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世界石油贸易状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世界石油消费减少,并直接导致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下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地区消费量与产量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地区间的供需不平衡促使世界石油贸易活动不断发展。近年来,中东地区石油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前苏联和非洲地区石油出口增长较快,石油贸易地位大幅提高。中东地区的石油大部分出口至亚太地区,前苏联和北非地区石油主要流向欧洲,西非地区石油则主要流入美国。目前世界石油贸易仍以原油为主,但油品贸易量在世界石油贸易总量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未来,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地区的供应缺口将不断扩大并推动世界石油贸易快速发展;石油消费国对产油国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加深,消费国面临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口原油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口原油作为补充资源将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内原油勘探没有重大突破,预计到2000年和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总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1.2亿吨,届时我国将成为原油进口大国。大量进口原油对我国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可以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并借此促进我国石油开采、加工和贸易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内、国外两个石油市场的接轨;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面对我国目前石油贸易体制、加工技术、外汇支出及能源安全供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及早制定进口原油的政策,改革原油进口加工体制,加强含硫原油加工及炼厂改扩建的宏观管理,提高进口原油的贸易水平及原油加工的管理水平,开发和改进新技术。为避免能源消费的盲目性,吸取西方国家过度消费石油的教训,节油和开发石油替代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是我们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国共进口原油8000多万吨,而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使国家石油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伊拉克恢复石油出口等国际石油贸易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家经济界高层人士不断呼吁重新审视我国石油期货。  相似文献   

4.
通过追溯美元霸主地位的建立、油价形成机制的演变以及对“指数投机者”交易行为和美英期货监管漏洞的分析,可以勾勒出一幅国际油价上涨路线图:美元凭借垄断原油计价货币强化了其作为各国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发美元,换取他国的资源和产品;资源和产品提供国积累的美元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助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催生一个个泡沫;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为避免经济衰退,美联储大幅降息;通胀预期使大量资金通过英美期货市场监管漏洞,涌入商品期货市场,指数投机者一味买入多头头寸并长期持有,造成包括石油期货价格在内的商品期赁市场价格飙升。纽约商业交易所WTI原油和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贷合约价格通过世界原油贸易计价机制,带动了基准原油价格上涨,从而将美国金融市场积聚的破坏性力量传导至原油现货市场,并经由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传导至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亦水涨船高。用人民币结算原油贸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但其"世界货币"的角色并未随着体系的瓦解而消失。时至今日,在全球重要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依旧是主要的计价货币,尤其是在原油贸易领域。美元充当原油贸易计价货币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美国是全球石油生产大国和最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增长比2000年增长了214.7亿吨,年均增长率为2.86%;世界原油产量达到38.95亿吨,5年间增加了2.81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5%;世界石油消费量为38.37亿吨,5年间增加了3.00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6%;世界石油总贸易量达到24.6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3.71亿吨,年均增长3.3%.统计显示,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投入的增加,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仍在稳步增加;石油供应总量仍大于需求,但需求的增长速度略高于供应的增长;石油资源和主要消费区域的分布不平衡,导致石油贸易量稳步增加.石油供需基本面保持平稳,但是欧佩克剩余产能不足和世界主要炼油能力满负荷运行,使全球石油供应显得紧张,对油价产生一定的压力.中东地区频繁发生的恐怖活动以及对部分产油国石油设施的破坏,加剧了原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7.
王彪 《化工管理》2004,(2):34-34
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约8000万吨,同比增长30%,原油进口平均价同比也增长了25%以上。如何看待国际市场原油行情起伏,较好把握影响原油供求的各种因素,适时调整进出口时机和策略,抵御市场风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此谈几点有关降低进口原油采购风险的认识。1.实施采购区域的多元化,分散风险。对进口石油的来源要有明确的战略安排和部署,逐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过分依赖,努力扩大西北欧、非洲、中亚及俄罗斯原油的比重。2.促进贸易方式的多样化,施行现货采购与长期合同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石油贸易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油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外依存度大幅下滑,同时,原油进口来源发生重要变化;二是2011年美国出现60年来首次油品净出口,2012年以来油品净出口量进一步增加.美国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全球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获取原油资源腾出更多空间,同时使油品出口导向型国家或地区面临更大挑战,也增加了中国主要石油公司海外炼厂开拓市场的难度.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为其他石油消费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佩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54-62,111
2014年6月至今,国际油价迎来一轮单边下行走势,基准原油布伦特和WTI价格双双跌至五年半最低水平,跌幅高达60%左右。与历史上三次国际油价大跌情况对比,本轮油价下跌,既有北美页岩油供应快速增长引发的供应过剩因素,也有全球石油需求尤其新兴经济体石油需求疲软的因素,属于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双重驱动所致。从后市看,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以区间波动为主,重心继续下移,并呈"前低后高"走势;未来三年美元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周期,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总体宽松,炼油业和石油贸易格局继续调整,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多数时间有望在50~80美元/桶区间波动。  相似文献   

