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近两年来,兴国县兴江乡在烟叶产业发展中,通过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大力实施“公司(县烟草公司)+服务组织(农业服务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祁店村做好土地流转入股大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现代设施林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长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价值链,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带动普通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展和做大蔬菜产业,2001年以来,永丰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5万元,扶贫贷款450万元,扶贫产业辐射贫困农户0.6万户,产业基地劳动贫困农户年增收总额180万元。“永丰牌”蔬菜之所以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是近年永丰县擦亮“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这一金字品牌,实现扩张规模,丰富品种,提升品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唐山经济》2007,(3):35-36
遵化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59.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6%。近年来,这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深入实施“龙企富民”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9.2万户,占总农户的53%,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3%,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武鸭是地方名牌农产品,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在实现临武鸭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的三次跨越式发展。“临武鸭模式”是对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与加工业脱节矛盾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2010,(1):6-6
兴国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效果好。近年来,兴国县通过政府奖补、能人带动、企业协作、群众参与、部门服务的综合措施,大力宣传“扶持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理念,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目前,在兴国县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5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郓城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思路,围绕资源抓加工,围绕产业抓龙头,围绕龙头抓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186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45%;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夏津县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立足本地实际,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重点来抓,遵循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以畜牧产业为支撑,以合作组织为载体,构筑畜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平台。全县建立畜牧合作组织36个,其中行业协会8个,农户达1万户,占总户数的15%,全县规模饲养达到60%。全县大牲畜、羊、猪、禽存栏量分别达到40万头、50万只、60万头、8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8%,农民人均畜牧收入1800元,人均增收300元。  相似文献   

9.
吉安市地处井冈山脚下,是典型欠发达的老区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为数不少的贫困县、贫困镇和贫困户,严重制约了我市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实现小康的进程,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近年来,我市抓住增加贫困户增收这一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一、龙头牵,形成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企业增收脱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实现千家万户与市场的对接,是引导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治本…  相似文献   

10.
“我要建立一个国际域名的网站,为全县菇农及食用菌产业进行网上交易牵线搭桥,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市场等信息,为菇农增产、增收进行系列化、专业化的全程服务,为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力争通过3-5年带动发展农户1万户……”湖北省英山县大别山菌业有限公司法人刘志友信心十足地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高度重视.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线来抓。2003年,规划了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立了10大主导产业.供销杜负责牵头棉花、茶叶两大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今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实现重大突破,重点是做大龙头企业,增强农户带动力。  相似文献   

12.
林静国 《宁波通讯》2005,(10):46-47
针对农业产业化推进难,传统经营模式变革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我县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探索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之路。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4.6万亩,  相似文献   

13.
兴国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县73万人口中有农业人口60万。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增收,直接影响到全县“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而农村人口非农化,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更是这一问题的“瓶颈”。因此,农民分流就成了目前“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跳出“农门”,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农民分流,不但要使农村富余劳力分流,更要使农村人口分流。目前,兴国县人均耕地约1亩,在60余万农村人口中,有劳力40余万人,而农业生产实际只需21余万人,全县农村富有劳力约18万。可以说,每一个3-5人的小家庭中就有一名剩余劳力。因此,分流农村人口,减少农民…  相似文献   

14.
滦县是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和河北省最大的供港澳活牛基地县,2007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6%。今年,该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制定出台了2008--2012年建设现代畜牧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畜牧业,用现代设施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技改造畜牧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建设成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产业,让畜牧业在助农增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预计到201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7%,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5%。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庆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和“引导、规划、规范、稳妥”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扩大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目前,全县完成土地流总面积6万余亩,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园区40处,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我县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整个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积极在产业扶贫理念上创新,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扶贫资源,注重引进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户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了大批农户依托产业脱贫,带动了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发展,实现了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互促共进,产业化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到2004年底,共投入扶贫资金307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03万元,扶贫贷款2368万元,到去年底,于都县已在16个重点乡镇51个重点村,建起29个奶牛基…  相似文献   

17.
袁生 《唐山经济》2005,(5):26-27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我们认真谋划,提早动手,确定了2005年全县农业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即以工业化的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着力点,以五大龙型产业(瘦肉型猪、蔬菜、林草、园林花卉、中药材)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云存 《老区建设》2010,(21):41-43
今年以来,兴国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大力实施政策促动、龙头带动、基地推动、品牌拉动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肖远 《乡镇经济》2009,25(4):87-89
贫困农户增收历来就是扶贫开发的难点,构建贫困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需要在深刻总结扶贫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构建贫困农户增收长效机制,可以通过“传”、“帮”、“带”等途径来实现: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对贫困户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帮挟,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扶贫方式的创新,在产业化发展上带动贫困户增收。  相似文献   

20.
《结构调整信息》2004,(4):12-12
延庆东部山区植被茂密,烂漫的山花丛中,群蜂飞舞。该县发展空中绿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5万群蜜蜂酿出了幸福路。截止目前,全县养蜂户达到545户,预计蜂业总产值5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近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