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不平衡,三次产业及子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等。这些结构性问题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在一起。本文认为,短期内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思路应当是调整收入分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工具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被置于重要位置。本文认为,应在总结近两轮积极财政政策中扩大需求有效举措的基础上制定更有效的扩大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发挥其引导职能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解决财税政策的财力瓶颈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上可以且理应有所为。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深化收入分配问题认识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其做法与成效,并针对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手段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宏观调控总体偏紧.在手段上体现为货币政策为主、多管齐下的政策组合,在策略上体现为总量控制、结柯优化与相机抉择的政策有序轮动。货币政策成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并充分体现适度从紧和区别对待的特点。2008年,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与适当的行政和法律调控手段有机结合,以实现控制总星与结构优化的双踅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将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储敏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3)
当前形势下中国财政税收的发展和改革到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大家可能都感受到,从去年以来,我国整个宏观经济的背景是应对金融危机,同时还面临一个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面临劳动力相对过剩、储蓄资金过剩的不利局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不仅出口需求锐减,双过剩矛盾也更加显现。这既是目前经济增长的障碍,也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方面,要大力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推动内外需求,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储蓄资金充裕的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构建经济机制、完善税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的财税形势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年初以来,由于国内接连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呈逐季回落的态势。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长期因素依然在起作用。本文认为,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过度下滑,宏观政策重新定位势在必行,财政政策要转为适度扩张,并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公平城乡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应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收入分配,必将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城乡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新时期公平城乡收入分配,应在总结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采用新思维、新举措,大力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就业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和措施,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现有财税政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就业财税政策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税收政策能够通过改变需求结构进而影响供给结构,并最终改变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影响的需求途径主要包括:改变中问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以及中间需求结构、改变消费结构、改变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比例、改变投资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A Growth Maximising Tax Structure for 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nual growth rates of real GDP in New Zealand have varied widely, from 18% to –8%, since World War II.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ax burden (the ratio of tax revenue to GDP) has trended upward from 23% to 35%. The tax mix (the ratio of indirect taxes to direct taxes) has varied between 0.31 and 0.75, having increased recent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ax.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a combination of the tax burden and the tax mix which would maximise the rate of growth of real GDP. We find that such a tax structure would have a time-varying tax burden with a mean of 22.5%, and a time-varying tax mix with a mean of 0.54, which implies a mean share of direct taxes in total tax revenue of 65%. We also find that a move to such a tax structure would generate nearly a 17% increase in real GDP, and while this increase would yield a 6% reduction in tax revenue to the Treasury, it would deliver a 27% increase in purchasing power to the remainder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黄凤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6):13-16
本主要分析所得税对企业市场购并行为的影响。国外学所分析企业购并时,通常假设市场完全竞争,企业的决策不受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他们认为,企业购并中,购并方的收益率只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企业已分配股息的纳税比率和资本利得税率。笔从两方面对以上模型进行了修正:一是修正了其中“债务利息可以全部税前扣除”的假设前提,二是修正了被购并方在交易中的交易条件。以上修正使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中国的现实经济环境,也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均衡发展的战略使我国形成了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的演进路径进行了梳理,提出我国财税政策要从保障城乡公民基本权利、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专业化水平与分工等方面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并对财税体制进行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