龄的职工 ,除特殊情况之外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离退休手续。对已办理离退休的职工 ,除国家短缺急需的人才外 ,所有部门单位均不得再…  相似文献   

15.
王小顺 《技术经济》2004,23(5):22-23
<正>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 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几乎无穷大,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 1、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十五”期间每年城乡新生劳动力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城镇下岗职工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达到2200至23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计算,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至800万个,形成2200至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竞争700至800万个工作岗位的局面,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400至15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与求的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劳动力需求急速下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再就业难题。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来调节就业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通过研究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现状,发现了以下问题: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就业能力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忽视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就业总量;产业转型规划滞后,造成结构性失业;财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的人数增长缓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南方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究其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有体制因素以及产业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树  陈刚 《经济研究》2015,(3):62-74
幸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本文评估了主观幸福感对劳动力就业和隐性再就业概率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发现,幸福感上升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概率,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失业劳动力实现隐性再就业的概率。同时,幸福感上升增加了劳动力享有的"关系"等社会资本,以及促进了劳动力的工作搜寻努力,是幸福感影响劳动力就业概率的主要机制。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转型,可能不仅不会加剧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反而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严羽 《经济视角》2002,(4):44-46
我国是世界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和失业的压力更为巨大。2002年便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高峰。千方百计抓好再就业工作,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再就业”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再就业的严峻形势,从再就业的方向、制度设计、岗位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再就业应坚持政府扶持下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对弱势群体建立就业托底机制、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通过发展非公经济、中小企业、非正规就业、鼓励创业等方式开发就业岗位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