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结束前,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世界贸易积累,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其他国家为实现贸易结算以及维持汇率稳定,必须储备大量美元,因此,美元自然成为世界储备货币。20世纪70年代初,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金本位支撑的美元无力维持世界贸易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在随后的石油危机中将石油以美元计价,强化了美元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美元价值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和资本市场的波动。用来衡量美元强弱程度的美元指数自2001年7月5日达到120.90高点后,便历经了长达10年的茫茫熊市。至于美元的未来走势如何,大家都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可以说它是经济、金融市场的"定海神针"。  相似文献   

3.
杨晨泽  阎治淼 《经济师》2011,(11):83-84
文章以蒙代尔的货币星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文章认为:建立超主权货币和亚元制度具有不可实施性,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才是中国进行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最优选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经济及金融环境遭受危机困扰下,美元国际储备币地位不断下降,欧元和日圆的外储比量不断上升.随着美国双赤的剧增和美元的超发泛滥,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壮大,美元地位将会继续削弱,美元储备和结算全球贸易与资产的时代正在结束.未来,国际货币体制何去何从,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美国国际储备地位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提出了一些替代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三大货币国际化经验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畅 《经济论坛》2006,(24):66-67
一、货币国际化条件货币可分为不可兑换货币、可兑换货币、自由兑换货币、国际货币、世界货币这五个层次。货币国际化就是货币由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的过渡。一国货币被用作国际货币,其职能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在官方领域往往被用作钉住货币、储备货币、干预货币,在私人领域常被用作贸易结算货币、外汇周转货币、金融投资货币及在国外流通使用的替代货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该国中央银行对本币国际化的态度以及在位国际货币对本币国际化的影响等因素。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是该国GDP在世界…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6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正式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这标志着世界在进一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同时也表明中国需要构筑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和美债上限问题再次将各国目光聚焦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反思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以及其中的弊端. 金融危机前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国际谈判成果,其固有缺陷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对称(王华庆,2010),依靠美元这一主权货币对世界经济进行调节,由此美国的经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牙买加体系诞生,将解决美元本位制存在的问题和僵化的汇率制度.但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因此牙买加体系并未根本解决"特里芬两难".1999年欧元诞生,发展成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是在所谓的"后牙买加时代",储备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受到来自资本账户管制方面的限制,未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结算货币方面,应该继续增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城市数量,扩大货币互换协议国家的数量和协议规模,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并最终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与计价职能的统一。在投资货币方面,应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在储备货币方面,拓宽和创新人民币投资工具和产品,满足民间私人机构投资于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要求,实现人民币作为非居民和居民投资资产和风险规避工具的职能。同时,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SDR的比重,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非常明显,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藉以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本文便是以"金砖四国"作为着手点,以研究超主权货币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中美货币金融领域竞争与合作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深层次弊端的暴露,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美元仍然是世界第一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与美元的直接对话。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中国应抓住机遇知难而进,争取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在人民币区域化方面,应加快人民币结算贸易的使用步伐。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伊朗宣布与我国部分石油贸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石油贸易现行的美元结算机制对我国影响:先估算国际铸币税损失;再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ECM模型,以2001年1月-2012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美元币值与国际油价关系,并以扩展后的TRM理论做解释;最后基于“新格里芬悖论”框架分析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结论认为,美元结算对经济发展有消极作用,我国需要渐进式地解决该问题,保障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陈征 《当代经济》2009,(22):10-11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显著特征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在金融交易、衍生品交易、贸易计价、官方储备和作为锚货币方面,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欧盟、东亚等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双赤字"的巨额累积、美元的长期贬值,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安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美元本位下美元汇率的变动给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针对美元贬值不可避免的事实,指出了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金融动荡,提出了东亚经济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国际美元作为货币形态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但其运动规律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依然存在。在信用货币时期,由于美国拥有国家信用和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美元保持了长期稳定。进入现代货币时期,随着美国的国际地位的相对削弱,美元已经变得十分不稳定,贬值趋势十分明显,美国政府的信用根基已经动摇。长期以来,美国奉行低储蓄、低利率的负债消费模式,经济上已经破产,世界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已经丧失,美元风险急剧攀升。我国政府要未雨绸缪,降低美元储备,调整对外发展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防范世界货币体系风险的能力和分享世界货币利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建奇 《经济研究》2012,(4):113-123
主权信用货币是否注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面临两难,尚缺乏严格的理论与实证。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提供了新的解释,当前的美元困境也得到了经验验证。对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同时构建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侃 《经济师》2024,(2):110-111
历史经验表明,以美元为基础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导致美国容易向其他国家输出通胀、收割其他国家主权财富,引起世界金融秩序失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减少国际结算对于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维护我国金融交易安全的客观需要。文章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实现路径、货币国际地位确立的影响因素以及战略举措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本币货币互换、光伏新能源变革、在资源和技术领域提升竞争力、打造数字货币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等方式,构建一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从而稳健审慎地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1.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但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更不是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对外国货币过度依赖,承受极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大量的外汇储备承受极大的贬值损失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利益首先,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减少对外国货币的依赖,减小企业和居民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承受的汇率风险;其次,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最后,随着人民币逐步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然不如从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动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的崛起似乎对其地位产生了更大威胁.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虽然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然而要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其实力还显得不足.不过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必然,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格局已成为必然,欧元的出现将加快全球外汇资产继续向其他货币分散部署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元的单极储备格局.  相似文献   

18.
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运行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进入新的变革时期,美国国际收支日益呈现非均衡性,造成美元国际环流异常膨胀。美元主导的储备货币体系带给储备货币发行国特有的利益,却给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带来损失。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继续维持和完善以美元、欧元等为主导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但要积极寻求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与监督机制,有效治理和监控跨国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强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9.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