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核心:解决好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关键:推行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这些年,有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住房投资增长过快、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有人质疑:是住房制度有问题,还是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住房分类供应制度。据了解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住房和房地产业,一直存在三大突出问题,即: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投资增长过快(含投资规模过大)和大套型住房比重过大。这三大突出问题,相互紧密联系,其中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占据尤为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市场三大突出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住房和房地产业一直存在三大突出问题,即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投资增长过快(含投资规模过大)和大套型住房比重过大。这三大突出问题相互紧密联系,而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李频 《上海房地》2013,(12):57-57
城市住房问题有两个重要表象:一是房价过高,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不足;二是住房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新增人口与本地居民改善需求。其中房价上涨过快最受人关注。其原因可能是城市住房供求问题,也可能是货币过剩、财富载体缺乏的资产价格问题,也会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调控房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加剧城市住房供求矛盾。根本问题仍是由于人口流动带来的住房供需矛盾,并不是通过房价调控、住房保障、加大土地供应等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1998年我国发出房改23号文以后.仅仅过了3年多的时间,在2002年.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发现在我国住房领域产生了许多突出问题.于是从2002年至2013年.连续发出了八个宏观调控文件.着重调控有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和房价过高、有些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住房投资规模增长过快、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以及住房投资和投机等突出问题。十来年调控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1998年我国发出房改23号文以后,仅仅过了3年多的时间,即2002年,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发现在我国住房领域里产生了许多突出问题。于是,从2002年至2013年,连续发出了8个宏观调控文件,着重地调控有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有些城市房价过高、有些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有些城市住房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有些城市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以及有些城市住房投资和投机滥泛等突出问题。十来年调控的效果很不尽如人意,特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活跃住房市场,鼓励居民购买普通住房和换购住房,相关部门分别于1999年和2008年出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允许减免征收契税及个人所得税。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地房价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房价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活跃。为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7年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经过了十几年的艰难历程。从对福利分房的休克性结束,到商品住房的高速发展,老百姓对"疯狂房价"的一致指责,再到近几年对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等突出问题的坚决治理.  相似文献   

9.
“稳定房价”与“平抑房价”勿须继续争论 2005年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两个“国八条”,主题是稳定房价。“国八条”还指出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住房领域出现了“五大突出问题”,其中头两个突出问题是:有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有些城市房价过高。当时许多业内人士同意以稳定房价为主题。他们认为,房价是举国上下都十分关心的大问题,应该把“稳定房价”放在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地位鲜明地提出来。但也有人认为,对于房价上涨过快,稳定房价是“对症”之策,而对于房价过高,稳定房价就不是“对症”之策。如果把稳定房价改为平抑房价,则能全面地适用于以上两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05,(22):32-32
关键词:“旧国八条” 起因:近两年。国内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了较大的泡沫。“乱世”需用重典,国务院伸出调控之手,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抑制房价。 时间:2005年3月26 聚焦: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共有八条意见,内容包括稳定房价、调整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严控拆迁等被动性住房需求、引导居民合理进行住房消费、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政策措施、督促检查稳定房价工作等。 影响力:“旧国八条”犹如一场“惊梦”,让地产界的投机分子意识到:“后果很严重,国家很生气。”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必要性自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以来,理论界、政界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过,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一些专家学者甚至全盘否定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但是本文认为经济适用住房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一些房价上涨快、房价绝对值高的城市如杭州市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其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实施主要依赖职工的工资收入,或者对职工低工资的补偿,而不是来源于政府保障性的住房补贴。尽管住房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住房领域的问题仍然严重,表现为房价过高,投资过势,结构不合理以及贫困人群住房问题面临挑战。因此,建议缩小住房不平等,遏制住房投资过热,稳定房价,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东南置业》2011,(12):8-8
李克强:要坚持实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策措施 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关键时期,要坚持实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成果。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利于遏制房价过帙上涨,助推城镇化,这会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租房运营管理主体公司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共租赁房运营管理主体的选择分析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提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2006,(7):4-6
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为切实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要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  相似文献   

16.
建设住有所居的住房体系,要在住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快速城镇化进程的特定历史阶段看待我国的住房问题,要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能源短缺的基本国情来确定我国的住房发展模式,要处理好房价过快上涨与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一、楼市新政对上海商品住房供应的影响 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是近年来最为严厉的一次房地产宏观调控。在“利空”政策的冲击下,房地产开发商在新增商品住房的供应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土地》2007,(4):30-31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和非住宅商品房上涨幅度均超过5%。房价的持续攀升让人感到难以承受。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已经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焦点。我们把有关专家对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论述摘编在此,供读者参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方:对抑制房价作用很大 部分业内人士以及经济学家认为,保障性住房的推出,新住房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控制房地产商的过度投机。如果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地方政府得到强有力的执行.由市场调节的、面向中高收入人群的商品住房和成交量都会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20.
语录     
《房地产导刊》2008,(3):24-24
今年建设部要抓紧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抓紧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在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同时,要把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三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要防止过快过猛下降。 ——建设部副部长姜伟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