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你自己去谋生,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那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  相似文献   

2.
穷是极地     
人不怕穷,就怕没气象。穷,作为一种财产的拥有,是最下一等的。多有者为富,少有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什么都没有,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夜粮,一条裤子五人穿,家徒四壁,穷得丁当响。但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也穷,穷而不起,穷而不奋,穷得没志气,穷得没本事,穷得奸邪生。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提着个破罐子守在路边。那富人不屑,理也不理,邻人都说富人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儿要饭越要得着,越不想着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吝啬鬼家门口前乞讨。乞丐:“请给一小块肥肉,乳酪或奶油。”吝啬鬼:“没有呀!”乞丐:“面包屑也行”。吝啬鬼:“也没有。”气丐:“那就给口水喝吧!”吝啬鬼:“我们连水也没有了。”乞丐发怒了:“那你为什么还坐在家里?快跟我一起要饭去!”  相似文献   

4.
站长与书记     
在汶口乡,林业站站长钱与乡党委书记孙关系特铁。逢年过节,钱站长总忘不了给孙书记送礼。就是平常,有点稀罕东西他也总是自己舍不得用,悄手蹑脚地拿到孙书记家。开始的时候,孙书记对他很不客气,经常撸得他一头雾水:“钱站长,你搞什么名堂?拿走拿走。”他笑眯眯的,不动身,也不吭声。孙书记生气地说:“你不带走,我让通讯员拿办公室里曝你的光。那时,有你的好看。”他还是笑眯眯地:“这点东西,您那不是弄把我?相处在一起工作,都不容易,那是咋?”孙书记说:“那我就悄悄地给送回去。”钱站长坚决地说:“您要是真不稀要,送…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20年以前不会出现泡沫!”“买卖有理、炒房无罪,禁止炒房就是违宪!”……有人说他仗义执言,也有人骂他强词夺理;有人说他是条汉子,更有人将他斥为奸商;有人可能不知道华远房地产,但“任志强”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在中国富人圈和穷人圈引起共鸣的三个字。当然,不同之处在于富人与穷人投射到这个名字上的感情是有天壤之别的。可恨之人必有可爱之处,反之亦然。你说微软搞垄断,但比尔·盖茨可以连续N年坐庄全球富豪慈善榜;你说索罗斯是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6.
权静 《中国新时代》2006,(12):33-33
尤纳斯用格莱珉银行的盈利向世界证明了扶贫和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并存要不要借给穷人钱,这是个悖论。穷人最需要钱,这谁都知道,可是真借到自己头上来,掂量掂量:万一人家“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那真是哭都没眼泪。所以,还是借钱给富人更靠谱,钱好还不说,落个人情,以后找富人帮个忙也方便。但是,还真有人专门借钱给穷人,而且“在贷款之前都会去到他家里查看,如果有任何家具,包括床在内,都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贷款。”不够穷还借不着,真是匪夷所思。资本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专门找穷人的那是慈善,不是商业。可是人家最牛的地方就在专门给…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敢玩的富人说:假如互联网投资是个江湖,那我是黄药师汪潮涌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富人,却是中国最敢玩的富人。当他花掉4亿元人民币组建“中国之队CHN69”去参加美洲杯帆船赛时,他的不少朋友都认为这个聪明人肯定是疯了。他说:“假如互联网投资是个江湖,那我是黄药师”。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附信中说:我是农村家庭妇女。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是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写照———今天在杂志上读了一篇文章。一个14岁的孩子因交不起160元的学费,在学校的追讨和家长的责骂下服毒自杀。无独有偶,此前还曾读到过一篇题为《沉重的生命账单》的文章,写的是一位初中女生不忍心患病的父母举债4000多元钱供自己读书,为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也幼稚地选择了自杀。区区160元钱,不够城里人一顿饭钱,竟逼死一个风华少年!4000元钱,不及富人一件衣服钱,竟杀死一个花季少女!如此这般,令人怎一个“痛”字了得!想起我女儿去年考上高中却交不起学费…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21日,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石岩头镇石江村罗传凤去赶集,在集市上遇一"尼姑"悄声问她:"你想发财吗?老天爷听说你很穷,特派我来帮你一把。"罗传凤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家里比较困难,平时做梦都想发财,听"尼姑"这么一说,以为上天真的来帮她了,一阵惊喜,连问这财怎么发法。"尼姑"说:"这很简单,只要我们去一个僻静的地方,我用法术可让你的一元钱变成百元的,但我只能给你变一次。"罗传凤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身上只有几十元钱,太少!她想起自己昨天卖猪的1050元钱还放在床垫下,于是立即赶回…  相似文献   

