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玲  陈淳 《价值工程》2010,29(31):138-139
为适应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尽可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出并实施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驱动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要贯穿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理念,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本文探讨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采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来驱动教学、聘请企业的项目工程师指导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而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缺口。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认真研究网络教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培养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网络技术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优势,找出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应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苏亚玲 《企业导报》2012,(15):225-226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我校进行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即用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分解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具备网络组建、管理、维护的实用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31):163-164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项目教学在现在整个高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中,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中,《网络操作系统》定位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任务驱动机制更适合进行项目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薛清华 《活力》2012,(10):247-247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可能。它的产生,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支援和配合。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为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多年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感受和对其教学现状的摸索,实施“讲授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效果显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电工专业教材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实际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技工学校普遍探讨的教学模式,它的建构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文章论述了电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探讨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CDIO的内涵,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CDIO工程教育思想指导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提出了采用锐捷网络工程实训室教学模式,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和实战能力。同时,利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仿真实训,操作简便,效果逼真,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浅谈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学习效率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或情境式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娥  郭平  李月辉 《价值工程》2011,30(16):248-249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就如何更好地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论述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学与做有机地结合、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增强实践性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靳琳琳 《价值工程》2011,30(36):226-227
"教学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刑事执行专业而言,只有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罪犯劳动管理、罪犯教育等具体工作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监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对计算机专业率先实行模块化教学,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等职业技术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对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建设,鉴于计算机的普及,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已经开始萎缩,其存在的原因可从目前该专业的生源、师资、教学设施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去探讨。本文从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我校模块化教学进行阐述,说明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明确定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毕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医学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帮助。本文分析了当前皮肤科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瓶颈,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即搜集整理齐全的资料库,建立完善的皮肤病学临床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网络,构建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改革教学形式和考试办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皮肤病学教学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置于"鸡肋"的尴尬境地,如何引导学生摆脱网络娱乐的束缚,需要计算机教师善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娱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意于用丰富有趣的计算机知识有效地疏通引导学生控制好自己,将重心转移到如何利用网络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专业当中,切实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彭高宏 《价值工程》2012,31(17):237-238
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修专业)为例,针对目前该专业学生就业和实习教学现状,简要分析了该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提出了"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三位一体的"三段指导"实习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张俊杰 《价值工程》2012,31(34):239-240
目的:探讨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级医学护理专业专科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传统教学班,另一个为新教学模式实验班。通过对PBL和CBS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的尝试,观察教学模式效果。结果:实验班在进行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比传统教学班显著提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形象的反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结论: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实施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单片机技术是当今电子信息、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一门技术,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该课程是学生的"饭碗型"课程。经过实践探索发现,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单片机教学中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距离,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里把"模拟生产车间"项目引入单片机教学中来,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眼界、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信息,增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吕君  王宇清 《价值工程》2014,(5):263-264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能力目标",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