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2年以来,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但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净额下降,导致外汇占款不断下降。文章通过对2002~2015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外汇占款下降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11年开始,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较之前有所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主动供应基础货币,大量增加金融机构贷款来补充流动性。未来央行应积极面对新的变化,构建新常态的货币供给机制,稳定市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2年以来,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但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净额下降,导致外汇占款不断下降。文章通过对2002~2015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外汇占款下降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11年开始,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较之前有所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主动供应基础货币,大量增加金融机构贷款来补充流动性。未来央行应积极面对新的变化,构建新常态的货币供给机制,稳定市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外汇占款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主渠道。基础货币被动投放迫使央行采取冲销性干预措施,于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表现为被动发行央行票据、被动正回购。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发行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之比已由1994年的0.25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08,至2007年7月底又上升为1.29。在经济低迷时期,大量的外汇占款与积极的货币  相似文献   

4.
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为1171.49亿人民币,在5月份的基础上下滑了144.14亿元。由于外汇占款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增加货币供给,外汇占款下滑也缓解了今年前几个月流动性偏多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使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因此而增加的货币供给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加大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本文在分析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外汇储备余额高速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关键的阶段转换和结构调整之中,金融市场也在放松管制下快速转型,货币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货币供给、货币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也相应地发我国货币投放机制发生变化汇率制度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特征的重要因素。随着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我国的货币供给出现了质的变化。具体来看,2003~2009年,外汇占款增加几乎是我国基础货币唯一的投放渠道,外汇占款增量、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上,外汇占款主要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总体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物价水平。近年来外汇占款已成为国内流动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年1B至2012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检验了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了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应量的正向影响较显著,以及影响的滞后性、持久性与稳定性特征,还揭示了cPI的变动主要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高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相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高增长使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文章就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原因及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应加强货币政策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外汇占款与物价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9):144-147
文章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围绕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较为详实的定量研究.文章具体考查了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等经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同时运用协整理论,对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物价与外汇占款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外汇占款的增加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结合我国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的运行机理研究了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影响途径,提出了对外汇占款进行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外汇市场压力(Exchange Market Pressure,EMP)、国内货币供给、利率、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为应对外汇占款增加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但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会引起EMP变大。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只能是短期性的。此外,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利率变化对经济增长及资金流动的信号作用已经比较明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央行自2003年至今一直在对冲外汇占款,以应对资本流入。本文衡量了2003-2010年中国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累积高达1.08万亿元。文章分析了中国央行对冲成本的承担机制,并分析了央行可能因为高对冲成本而造成的利益冲突。文章最后指出,应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基础货币投放间的联动关系,并建立由财政参与承担的对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云燕 《科学决策》2014,(10):85-94
论文使用2006-2012年月度数据,基于VAR模型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因素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外汇储备、资产价格与M2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且资产价格变动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为最大;短期内,财政赤字、外汇储备、资产价格受到一个正的冲击,引起M2变动的最大值分别为0.1702%、0.1335%、0.2478%,财政赤字、外汇储备具有正效应,资产价格具有负效应,这三者因素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动态IS-LM-BP模型为基础,以跨期权衡为出发点,以国际货币供给失衡以及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为研究背景,对M2/GDP持续走高这一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M2/GDP的变化并非单一的货币现象,而是受循环于实物经济体系之外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不均衡、金融制度扭曲、经济结构缺陷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管理当局应使用各种政策的组合来调整M2与GDP产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the resultant 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SA have left the Chinese economy subject to four risks in particular. First, China's exports to the USA might continue to decline. Second in the medium term, the higher US inflation rate will lead to a weak dollar, which will negatively affect China's exports. Third in the long term, when the US Federal Reserve decreases money supply to control inflation, the US economy might enter another recession, hurting China "s exports further. Fourth,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ssets might suffer heavy losses when the US inflation rate rises. Conventional foreign exchange investment strategies are insufficient for dealing with these four risks. Investment by China in the major US banks is sugges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is strategy would mitigate if not eliminate all four risks. China could gain considerable financial returns on investments with only moderate risk.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自向量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协整关系的约束力较强。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新的冲销手段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学宇 《科技和产业》2015,15(2):165-169
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一些与传统银行类似的功能,继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后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本质上属于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非中性的交易媒介,而央行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呢?本文基于内生货币理论的视角,重新诠释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2005年5月到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EC模型对外汇储备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是通过宏观层面的流动性对股市产生影响,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均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其传导机制比较复杂,且我国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采取十分严厉的限制。相应地,文章提出了加强对流入股市热钱的监管;加强非流通股股东解禁的管理;深化一级市场改革发行制度,积极发展债券、期货等资本市场;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以及坚持严格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文旭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147-150
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汇率又成为焦点,大量投机资金伺机进入境内。我国政府也在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对目前的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以使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创立,解决外汇储备被动增加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又使我国支出国际铸币税,因此,国际铸币税也有一个收支问题.本文在计算我国1996年-2011年国际铸币税收支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和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的国际铸币税收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后得出:我国的国际铸币税收支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财政赤字、净出口没有影响,对我国的GDP、货币供给和外汇储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热钱涌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热钱的投机行为正在危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及整个经济形势。热钱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热钱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原因包括人民币升值预期、本外币利差扩大和国内外购买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