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考察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并构建了以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韩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韩国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相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为持续;而到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则更为稳定,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逆向反弹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加深,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韩国逐渐走上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柳江  宋妮 《开发研究》2024,(2):42-55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1—2021年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通过ArcGIS软件计算局部Moran’s I区域分布图,接着运用Stata17.0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深入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空间集聚特征具备区域一致性。(2)本地区和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作用相互叠加,显著加快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下显著发散,而在邻近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下显著收敛,尽管间接效应的收敛作用抵消了直接效应的发散作用,但总效应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陈淑豪  徐野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9-37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两个维度来探讨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带来的低端锁定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没有显著效用;在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言,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培  申洋 《科技和产业》2020,20(1):20-28
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为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地区生产效率的影响,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可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则不能促进生产效率提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明显增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生产效率的反向变动也逐渐显著;政府主导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可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但通过市场力量则不能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蔡彬彬 《湖北经济》2002,(11):18-19
长江经济带跨越我国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既有我国科技水平较低的地区.又有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有开放度最大的地区,也有最封闭的地区。因此,长江流域经济带跨世纪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通过流域内技术流的有效、合理、高效的流动,实现经济带整体科技水平及技术结构的升级,并由此带动流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以及流域内各地区经济的关联化和开放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焦兵  王媛媛 《北方经济》2012,(16):71-72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影响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根据内蒙古2000~2010年相关数据测算了度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泰尔指数,随后对内蒙古产业结构合理化变动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政府支出、投资、对外贸易、科技投入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价格法测算省级市场分割指数,利用2006—2019年面板数据,探讨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商品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这种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高端产业集聚对商品市场分割的负向影响存在缓释效应,且缓释效应在当前阶段稀释了商品市场分割带来的负向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商品市场分割影响GDP的过程中发挥了遮掩效应,即商品市场分割通过促进非高端产业增长这一路径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微观数据分析表明,商品市场分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表明商品市场分割带来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选取199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探究东中西三大区域碳排放、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并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动态耦合关系,且需长期看待产业结构带来的碳减排作用;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东中部地区基本实现变量间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碳排放对经济增长更依赖,但三者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各区域低碳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城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城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文章在评述相关理论基础上,阐述了从产业结构变迁研究区城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并论证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1.
Studie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using prices have focused on housing characteristics, governmental policies, environmental goods, macroeconomic and social fundamentals, and so 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on housing prices is worthy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China, it would be helpful to measure this effect to coordinate housing policy an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which aims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We selected a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the industrial rationalisation and sophistication attributable to spatial dependence in housing prices.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tructural adjustment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housing prices that varies widely across regions. In descending order,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ophistication decreases in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tch housing with local industry, prevent excessiv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housing prices caused by increasing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1987~2010年间的相关经济数据构建了含有政策虚拟变量的房价的计量模型,重点的定量分析了房地产政策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模型结果表明,房地产政策颁布后对房价有明显的作用,而不同时期的房地产政策对房价的作用程度及方向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政策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和银行信贷规模这两路径来实现对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过度持有不动产的涉房投资倾向引发广泛关注,也背离了"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文章基于土地增值二次分配理论,利用2007-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考察了持有环节和转出环节税收对企业涉房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因为税基不能随房地产市场价值灵活升高,造成持有环节的房土两税表现出一定的累退性特征,从而无法有效抑制企业涉房投资;相比而言,转出环节的土地增值税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涉房投资倾向。进一步基于省级宏观面板数据的非对称反应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当前各地区土地增值税的征管力度受到地方政府的刻意操控,出现了相邻省份之间的标杆竞争现象,特别是省份间的竞低效应尤其突出,这对有效发挥土地增值税的作用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的研究对未来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和引导企业投资"脱虚向实"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梅元比 《特区经济》2014,(9):186-188
理论上,房价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消费,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总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取向考察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甚至产生抑制效应。结合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要增加中低档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发展住房增值贷款以及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房价的过快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我国房地产泡沫的表现和现状出发,分析近几年房价持续增长的原因,及房地产泡沫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扩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7-2016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中国各个省市区的分布格局和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基于邻接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房价波动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得到四个方面的结论:一是通过Moran's I指数和Moran's I散点图证明了中国房价水平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制造业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二是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也就是说房价波动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三是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省域间相对房价升高对制造业低端技术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对制造业高端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相对房价升高带动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四是在北京和上海,由于房价与制造业产业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跨入倒U型曲线的右边,所以要有效控制房价上涨,以免制造业产业升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home purchase restrictions on China's housing market. We estimate a structural model of household preference for housing, real estate developers' pricing decisions, and equilibrium market outcome in five large cities.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ion results from pre- and post-policy intervention, we find that, after home purchase restrictions are implemented, overall housing demand in most cities becomes weaker and less price elastic; meanwhil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face higher holding costs and thus are willing to lower prices and sell more quickly. Counterfactual analyses show that in some cities alternative policy designs that cause less structural change of demand could achieve larger consumer welfare and social welfare than the implemented policy.  相似文献   

19.
I. Introduction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debate on China’s current real estate cycle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hina’s central bank, initiated a series of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ies to prevent the real estate market from overheating. Since the real estate bubble in the early 199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onsciou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ossible financial risks and corresponding shocks to China’s economy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ove…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频域动态视角采用小波分析模型,文章结合高频序列和低频数据在同一框架内研究总量货币政策、结构性信贷政策和房价波动三者之间不同时期的动态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甄别供需调控对房价的异质性影响。实证发现,作为房价调控的手段,结构性信贷要优于总量货币政策,而结构性信贷的影响机制是,中期时供给端调控存在非对称性,长期和超长期需求端优于供给端调控,这表明需求结构性信贷政策+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更佳。因此,应用价值体现在遏制房价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让"大水漫灌"式的总量货币政策用于"事前预防",而让"精准滴灌"式的结构性信贷政策用于"事后控制",在不同的时-频域中以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交替或协调使用,以此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累积而爆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