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节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模块化创新理论和技术集成理论的整合与深化,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集成路径模型,分析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产品集成开发阶段、产品持续创新阶段的技术集成策略,将产品集成开发阶段分为产品功能分析、架构设计与模块分解、模块外包、系统集成调试4个环节。以奇瑞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节能就是节约能源,减少能量的消耗,包括电、煤、油、水等能源;减排,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汽车更是现代社会先进技术的重要标志,是能源消耗和废气产生的源头:因此,道路运输企业的主要运输工具——汽车更是节能减排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就针对汽车运输节能减排问题做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美国的汽车市场走向,认为美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节能汽车领域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应该抓住机遇进入美国市场,争取在新一轮世界汽车工业竞争格局变化中取得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世界都存在能源短缺,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节能降耗一直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因此,电气节能已经是如今节能建筑的重点课题之一。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其消耗的能源也在迅速增长,而建筑中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是以电能的方式消耗的,因此在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关于建筑电气的节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利用将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的能耗?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导刊》2013,(6):32-35
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大力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将是必由之路。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尽管去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纯电驱动"技术路线,政府也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许多优惠政策来促进推广,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依然缓慢。同时,关于技术路线和政策补贴的争议一直不断。日前,有消息人士证实,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04,(8):11-11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能源和环境保护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何结合中国能源的特点,解决能源与环保的问题,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政府及有关各方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研究了多种解决方案和科技现状后专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内燃式发动机仍将在很长时期内在车用动力系统领域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目前主要是以内燃式发动机为基础对各种可能的替代能源进行开发和研究,如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醇醚燃料以及合成燃油等。  相似文献   

7.
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重。近两年来汽油价格不断上涨,极大的暴露了我国石油能源的紧缺,节能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缓和能源需求的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练合费用、这是现代汽车工业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彪  胡煜东 《时代经贸》2006,4(11):49-50,52
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燃油经济性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最关注的问题。目前,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关于小排量汽车的各种论述也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分析小排量汽车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的价格以度消费税,消费者偏好等影响小排量汽车需求的因素,运用需求函数从理论上探究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年攀升,全球能源紧缺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开发替代能源汽车,减少汽车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籍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行业及单个企业这两方面揭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产业、企业这三个层面提供相关建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战略的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浩 《经贸实践》2016,(5):81-8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汽车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当中离不开石油等能源,但是随着当前能源形势的日渐紧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已经成为了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着手,分析系能源汽车技术的经济综合评价,探究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节能环保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节能环保问题正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 如今,节能环保型汽车早已成为世界汽车消费的主流.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型小汽车占绝大多数.随着油价不断上涨,我国节能小汽车增长迅速,但比例仍然偏低,中国汽车的节能环保课题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吕京桂 《大陆桥视野》2016,(22):248-249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汽车的销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汽车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等问题,能源危机日益加剧与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经贸实践》2012,(10):42-43
随着人类社会对节能、环保及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升级、城市环境治理、能源替代等几方面共同的目标,纯电动汽车以其安静、节能、零排放等优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取向。2009年,国家推出“十城千辆”计划,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昆明等进入试点城市名单。2012年6月,国务院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确定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技术路线,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经贸实践》2012,(9):6-7
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技术路线。规划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在销量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相似文献   

15.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巨大的制造系统,它牵制着许多行业的发展,因此,整个制造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汽车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未来的发展模式少不了节能汽车的生产.当务之急,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在汽车制造行业如何更好的运用绿色制造技术.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中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06,(9):77-77
竞争激烈、市场细分、消费日益成熟,汽车消费市场俨然已经走入一个讲求“理性与务实”的时代。而市场对于汽车的空前需求,与能耗成本的不断暴涨,使“节能”必将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7.
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缓解能源危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遏止大气状况继续恶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和21世纪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开展汽车运输节能,对节约能源和汽车工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部部长万钢3月4日表示,按照计划,我国4~6年内将完成零排放车的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焦点。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2001年,我国制定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发展目标,计划是用6~8年的时间,完成低排放汽车的产业化。现在这个目标通过产业振兴规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随着未来产能扩大,价格会降下来,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仁  罗钰 《生产力研究》2008,(20):106-107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采取行动节能减排的形势下,我国也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其中四川成为国家的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的示范区。针对这一态势,我们研究认为:1.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对中国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未来国际、国内的天然气汽车市场非常庞大,决定了其产业发展前景光明。3.中国汽车产业已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可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获得更大利益。4.通过发展状况及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天然气汽车产业虽起步晚,但起点高,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因为一场金融危机,美国汽车巨头轰然倒下。众多国家不只是争夺能源,也开始了汽车工业的战役。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汽车巨头走向没落,似乎预示了原有汽车技术的穷途末路,而新能源成为一种新技术的可能。新能源汽车会是国产汽车的下一个机遇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