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必要性、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体富 《当代财经》2003,(10):30-34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已经形成,并正在增强。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鉴于我国经济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应采取渐进式的“淡出”方式,可以把今明两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过渡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应当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2.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迟早应淡出 ,但在淡出前 ,对政策的认识和操作也要适当调整。要充分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 ,不能过分乐观 ;政策的淡出是迟早的事情 ,但目前不宜淡出 ;要及时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扩大内需时 ,要注意刺激消费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不可忽视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3.
黄媛 《发展研究》2003,(8):13-14
自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登台亮相以来,围绕这一政策的争论就几乎没有停止过。随着这一政策的中长期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讨论积极财政要不要淡出、何时淡出、以什么方式淡出等问题。 一、积极财政政策必须逐步淡出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积聚。以国债发行和扩大政府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着潜在的财政风险。尽管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正华 《当代财经》2002,(11):25-27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其功效正在逐步降低。弊端正逐步显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逐渐淡出巳成为必然。但是如何在淡出的同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必须从三方面入手:1.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要主要采用引导性财政政策。2.继续进行结构性税收改革。3.逐步实现由单一型税极财政政策向整体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积极财政政策迟早要淡出,但在淡出前,对政策的认识和操作也要适当调整。要充分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不能过分乐观;要认识到政策的淡出是迟早的事情,但目前不宜淡出;要及时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扩大内需时,要注意刺激消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可忽视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同于西方国家反经济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划分两种类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几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调整,同时缩减国债规模,减少赤字,实现财政平衡。在结构调整逐步完成,各项改革趋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充分建立的条件下,使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代之其他财政政策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多方创造条件推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和方向,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一定要合理限定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力求避免财政功能的"越位"、"缺位",创造条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转换,谨防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大化和长期化。这是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批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近两个月来,准确地讲是在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的各项统计数字公布之后,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当“退出”或“淡出”的讨论热起来了。 其实,大约早在两年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就有过所谓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讨论,甚至进展到了“淡出”的具体方案的地步。只不过,在那一时期,人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积极财政政策效益与成本的对比,所牵挂的主要是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当然,由于市场环境依然要求扩大内需,经济增长仍然离不开财政的“增债扩支”,“淡出”也就只能停留于策划、准备阶段。并且,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决策以后,“淡  相似文献   

12.
姜爱林 《经济经纬》2003,(6):120-12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5年多来,这一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能轻易淡出,未来2-3年内仍要继续实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储蓄恒等式的理论出发,对我国近年来储蓄转化为有效需求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定量地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储蓄转化为有效需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以后的储蓄转化格局作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争论的学科分析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炜 《经济学家》2003,(4):37-44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是一个现实性极强、对策性极强的问题,目前已有的各类观点都可以找到其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理论依据;但是仅仅局限于一般原理的分析并不能把握真实状况。在考虑我国制度背景的特殊性后,对上述问题判断的准确性才会明显提高。在由学科分析推进到制度分析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策综合和全局统筹。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展望:适度淡出积极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 0 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将由复苏阶段逐步进入到一个可以预见的繁荣阶段。因此 ,2 0 0 4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适度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 ,同时搭配微调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 ,以防止出现经济的过热端倪。  相似文献   

16.
<正> 2002年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通货紧缩的问题,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公共领域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消费、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解决国内主要经济矛盾。随着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社会各界对财政政策的走向愈加关注,主要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宏观经济的适应性如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还有没有空间?随着后积极财政政策时期的到来,宏观经济将会对“淡出”产生什么反映?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明观点。如何评价宏观经济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应性国内有学者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17.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推进社会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这说明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对当前乃至今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是否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综合权衡基础上实行的阶段性政策,与发达国家以反周期为特征的短期扩张性政策有明显不同。今后一段时期应当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只有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实现财政长期稳固、健康运行提供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在1998年之后,为了进行反周期经济调控而采取的有中国特色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基于宏观国际环境、并针对我国实际而作出的一种政策性选择,其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举借长期建设国债,投入政府规划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完善社会保障、支持科教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工程,从而克服通货紧缩所造成的影响,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转暖,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断出现。笔者认为: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与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已连续5年实施国债投资政策,2002年以来,要求以国债投资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呼声较以往年份有所增高,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2003年国债政策研究。 一、2003年的国民经济运行仍然需要国债投资  相似文献   

20.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