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一经推出便获得许多热捧,但也存在一些竞争对手,文章对微信分别与手机QQ、米聊、微博、人人、陌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了微信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杜茜 《企业导报》2014,(16):38+36-38
本文通过分析微信这一社交软件的诸多优势功能,结合现有商家的微信营销实践,提出了内容营销、精准营销、社交分享等微信营销模式。本文得出微信营销究其本质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带给用户全新的购物体验,最终实现用户与企业共同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微信越来越火,《微信思维》这本书也很火。前些天宋家泰兄在其公众号(宋家泰读书圈)上分享了读书收获,非常精彩,给了地产人很多启发与思考。我相信,家泰谈到的微信应用方向已经或将陆续被营销人采用,移动互联网对房地产业的改造是不可逆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潮商》2014,(6)
腾讯微信版“余额宝”理财通上线
  1月15日,腾讯的微信理财通刚刚获得监管部门批文,当天21点40分,“理财通”就低调地上线了。这一次马化腾带来的产品是首个移动终端互联网产品。此前,业界一致认为,2014年金融互联网的最大看点就在于移动互联网,而微信理财通因具有移动互联网特性其一出生就备受市场关注,并被许多行业人士称为“是未来在规模上惟一能与余额宝叫板的选手。”
  点评:马年伊始,金融互联网界战火纷飞,马化腾终于要进行反击了。在金融互联网的格局中,因背靠支付宝大树呈现“余额宝”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号称微信用户远远超过支付宝用户的微信理财通究竟能否撼动“余额宝”的地位,大家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传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移动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化载体,而在众多载体中,伴随着聊天软件——微信的日益普及及迅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众多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选择。如何使自己的公众号脱颖而出,是相关管理者需要理性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将以植物相关微信公众号为例,浅谈微信公众号的编辑与运营。  相似文献   

6.
李旭芳 《企业导报》2014,(14):26+16-26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微信营销做深入分析,企业通过微信这一广阔平台,在电商领域发展自身品牌,文中全面分析了微信营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微信营销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15,(1):138-139
从"一元预订"开始,DS建立起业内瞩目的电商体系,一跃成为汽车行业微信电商先行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汽车销售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2013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推出大量购车优惠活动,成交额至少看起来惊人。与众多汽车厂家借助天猫等网络平台不同,DS选择把电商平台架设在自己的微信服务号DS STORE上。通过开展一系列微信营销举措,DS成为微信汽车电商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融网已经成了许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对于媒体来说,与互联网的融合,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便捷了受众,但是对于媒体本身的利益,却未必体现的特别直接。比如,微信的出现,就改变了广播短信互动这一收入格局;而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升级,更是让不少纸媒苦不堪言。我们固然不能因此而逃避融网的大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与传统行业、产业的融合,可能也是未来广播盈利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时代,微信已经成为最具商业潜力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基于微信的企业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微信营销模式具备了高到达率、高曝光率、高接受率、高精准率和高便利性的特点,使微信营销比其他营销方式更高效、更精准.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微信,抢占阵地,借此微信营销应运而生.微信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虽然受到各方看好,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也有其瓶颈,这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微信的横空出世迅速抢占了移动互联网,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各行各业纷纷开始通过微信进行移动终端服务的拓展,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上述背景下,各个高校图书馆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微信服务,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号,致力于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读者服务。但相较于运营成熟的微信公众号而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读者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优化调整势在必行。本研究正是围绕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读者服务现状进行阐述,并根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在一家安卓应用商店中输入"QQ"进行搜索的话,能够找到不下50个应用,从手机QQ到QQ美食,无奇不有.如果搜索百度、360,也会有类似发现,这是PC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共同"战绩":他们从工具软件、浏览器、地图一直做到了手机桌面,什么都要尝试一把. 不过,这种局面在2012年有了变化,巨头们开始有意识地聚焦: 2012年5月15日,微信正式向第三方应用开放API接口,推出"扫一扫会员卡"功能,尝试以二维码为入口,集合传统厂商力量打造020 (Online ToOf fine,互联网线下商务),微信一下子成为了腾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肖妮 《现代企业》2021,(1):148-149
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让手机改变了现代生活的方式。微信作为手机的重要沟通工具也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的普及为企业用户开辟了新的营销渠道,酒店业更是紧跟时代潮流推广微信平台的营销。酒店微信营销是微信不断普及和营销手段不断更新发展的新型模式或产物。随着营销方式的不断多样化和智能化,酒店营销也应顺应潮流适应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在倒逼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价值观。你到底是不是在从客户需求出发这是一个不断被颠覆的时代,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尤其在今年,不管你从事何种行业,在什么样的公司,都无法逃避移动互联网的围剿,因为商业逻辑在发生变化,你的经验值又重新归零。微信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推动,功不可没。有调查显示:微信上阅读和转发的内容,排在前几位的是情感类、养生类、法制新闻类、教育类。而这些内容,恰恰反映了当下国民的痛点。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手里有什么牌,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差序格局"的乡土基层结构.微信是以强关系为主导的熟人社交应用,他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呈现出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结构.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模式和差序格局在微信的"沟通"传播"接收"效果"等方面总结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在微信传播中的现状与变革.  相似文献   

