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推进,使人民币初步具备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基础条件。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并成为制约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直接因素。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滞后、资本项目管制程度较高、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程度较低,是制约人民币国际使用度快速提升,进而制约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根本原因。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而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参考》2014,(9):43-59
本文回顾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国际货币的次序演进路径,对英镑、美元、日元、德国马克、欧元等主导货币竞争进行了历史考察,总结了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背景和特定机遇。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政经实力与政策推进都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货币国际化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主动性的政策选择、完善的货币输出机制、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等前提条件。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需要不断增强我国政经实力;在遵循市场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重视政策推动,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选择上,日元、德国马克国际化模式更具参考性;人民币国际化理论逻辑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试错予以修正;不应以人民币升值预期为国际化前提条件,贸易顺差并非人民币国际化重大障碍,建立顺畅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流动机制至关重要;建设包含香港在内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相似文献   

3.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完成特别提款权审议,同意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历程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将使得货币篮子多元化和更加具备代表全球主要货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提高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对中国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加快,人民币需要承担国际资本流动的责任,国际收支监测体系的压力也会日益显现,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会给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带来较大的潜在冲击。  相似文献   

4.
邵华明  侯臣 《财经科学》2015,(11):23-33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美元国际化的历程,以及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和外汇储备份额状况,并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以渐进的方式推进,即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一、人民币国际化是多方面的要求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要求有与之相符的货币多极化格局,中国作为多极世界的一极,人民币应该成为多极货币格局中的一极。当前国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在经济实力的竞争中,20世纪要争做贸易大国,而21世纪则要争做金融大国。对原来几个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分析不难看出,货币国际化是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货币手段为核心的金融外交成为各大国角逐国际舞台的重要外交手段,而掌握着国际货币发行权则是他们的砝码。中国要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就要力争成为中等金融大国,而不掌握国际货币发行权的金融大国是不完整的金融大国,这与中国作为多极世界中一极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符的。 2.现行的国际货币秩序具有严重的剥削性,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国摆脱这种货币剥削。在现行的国际货币秩序中,国际货币的职能由少数金融大国的国家信用货币行使,这些国家凭  相似文献   

6.
王慧  刘宏业 《经济问题》2012,(5):110-113,120
随着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普遍关注,货币的国际化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货币竞争模型分析由于货币的网络外部性和转换成本的存在所造成的国际货币的惯性,从而解释世界上到底需要多少种国际货币、为什么在每个时期只能有一种货币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为什么一种货币想要取代已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都十分漫长等问题。对上述问题的解释启示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关注货币网络外部性和转换成本的影响,可以通过贸易逆差输出人民币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培育人民币的网络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其是否能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之列,尚待讨论.本文从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8.
货币国际化与债券市场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化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欧元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欧元的国际化程度,而欧元的国际化程度也显著地提升了其区域内债券市场的发展;而美元、日元与其债券市场发展的关系却并不明显.进而认为中国需要优先发展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在离岸金融市场中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建设,这样,可以带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态势,促进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达到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中投资货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笔者研究了2000年10月~2011年3月美国货币互换市场的发展与美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互换市场价格变动的冲击短期内对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国际化带来的冲击是难以界定的,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货币互换市场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中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的推出,推进了美元国际化.美元的国际化在短期内会扩大美国国内货币互换市场规模,但是,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货币国际化的推进不会对货币互换市场带来任何影响.笔者认为中国需要优先发展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市场,这样,可以有效地抵御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以达到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中储备货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生产力研究》2006,(12):71-73
文章从中国货币国际化的高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货币统一问题,认为我们应把人民币国际化理解为包括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门元在内的中国货币的国际化,以人民币国际化来促进中国货币统一,以中国货币统一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货币的国际化,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张一帆 《时代经贸》2011,(6):175-176
本文针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历史以及原因,总结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形成的偶然性申的必然性,分析香港联系汇率割度的优势和弊端,以及此项制度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重大意义。针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资本市场,香港也面临着挑战,香港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和人民币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合理的汇率机制。本文最后勾画了香港汇率制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来,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周边化及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建立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监测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东盟及中国香港人民币使用情况的分析,提出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指数的构建框架并进行影响因子的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在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未来东盟人民币接受程度将持续提升,但短期内受经济政治影响会出现较大反复;(2)受政策推动、存款规模较小以及贬值预期影响,中国香港人民币贸易接受程度的提升快于金融接受程度,提高人民币存款占比有助于提升人民币接受程度;(3)中国香港经济状况对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影响力要高于内地,反映出货币国际化是市场自发选择的过程;(4)由于货币替代影响双边货币政策效果,中国香港通胀水平、利率以及内地通胀水平会受中国香港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元开启国际化的征程已30年之久,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今,中国无论在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水平,还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等方面都与昔日日本提出"日元国际化"时的背景颇为相似,因此,分析日元国际化的现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推动当今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极为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要求改革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的呼声越来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从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次震撼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世人敲响了金融危机不定时爆发的警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更强、金融风险更大。中国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需要探索如何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如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与法制建设。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深入,制定并颁布《金融危机法》能克服目前金融监管纵向监管体系缺陷,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稳定金融市场与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以来,人民币结算额不断上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以广西为例,边境贸易发展推动了广西经济实力的上升,创新了银行业务,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积了丰富经验。但在货币监管、监测统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我国要扩大人民币区域影响力,创新结算业务,构建统一的货币兑换和清算体系以及完善人民币跨境收支监测管理体制等,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设立国内货币需求模型,并基于间接测算法和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选取1992-2003年的季度数据估测2004-2014年季度人民币境外存量,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法等时间序列处理方法对我国现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经济规模、实际汇率及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上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经济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及维持人民币币值坚挺的同时,合理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China, now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and largest goods trading nation, has rolled out the ambitious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tocol while maintaining strict capital controls for nearly a decad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unique reform path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till present uncertainties. In this paper, we fill in this gap by developing a two country, two-good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goods market and factor market interactions. We propose a critical condition of sustainable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eveal high international price sensitivity to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  相似文献   

19.
韩蓉  杨文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1,(18):51-52,12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加之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结束,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阐述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及通货膨胀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汇率变动的关系。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以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