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基于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21个省区的数据,实证研究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方法]从全国和5个马铃薯优势产区层面,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分析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时空特征,从自然环境、技术进步、经济效益、非农产业化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厘清和探究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的驱动机制,并重点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在全国以及5个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影响的差异性和重要程度。[结果]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93年的308. 720万hm2增至2015年的551. 830万hm2,呈现迅速增长、下降与增长交替并存、平稳增长3个阶段;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地理集聚现象明显。一方面,马铃薯生产规模在不同省区出现更迭变动。另一方面,马铃薯生产区域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呈现出向西南和西北优势产区集中的特征。[结论]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是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技术进步、马铃薯与粮食生产净利润比值、非农产业水平和政府支持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非农产业化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由于区域差异,各因素在全国和不同马铃薯优势产区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2011—2016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从物质资料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投入等方面确定5个指标对全国16个省(区、市)的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含参数的索洛余值法,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拟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各个生产要素对马铃薯生产的贡献大小和影响程度。[结果](1) 2012—2016年,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N"型,未来有上升趋势;(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广义的科技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贡献率高达57%,肥料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分别为0. 28和0. 15,广义的科技进步对马铃薯生产影响十分显著;(3)我国马铃薯TFP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提高肥料的科技含量、加速马铃薯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政策扶持与制度建设和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轨迹、驱动因素及优化方向。方法 文章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轨迹,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针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玉米种植区域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结果 (1)中国玉米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明显,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为主的北方春播玉米区逐渐取代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布局变迁是玉米生长季温度、生长季降雨量、玉米生产成本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种植区域在这4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2)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非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青海、西藏;其余为较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部区域。结论 我国应遵循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并提高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力,确保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采用玉米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劳动力工资变化与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不同要素投入对玉米产出的贡献,进一步分析机械使用和劳动力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农场规模对机械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变动是影响机械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劳动力与机械投入呈现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药农对新冠疫情需求中药材品种的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短缺中药材资源稳产保供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根据农户有限理性理论和生产要素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选择金银花、黄芩、连翘和柴胡4个新冠疫情需求品种,基于道地产区454个药农样本,采用多元无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小规模药农和大规模药农均倾向于"面积不变"决策,中等规模药农倾向于"面积扩大"决策。(2)价格预期增加、劳动力投入容易、土地投入容易、加入组织、技术投入容易、风险偏好对药农种植决策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种植面积、种植年限对药农种植决策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3)不同规模药农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其中,与企业订单种植对小规模药农有显著正向影响;价格预期增加、政策支持对中等规模药农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工费用高、技术获取难对中等规模药农有显著负向影响;价格预期增加对大规模药农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工费用高、土地流转费高和筹资难对大规模药农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针对新冠疫情需求中药材品种,药农有扩大种植面积的主观意愿,但受到客观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且不同规模药农制约的因素有所不同。应对不同规模药农制定不同方案,引导其扩大种植面积,为疫情短缺中药材资源稳产保供。  相似文献   

7.
基于8省2012—2018年三大主粮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不同粮食产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其他物质服务费用和劳动投入对三种主粮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化肥用量、租赁作业费用与三大主粮产量显著正相关,种子用量、农药费用与粮食产量负相关。须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投入,大力推行综合防治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追求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确定农户适度耕地规模标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构建基于农户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耕地经营规模模型,推导单位劳动力最优耕地经营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小必要耕地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大限度耕地规模公式,分析各公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应用调研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确定农户的各种适度耕地规模标准。[结果](1)单位劳动力利润最大化情况下的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户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2)单位劳动力最佳劳动力投入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反比;(3)单位劳动力最佳土地投入的最大限度耕地规模与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正比。[结论]在研究区域内,现有技术水平下,每个从事粮食种植的有效劳动力应获得不低于2.4hm2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最优规模水平5.933hm2属于长期经营目标,最大规模水平11.667hm2属于单位劳动力经营不能逾越的红线。  相似文献   

9.
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户机械化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马铃薯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虽然多年来马铃薯种植的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在实际生产中是否采纳机械化技术,丘陵山区的马铃薯种植户有很多的考量。文章通过分析丘陵山区种植户自身因素与环境外部因素对马铃薯机械化技术采纳的影响,为提升丘陵山区马铃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将重庆市马铃薯种植区归纳为1h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3个样本区域,收集201份马铃薯种植户调研问卷,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性分析15个影响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户机械化耕作、播种和收获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结果]对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户而言,马铃薯种植面积、用地适宜机械化作业情况与主要劳动力年龄显著影响其对机械化耕作技术的采纳,示范户、种植区域以及购买机械、扩大面积的意愿显著影响其对马铃薯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技术的采纳。[结论]通过提高马铃薯从业人员素质、扶持马铃薯示范户和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来深入推进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奶牛养殖业是奶业产业的起始环节,研究奶牛养殖区域布局演变规律和成因,是进一步优化奶牛养殖布局,提高奶牛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推进实现我国奶业振兴的现实要求。[方法]文章基于1996—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奶牛养殖区域布局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综合考察奶牛养殖区域布局重心变动的轨迹和特征,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奶牛养殖区域布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计量结果表明,奶牛存栏滞后一期、奶牛存栏滞后二期、玉米年产量、大豆年产量、乳企数量、技术进步、财政政策支持和禁牧政策是影响奶牛养殖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且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结论]提出把握奶牛养殖区域变动规律、加强奶牛养殖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玉米与大豆的种植区域、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优化乳制品企业布局、增加财政补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及其与生产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省的玉米生产投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3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通过最小二乘法测度要素投入与成本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吉林省(070)的成本效率远高于河北(039)和四川(035),3省的种子、化肥和机械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北省和四川省的劳动力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吉林省的土地机会成本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结论]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种植方式,整合资源,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梳理了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已有文献。