15.
肖芳 《经营者》2015,(2):28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看到宝马中国,而我只刷出可口可乐"。1月25日微信朋友圈第一波广告一出,引发了大面积截屏转发和吐槽评论。这足以验证,移动互联时代品牌营销有一些新的趋势已经出现。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真正改变就在于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沟通方式也发生变  相似文献   

16.
《政策与管理》2014,(6):79-79
2014年,移动互联网营销飞速发展的一年,众多传统企业纷纷试水移动互联网营销。CPA成为考核互联网营销的重要指标,传统企业“大象”该如何起舞?企业大佬们纷纷给出了答案,先有餐饮服务业巨头星巴克的音乐推送微信,招商银行的微信“爱心漂流瓶”活动。今有万达集团与腾讯微视爆出跨界“恋情”,联合推出“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的创意广告征集活动,用更聪明、更年轻的形式推广品牌。  相似文献   

17.
范小毛 《新电子》2013,(24):50-51
来往和微信的口水战只是阿里巴巴迫不及待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10日,马云以2.94亿美元获得高德地图28%的股份,成为高德最大股东。业内人士指出,腾讯SOSO地图和百度地图皆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以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在这一领域相对来说比较空白,但是在移动端,地图入口十分重要,因此人股高德地图成为阿里最有效最直接的获取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志涛 《活力》2014,(9):57-5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APP等新兴媒介的崛起,人们正在将自己的新闻获取渠道由传统的报纸转向新媒体,这令传统媒体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新兴媒体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成为了媒体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新电子》2013,(24):34-39
"企鹅走出了南极洲……阿里人要杀去南极洲,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已经退休的马云,因为腾讯的"入侵"而愤怒咆哮。 微信支付横空出世之后,腾讯算是真正露出了锋利的牙齿,这个导火索也让腾讯和阿里由小打小闹转入全面战争。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将依仗其难以被超越的用户黏性,串联起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等环节,直接将战火烧至马云的老巢——电商。要知道,移动电商正是马云尚未建稳"防火墙"的缺口。让马云如坐针毡的是:如果用户都习惯了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手机购物,阿里电商老大的位置就难在移动时代继续稳坐。马化腾和马云,前者以产品经理自称,平常温文尔雅;后者则极具有煽动性的口才和想象力。个性迥异的两个人原本各走各道,在即时通讯和电商领域各霸一方,但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时,业务边界的日益模糊,让"二马"无法不兵戎相见,又一场恶战即将上演。  相似文献   

20.
最近,随着微信50版本的大规模上线,腾讯以微信支付和手机游戏为根本支柱的移动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唯一的创造性应用,微信的市场实践再次证明,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到最后阶段,落脚点大多都是变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