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始于今年6月15日的股灾至9月末基本上宣告结束。其标志至少有二:一是整个9月的行情未创出新低;9月5日以及10月9日,央行正副行长周小川、易纲相继表示:"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股市大幅波动基本结束";二是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也在9月相继肯定股市救市,认为股市救市"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对2015中国股灾发生的原因加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而以笔者之见,本轮股灾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一段时期内市场下跌态势迅猛,相关监管机构连续出台多种救市政策以稳定市场,引发了国内各界人士对救市政策使用和退出的探讨,本文对证券市场大幅波动预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救市政策的使用和退出进行了梳理,对预防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灾与资本市场发展相生相伴,并对金融系统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本文在研究"大萧条"以来大量金融危机及股灾案例的基础上,以经济统计方法对"股灾"的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给出了确认"股灾"的跌幅、跌速、单边性和加速性的数量特征,旨在为有效识别"股灾"和进行针对性的政策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股市在资本市场中的规模日益壮大,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增加。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在推进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股灾,因此,比较分析国内外的救市措施,完善制度与方法,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优先股以其可以强制分红在股票市场被政府和投资者统一认为是改变"圈钱市"的利好政策,是一剂救市良药。本研究通过深入优先股融资的优劣势,认为优先股制度并不一定就是救市良药,优先股制度要想良好发挥作用,还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政策措施做保障。  相似文献   

6.
包阳  李明洋 《时代金融》2014,(7Z):189-189
优先股以其可以强制分红在股票市场被政府和投资者统一认为是改变"圈钱市"的利好政策,是一剂救市良药。本研究通过深入优先股融资的优劣势,认为优先股制度并不一定就是救市良药,优先股制度要想良好发挥作用,还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政策措施做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股票市场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每逢股价大幅跌落、股市持续低迷之际,从理论界到管理层,从证券商到普通股民,“救市”呼声不绝于耳。由此形成的救市理论其要点是:当股市进入低迷状态时,政府应责无旁贷地出台政策或投入资金救助。基于这种认识,许多人把1994年3月中旬和7月末出台的利多政策称作是“四不”救市政策和“三大”救市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涉及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2015年11月6日证监会宣布新股发行重启,这就意味着由2015年股灾引发的股市动荡期以及救市期宣告结束,股市从此进入正常交易状态。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股灾期间市场参与各方承诺的有关救市措施要不要继续履行。而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券商自营盘要不要继续锁定,要不要继续履行"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承诺。在11月27日证监会例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相似文献   

9.
2015年股灾发生后,为救市,7月IPO被证监会暂停,注册制也遥遥无期.很多企业IPO进入排队等待上市期.11月IPO被重启,经历股灾后,证监会对IPO上市监管空前严厉,在资本市场门槛外排队等待的优秀企业太多,因此市场上壳资源被热炒.由于在审核标准上借壳上市等同于IPO,有些企业在借壳有被否的情况下,规避借壳的花样变得愈来愈巧妙.西藏旅游跨界并购拉卡拉草案被上交所两次问询,问询直接、尖锐.本文拟对西藏旅游并购拉卡拉草案中精心设计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后续政策应该怎样修改,更利于监管和保护资本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0.
IPO重启     
2007年下半年开始,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股票市场也受到重挫,证监会由此执行了"平衡资金供求,控制新股发行节奏"的原则,停止IPO,以防止对市场带来冲击,并被视为中国政府救市的重要政策之一。自2008年9月华昌化工上市后,再没有新股挂牌,逾30家已经通过中国证监会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两轮股灾,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损失。尽管国家队介入救市,但是效果并不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美国史上经历的四次重大股灾,从这些股灾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我国股市恢复繁荣。本文首先回顾美国的四次股灾,然后比较中美两国股市的区别,从美国股市中得到一些启示,最后提出改造中国股市制度环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谢冶博  李斌  陈羽君 《云南金融》2012,(8X):247-250
文章引入了对数周期幂律模型,通过对2006~2007年金融危机前和2009年救市政策出台后的中国进行股票市场的非理性泡沫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避免股市泡沫的破裂。  相似文献   

13.
谢冶博  李斌  陈羽君 《时代金融》2012,(24):247-250
文章引入了对数周期幂律模型,通过对2006~2007年金融危机前和2009年救市政策出台后的中国进行股票市场的非理性泡沫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避免股市泡沫的破裂。  相似文献   

14.
中国A股在2015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股灾"行情,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涨停的情形短时间内在中国的股市频繁上演,造成A股市场震荡加剧,影响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为防范中国A股市场巨幅震荡风险,避免"股灾"行情的再次发生,逐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体制和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证券金融市场秩序,推动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中国证监会决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在保留现有涨跌幅限制的前提下,引入熔断机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股票市场非理性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5.
叶弘 《金融博览》2008,(11):88-88
2008年的中国股市,可谓多灾多难。股灾如此一波接着一波,是此前始料未及,并且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股市中的投资者,哪里经受过如此这般的反复折腾?!尽管这期间,也有若干政策救市形成的小幅反弹,但只是让急挫的股市在途中作了若干次短暂的停留,让投资者小小地喘息了几口,行情翻转依然久候不至。  相似文献   

16.
张恒嘉  张洪波 《时代金融》2013,(18):244-246
通过对比2008年奥运护盘、2012年十八大护盘两次政策性护盘行情,对比1999年519行情、2009年"四万亿"救市行情两次政策性上涨行情,及对比2007年下半年的十七大行情与牛市共振的股指走势和2007年末至2008年上半年的政策打压与熊市共振的股指走势,分析政策性行情的一些基本规律,指出政策救市须遵循股市自然发展,违背市场规律的救市政策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并为此提出四点治市建议,治其根本才是股市发展之幸。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建立DCC-MVGARCH模型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三种股票指数收益率分别与IF、IH、IC股指期货合约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和波动溢出效应,基于该视角分析论证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是否由股指期货交易导致。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联动性在股市运行平稳期和股灾爆发期间都没有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股票市场的波动主要受自身上一期波动的影响,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较小,且这种波动溢出关系在股灾前后并无明显差异,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并不是导致此次股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构建MVMQ-CAViaR模型,结合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和外部极端风险事件,考量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问题。结果表明,在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下,股灾期间仅存在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公司债券违约潮期间,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尾部风险溢出,且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票市场连同相关的期货和期权市场发生崩盘,当天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大跌近20%。1987年股灾之所以成为金融史上的一  相似文献   

20.
"要让救市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提倡"有效救市",这种救市不仅要切实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如取消红利税),更要解决股市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股市里有句谚语叫作"五穷六绝七翻身"。今年的股市虽然五月不穷,甚至走出了"红五月"行情,但六月却是够"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