10.
观点     
《中国石化》2015,(3):10
<正>"在每日200万桶的供应过剩导致油价重挫之后,全球原油市场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复平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巴德里3月8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的一个会议上表示,由于页岩油和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都在增加,OPEC不能减产。鉴于目前许多OPEC成员国主要依靠石油收入,他敦促OPEC成员国继续投资并推进经济多元化。"受全球供应充足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和需求增速相对疲软影响,国际油价将在未来两年持续低位。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1.
受页岩油气革命的带动,近年来美国原油产量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美国石油需求增长有限,本国炼厂对新增轻质原油产量消化不及,美国国内出现了结构性供应过剩的局面,从而引发各界对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是否放开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美国原油出口禁令一旦放开,势必会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石油市场供需形势、国际油价、原油贸易流向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大型独立贸易公司在石油贸易业务领域从低利润卒业务迈向高利润率业务,从轻资产模式转向重资产模式,由单一业务走向多元化业务.他们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力求稳健的财务策略以获取较好的信贷评级.这些公司“规模制胜”的趋势明显.贸易公司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加强资本运营,以融促产促贸.“产贸融”结合已成为国内外很多石油公司的共同做法,国内石油公司应进一步思考“产贸融”的协同增效问题.中国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开,将在资源获取环节、区域物流和销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化解炼化产能环节价值生成环节、竞争战略环节对国有石油贸易公司带来较大影响,对此,国有石油企业应继续发挥好一体化产业链条的综合优势,加快建立贸易网络体系以提升贸易业务效率,使金融产业更深入地参与实业和贸易,为高素质人才创造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石油成为现代工业及生活方式的基础原料和主要能源;其资源不可再生性和美元结算的贸易方式赋予了石油政治和金融属性。供需、金融、政治、投机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油价的不同走势。根据国际原油市场及国际政治经济大数据分析,国际油价跟随供需状况、金融政治形势、投机状况存在周期性走势;2014年,供需趋于过剩,美元进入加息期,原油投机进入收缩期,国际油价进入回落期。  相似文献   

14.
10月13日,商务部公布200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200万吨,比上一年的1915万吨增加了285万吨,增幅约15%。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在国际油价暴跌的背景下,民营等非国营企业进口原油动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均发生重大变化,特点非常明显。石油市场政治溢价突出,国际油价冲高后回归至正常水平,布伦特原油年均价格近100美元/桶;石油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平;石油供应增量创历史新高,“欧佩克+”减产量大大高于计划;对俄制裁限价重塑原油贸易格局,俄罗斯原油出口被迫“西降东升”。天然气价格出现历史性上涨,引发能源比价严重错乱,成为全球能源系统全面重构的始作俑者;欧洲天然气需求量大幅下降,带动全球天然气需求量下降近1%,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三次下降;国际天然气生产格局和贸易流向发生剧烈变化,现货交易量急剧增长,合约交易日益灵活。2023年世界石油需求量可能超过疫情前水平,基本面延续紧平衡状态;国际油价同比回落,基准情景下,布伦特原油均价范围在80~90美元/桶;全球LNG产能增量小于需求增量,市场持续紧张;国际气价震幅收窄,总体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相似文献   

16.
未来十年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生  梁坤  武娜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1-6,124,125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世界石油市场变动将对国内石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存在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中南美洲四大石油供应中心以及亚太、欧洲、北美三大石油供应洼地,北美已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欧洲形成以中亚—俄罗斯为主、中东和非洲为辅的供应格局,亚太地区石油供应严重依赖中东.世界剩余石油资源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求,但不同情景的供应格局将有所差异.在高油价情景下,美洲地区能够实现石油自给,中东石油将更多地流向亚太;在低油价情景下,全球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未来非常规石油、深水石油和伊拉克石油产量增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重要支撑.世界石油需求增幅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而存在变数.世界石油市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应持续强化“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全球视野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眼球.会上专家的报告显示,世界原油市场目前仍是以供应为主导、以需求为驱动.2003年全球的原油需求量为7866万桶/日,预计2004年将增加230万桶/日,中国以85万桶/日的增量继续成为世界原油需求增长最强劲的国家.国际油价被拉高到每桶40美元以上,但世界原油平均的勘探开发与生产成本之和却只有12.3美元/桶.高油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原油与成品油进口量增势迅猛,成品油中又以燃料油的进口最为突出.2003年燃料油进口量首次超过炼油厂供应量,并突破2000万吨,进口依存度升至53%.为加快与国际接轨,改变中国在亚太燃料油定价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减少价格风险对宏观经济影响,并为石油市场开放和体制建设提供规范和市场环境,中国近期将先后推出燃料油期贷与石油中远期交易.  相似文献   

18.
韩国自身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为了保障稳定的石油供给,改变石油进口过分依赖某一地区的不利局面,韩国政府采取了以下石油政策;对内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制定长期石油进口计划,加强石油储备工作;对外加强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经济合作,推行“石油进口多边化”政策,争取在2006年改善原油进口来源结构。在“炼油厂设在消费区”政策的指导下,韩国炼油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6年韩国剩余原油加工能力为14.3万桶/日,1997年剩余加工能力将达到28.8万桶/日。韩国将尽量减少成品油进口,并积极向海外特别是邻国出口。从中韩石油贸易发展情况看,今后两国原油贸易规模将会继续维持在一定水平;交易方式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货交易;中国从韩国进口成品油的规模将扩大。  相似文献   

19.
受经济增速趋缓、电力等能源供应形势好转、替代能源较快发展等因素影响,三季度石油需求增速略有回落。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所下降;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出口增速也加快。三季度国内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没有调整。预计四季度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仍将平缓,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石油进口将受到影响,出口增速将有所加快,成品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成品油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上调幅度也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石油行业中,上游领域以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为绝对主体,市场化程度偏低;在石油炼制业中,强调国家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调控,并以严格控制国产及进口原油的分配计划和实行成品油集中批发为基本管理手段;在石油进口贸易中,对原油和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实行自动许可管理,由政府进行总量调控,同时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少量进口,进口数量每年递增1 5%;在成品油流通领域,我国正在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进行改革、开放;在石油价格的管理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在尝试新的成品油定价方式.鉴于我国石油行业相对集中管理的现状,建议石油行业的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监管职能,制定非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政策,实现石油来源多样化,逐步放开石油进口权.只有解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在竞争机制下,合理的价格机制才能自然形成.因此我国石油价格市场化要随着石油市场的开放、石油价格监管体系的相对完善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