10.
诚信试验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说,他要找十个人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二十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说:“行,快交钱吧。”我只好乖乖地又一次把二十元钱给了她。我一连试了九个店主,竟然没有一个人拒绝第二次付款。态度…  相似文献   

11.
经济幽默     
我不干有个懒汉什么都不愿干,谁也不愿雇他。他只好求告亲友替他介绍一份最轻松的工作。这人考虑了一下,说:“那你就去看坟地吧!说实在的,没有比这更轻松的事了。”懒汉愉快地走了,但没过多久就回来了,并且愤愤不平地对介绍人说:“我不干了,这活太不公平了!他们都躺着,却让我一个人站着!”  相似文献   

12.
"赎尸诡论"中的定价难题 邓析是春秋末期的郑国大夫,《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邓析的一个故事,说有一次洧河发大水,把郑国的一个富人淹死了,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儿子去赎买尸体,打捞尸体的人要了一个很高的价码.那个富人的儿子知道自己被敲了竹杠,就找到邓析出主意.邓析对富人的儿子说:"你急什么呀?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会向他买你老爸的尸体."富人的儿子一听有道理,就不再着急买,一连几天拖着,耐心等待对方降价.打捞尸体的人等不来富人的儿子,着急起来,也去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说:"你着什么急?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有他老爸的尸体."于是打捞尸体的人也耐心等着富人的儿子来加价购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赎尸诡论".  相似文献   

13.
张洋 《中外管理》2014,(12):80-81
现在有一句话很有名,叫“我毁灭你,与你无关”。一个互联网老兵,去一个传统餐厅面试,老板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会怎么经营?他说:我会让所有的饭菜全部免费提供给顾客,但顾客吃饭前,必须先看20分钟广告,我们赚广告主的钱。餐厅老板问他:你是干什么的,他说:我做视频网站。老板说你滚吧,我们不需要你。  相似文献   

14.
据说,美国总统林肯继母的儿子江斯顿,平时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生活无着落时就向林肯借钱,每次借到钱后他都说:"现在生活好过了".但不久又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后来他又想向林肯借80元,林肯给他复信说,我觉得目前最好不要借给你.所有的问题都源于你的恶习,改掉这种习惯对你来说很重要.我建议你去工作,"卖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家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叫邓析。我国古代文献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下面的故事就是邓析“操两可之说”的典型事例:郑国夏季常洪水泛滥。有一富人不幸被洪水淹死,尸体被某人捞起。死者家属得知后,想出钱赎回尸体。但得尸者要价太高。死者家属无奈,便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对死者家属说:“你安心等着吧。那尸体如果你不去买,别人是不会去买的。”死者家属觉得有道理:对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买主,我若不买,得尸者便一无所得,那我就耐着性子再等一等,看他如何!过了一阵,得尸者见死者家属不再来赎尸,而尸体眼看就要…  相似文献   

16.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  相似文献   

17.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18.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自己付自己的账),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但是一向随和的他却执意要如此.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悦.他问我:"是不是觉得我AA制,是没有给你面子."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企业》2001,(7):18-19
近几年,民营企业界尤其是传媒在谈到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多半是说银行给予的支持特别少,抱怨没有得到政的额外的支持。我是16年前开始做生意的,从来没有想过谁给我们额外的支持,觉得人家不找我们麻烦就很好了,十几年 人家没有找过我们什么麻烦,觉得这很幸运。如果一个人不能自己去创造第一笔财富,以后你也没有这种能力,也断定了你没有能力领导一个大的企业。如果第一笔钱你都赚不到,还指责这个抱怨那个,那你以后就不要去赚钱,也不可能赚到钱。你可以做学问或者到大公司去做某一方面的开创者,也许能更出色一些。总之,淘第一桶金能验证一个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平台,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种族的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去做慈善这件事,越多的人去做慈善,能给到别人的帮助就越多。"谈到对于慈善的看法时,18岁的岳梦雯如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