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刊视点当中言及电视原创栏目已经是第三次了。最早第一次是在三年前.当时笔者把原创栏目视为电视频道经营中的标杆,以此来衡量电视制作团队和经营者的创新性。第二次言及原创栏目,强调所谓主流媒体不只是提供一般的娱乐.且要强化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谓之媒体创新的灵魂。而这种创新最好的体现,当然就是隐藏在原创栏目之中。  相似文献   

2.
刹那芳华,五十年一瞬。 中国广播电视栏目发展到今天,需要面对的是媒体竞争激烈、节目数量倍增、栏目同质化严重的局面。而原创栏目对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获取持久竞争力的主题更是显得弥足珍贵。2008年5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媒介》杂志举办的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高峰论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会议,也是一次精神饕餮之宴。  相似文献   

3.
全面巡礼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深度发掘原创广播、电视动力样本。“2007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40强(原创广播栏目20强、原创电视栏目20强)颁奖暨高峰论坛”将于2008年5月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及千家广播电视等专业媒体联手打造,旨在为中国广播电视原创力量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广播电视原创栏目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8,(3):F0003-F0003
全面巡礼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深度发掘原创广播、电视动力样本。“2007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40强(原创广播栏目20强、原创电视栏目20强)颁奖暨高峰论坛”将于2008年5月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及千家广播电视等专业媒体联手打造,旨在为中国广播电视原创力量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我们试图清晰地镌刻下中国电视原创力量狂歌飙进的每一个瞬间。尤其是在新型媒体的声音渐次喧嚣.受众群体的分化日益碎片.产业融合的号角愈发响彻的今天。在2006年电视市场的美妙图景中.业界正在重新思考如何描画属于电视的商业纪元.寻觅在历史的聚光灯下完成浓墨重彩勾勒壮举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国广电媒体已进入了品牌化竞争的白热化阶段,独有的广播电视节目已成为竞争的利器,面对于一个台来说,核心竞争力除了拥有高质量的原创栏目外更离不开良性的管理体制。放眼望去,不管是央视、省级卫视还是地市级的广播电视栏目,对于内部的管理体制都在进行积极的改良和创新,在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高峰论坛”中,许多优秀的原创栏目制片人济济一堂,分享自己在原创路上的心得体会。在他们看来,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笑傲于媒体“江湖”的必备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5月26日,《媒介》杂志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2007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40佳颁奖暨中国原创电视栏目高峰论坛活动”。论坛集纳了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电视传媒机构和研究机构的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承受着高密度信息传输带来的压力与紧迫。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媒体有着难以割舍的需求。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媒体.电视也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责任,由此,电视也进入了又一个竞争可谓残酷的时期。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城市电视台的信息传输在符合党的新闻宣传规律的同时,再也无法回避市场对自身的选择。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如何参与竞争,谋取生存与发展,成为城市电视台亟待解决的一课题。在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城市电视新闻栏目承担了部分突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孙寒波 《广告导报》2005,(11):163-164
没有预兆显示湖南卫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突然崛起。迄今为止.湖南卫视的节目几乎尝尽了中国电视娱乐的一切可能.并由节目创新、活动创新走向晶牌创新.从单频道走向跨媒体组合.频道已经从凭借重点栏目的点状影响转为凭借频道整体内容的面的扩展.已经成为在中国大陆地区具备强大传播实力的重要卫星频道。在全国卫星电视频道自办栏目的全国收视排名前50位中.湖南卫视占据14个.全国收视排名前30位中.湖南卫视占据了10个。湖南电视人殚精竭虑进行节目创新.制作精品.以精彩节目吸聚全国观众注意力.以强劲收视稳居中国强势电视传媒行列.造就了今天引人注目的电视湘军现象。  相似文献   

10.
距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还有半年多之时,腾讯网便率先公布了2012伦敦奥运会门户播报的战略。其中"拟原创出品十档视频栏目打造实时奥运"成为关注的焦点。《品蔚英伦》、《中国茶馆》、《挑战冠军帮》、《冲刺伦敦》、《加油美人计》等在内的10档视频栏目将以电视综艺化手法原创出品,为7亿网民打  相似文献   