[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总结了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文献的研究结论和发展趋势。[结果](1)已有的关于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文献,均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尺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玉米消费量和进口量逐年递增,供给偏紧,消费结构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应当采取提高玉米单产、实施玉米优势区规划等应对措施。(2)在玉米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已有文献聚焦于作物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认为我国玉米生产中心有"北移"的趋势。(3)在玉米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因素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农业政策等因素入手,研究发现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对玉米增产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空间布局有正向作用,而非农就业有负向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惠农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4)上述研究多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传统计量经济学等为研究方法。[结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识别影响玉米生产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主产省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农业大国,自然灾害给玉米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全面梳理我国各玉米主产省的自然风险,可为农业经营提供参考,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文章以玉米相对气象产量为研究基础,采用气象减产率和气象产量减产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对各玉米主产省的受灾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灾损率和灾害异常指数对主产省主要灾种进行识别评价,最后通过灰度重心模型对水旱灾情的空间变动情况进行分析。该文选取地跨中国三大玉米带的11个玉米主产省份为研究对象,从全国和省际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自然灾害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威胁较大,各主产省份的风险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量波动较大。从灾种情况来看,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灾害有水灾、旱灾、风雹灾和冷冻灾4种,各玉米主产省受水、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普遍,受旱灾的影响最大,且近年来其影响有扩大趋势。从空间尺度上看,我国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一线,和我国镰刀弯玉米带有很大的重合部分,给我国玉米种植的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结论]自然灾害对我国玉米种植造成很大隐患,必须加强玉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玉米灾情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e substitution between rural labor and machinery has been a key determinant of farm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s expect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Chinese agriculture. Using disaggregated farm‐level data from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of China, we calculated the Allen and Morishima elasticities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labor and machinery. These elasticities were based on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and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estimates of the translog cost function and input cost share function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we dissaggregate machinery inputs into three categories: large, medium, and small. In addition, the issue of endogeneity in output quantity and input prices is also addressed. The results show strong evidence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labor and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machinery inputs. The findings also support substitution among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machinery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 varieties 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corn and soybean production in Canada. Employing an adoption index for each farm and a time trend with farm‐level data on production costs of grain corn and soybeans from 2000 to 2007, a translog cost function and the associated input‐share equations are estimated. The use of the adoption index improves the estimat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MFP) growth.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doption of GE corn and soybean reduced the variable costs of production by 0.62% per year. The MFP of corn and soybean grew by 2.0% per year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nd 31% of this growth is attributable to GE varieties of these crops. 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the adoption of GE varieties reduced the cost shares of fertilizer, herbicides and pesticides, and machinery in corn and soybean production. While the adoption of GE varieties increased the cost shares of seeds and custom works including labor, only the forme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DEA模型,以年份为决策单元,对我国2000~2007年淡水养殖生产投人和产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衡量和比较了我国淡水养殖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总体低下,非DEA有效单元的表现既有投入要素的不合理,又有产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在2001~2003年,表现为物质费用投入过多和成本收益率产出不足;在2005~2007年,表现为劳动力投入过剩和成本收益率产出不足。文章又通过投影对非DEA有效单元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水稻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河南省水稻节约成本途径和方法,增加水稻收益,对于调整河南省农业生产结构和稳定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实地调研和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水稻生产中的收益指标,如物质与服务费、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成本收益的变化规律。总生产成本结果分析表明,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有比例最高,人工成本逐年增长,土地成本年波动较小,而在物质与服务费中,机械作业费和化肥费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占物质与服务费的比例超过60%。而种子费、灌溉费、农药费占物质服务费的比例不高,均在12%左右。收益分析表明,近年来河南省水稻成本收益趋于稳定,但在2009年和2011年收益率出现下降现象,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和物质与服务费价格的增长。此外,该文从加强稻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粮补贴力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黄河流域3省区玉米种植户化肥施用强度与减施情况,探析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非线性关系及纵向分工深化的中介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扩展回归模型,使用2020年黄河流域中甘肃、宁夏以及陕西3省区玉米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经营规模和分工深化对农户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显著抑制农户化肥的过量施用,但当达到一定规模后,这种抑制效应消失,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将不再降低农户化肥施用强度。(2)经营规模与纵向分工卷入程度之间也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显著提高农户服务外包的程度。(3)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通过提高纵向分工卷入程度进而降低农户化肥施用强度。[结论]玉米种植农户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强度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纵向分工卷入程度在经营规模与化肥使用强度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依据1998~2011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贡献率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实际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敏感性分析表明:山东省玉米实际生产成本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小麦实际生产成本亦是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是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化肥施用量。贡献率分析一致表明:山东省玉米、小麦各影响因素对粮食种植成本的贡献率均依次为机械作业费、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最后,针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抑制粮食种植成本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山东省是我国水果生产大省,山东水果生产对我国水果尤其是北方水果生产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因此,对山东省水果生产的投入结构进行分析,找到调整投入结构提高效益的策略对山东乃至全国水果生产投入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山东省水果生产投入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理论,采用2019年山东省5个水果主产地市502个果农户的调研数据,构建了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各种投入对山东水果产出的影响。结果 物质与服务费用对水果产出有最大的正影响,结果园面积、劳动力投入、户主文化程度和技术培训次数也对水果产出有显著正影响,而户主年龄和是否加入合作社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 为了提高水果产出的效益,从供给侧提出了调整施肥结构、加大果业生产的机械投入、积极探索免套袋技术和药物疏花技术、加大技术投入和推广等一系列优化投入结构的政策建议以及积极发展现代矮砧密集栽培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促进水果产业三产融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