11.
有人将原创栏目比做金字塔,基层是最为基础的常态栏目,中间部分是一系列的特别节目,顶端则是活动营销。也有人说,现在已经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了“产品为王”的年代。在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的今天,有了好的内容之后还要有独到的影响力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踏上了活动营销的道路,并且真的活出了自己的模式,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将栏目与活动相结合,整体经营打造出一个多元立体的营销平台,助力原创栏目的长远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和电视竞争的品牌化趋势不断加剧,电视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渐趋白热。尤其以省级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电视剧购买播出、栏目建设、营销等方面出现直接短兵相接的壮烈局面。  相似文献   

13.
梅迪 《中国广告》2005,(10):212-213
今天的中国,传媒的市场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媒体的数量和品种急剧增加.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电视观众和广告客户对电视节目和广告产品的选择性空前地加大.电视媒体的稀缺性不复存在.观众的注意力和电视广告成了名副其实的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电视节目更有效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如何能更顺利地卖出广告时段.电视工作者应该借鉴市场营销中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内容启航     
制播分离浪潮一波紧接一波,多媒体竞争形势一轮紧似一轮,内容为王无疑是让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甚至手机媒体等相爱相杀的心头大石。众人皆知此为重,却往往千金难换心头好。 论及原创,新闻栏目无法剥离,影视剧已经相当市场化,本刊也都曾剖析探讨。于是,剩下的综艺娱乐、专题纪录片、生活服务、动漫青少等内容成为本次封面主题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我国电视圈儿可谓是风生水起。突破传统交友方式的新型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高音质低泪点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甚至激起中国电视圈重大反响的户外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等众多优质节目的出现,给原本有些寂寞的中国电视市场带来了丝丝生机与活力。这些海外节目模式更让一些省级卫视在电视业界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袁方 《广告导报》2004,(3):i010-i010
在中国电视观众规模已经基本饱和的今天,电视媒体的竞争将进入品质竞争的新阶段,原有的粗放经营、盲目扩张规模、低价竞争等手段将难以见效。  相似文献   

17.
频道专业化作为近几年推进电视产业化运作的举措,对于省级电视媒体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强势媒体充分改变过去栏目竞争思维,适应频道竞争形势,加速电视区域收视市场细分化,从而锁定尽可能大的受众市场。2006年,四川广电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全国省级电视媒体中最耀眼的传播平台之一。其旗下在成都收视市场的5大地面频道,面对来自中央台、外省卫视以及成都台等频道的冲击,竞争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在以内容制胜的传媒时代,四川广电加大了栏目创新力度,在频道定位和转型上做出了战略性调整,提升了媒体区域传播影响力。本文结合四川广电两个地面频道的转型来做个案分析,以期让广大广告主对此有更深的认识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南京零距离》两周岁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平 《中国广告》2004,(3):75-76
一个栏目吸引了一座城市两周岁,对一个人来说,是何其稚嫩的年龄。然而,对一个电视品牌栏目来说,已经步入了异常坚挺的青壮年期。《南京零距离》开播于2002年1月1日。人们或许还记得,刚刚降生时的这个栏目,就在南京的电视收视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旋风。迄今为止,尽管竞争异常激烈,但是,除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少数例外,其收视率一直傲立潮  相似文献   

19.
《商》2013,(22)
<正>现在,全国各个地方的民生新闻栏目遍地开花,一个台,好几个频道,都开有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相互之间竞争收视率、竞争新闻源,竞争采访对象,都想做独家。做电视,避不开收视率,有的民生新闻为了博人眼球,惟收视率马首是瞻。在眼球经济时代,作为电视做作业人员,博收视率,吸人眼球,一定要有度。作为一名中国的电视从业人员,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与民生新闻相对的是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一统天下的时代,新闻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时候是在为党和政府分忧,因为素材所限,形式所限,为人民群众解难成了很多新闻人的一种职业理  相似文献   

20.
媒体品质决定媒体生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告》2004,(4):126-126
在中国电视观众规模已经基本饱和的今天,电视媒体的竞争将进入品质竞争的新阶段,原有的粗放经营、盲目扩张规模、低价竞争等手段将难以见效。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媒体总监袁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