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GDP增速存在多种不同的周期性波动,短期波动和中期波动振幅较大、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中长期波动振幅不断下降、波动趋于微波化,长期波动的周期峰值与周期谷值不断提高,动态均衡值呈周期性下降趋势.GDP增速的周期性波动是由投资、居民消费、进出口、工业存货等多种需求因素增速的周期性波动共同决定的,居民消费是最重要的因素,出口对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大于投资,进口和工业存货对GDP增速的周期性波动起到重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1977-2002年我国工业利润周期波动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利润指标更能反映工业经济增长的实绩,所以,利润增长率应该是比产值增长率更为有效的分析工具。1977~2001年间我国工业利润波动经过了6个周期,有“水平低、波动大”的特征。影响我国工业利润波动的因素依次为宏观经济因素、工业内部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和原材料供应因素。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是超越经济制度和体制的,房地产同样也是如此。因而,对经济周期波动和房地产周期波动的调控并不等于人为能够根本消除它。一定的经济政策只能影响周期波动,即放大或缩小其波动幅度,减缓周期频率,抑制周期波动的"负效应",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但我们如果依照人为因素影响的大小,将经济波动区分为非自然波动和自然波动,则经济波动不可消除的意义在于由非自然波动向自然波动的转移,通过有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调整而抑制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和非自然的经济波动,以减少它对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的灾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首先,根据振动形成的条件和原理,证明了经济系统价格波动具备形成周期性的条件。其次,通过建立理想经济振动模型,研究了经济系统波动周期的本质规律,提出经济系统价格波动周期长度与经济当量成正比,与供需价格弹性系数和价格转化系数成反比。并运用计量公式对我国生产价格指数的波动周期进行了预测。最后是成果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8)
文章基于VAR模型,通过研究200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股价波动与工业经济间的动态关系系统,着重探讨了股价波动与工业经济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股价波动与工业经济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股价波动背离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在短期内,股价波动甚至可能会阻碍工业经济的发展。尽管股价波动及工业经济变量复杂多变,但整体来看二者所构成的经济体系是稳定的,即可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 GDP、存货投资和固定投资的短期波动、中期波动和中长期波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后 ,认为我国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已进入上升期 ,中期经济增长波动尚处于周期谷底 ,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仍处于平稳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存货投资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短周期和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产业结构升级中周期波动的衰退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复苏期。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特征相对应 ,我国GDP增长正处于短周期波动的扩张期、中周期波动的复苏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的谷底。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而且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 ,政府仍应采取中性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产业周期,房地产周期波动必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为了考察房地产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的关系,本文对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房地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商品经济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40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过程的实践证明,周期性的波动已成为宏观经济运行难以拒循的轨迹。经济波动的诱发因素复杂多重,现仅就各经济变量因素对福建省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影响以及弱化周期变动的振荡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是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经济增长率进行了自相关系数检验 ,参照检验结论划分了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周期 ,对比分析了各周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并对山西经济波动与投资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提高山西经济增长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苑德军 《经济问题》1990,(11):43-46
经济扩张和收缩的重复交替形成经济周期,而货币政策扩张和收缩的重复交替则形成货币政策波动周期。经济周期决定和牵制货币政策波动周期,但反过来,货币政策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研究从1953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率周期的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认为中国经济周期自1 953年以来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 1个周期。按照时间进行了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路上呈上移的状态,主要表现是:高位的波动,波段延长,波幅减小,经济运行的拐点有短缺转为过剩。进而提出了一些关于波动的原因,包括制度、供求、产业结构、价格、对外贸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02-2012年的经济数据的研究,对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数据,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同时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并不会是一直呈直线型增长的,它往往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常是因为以下三种情况造成:第一、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它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地球这个载体分不开,地球的公转形成四个季节不断重复,造成农业、工业、商业都带有四季不同特点而重复出现。因而在年度内的经济活动及其指标表现出四季有规则的周期波动,即季节变动(SeasonalVariation);第二、二战以来,各国都注重经济发展,力求使经济平稳增长,但仍免不了出现约以十年为周期的长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存在经济周期。我国研究经济周期的文章大多把投资看成形成经济周期的原因。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所谓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呈现周而复始变化的状况。它既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主要产业增长率来表示,也可以由投资增长率来表示。投资也是国民经济的总量之一,因而在正常情况下,用它的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增长周期显然和其它总量增长率表示的周期相一致。因此,投资增长周期不过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侧面而已,它本身就是经济增长周期的内容。如果说投资增长波动决定经济增长波动,那就等于说经济增长波动决定经济增长波动。从经济周期概念和直观的经验来看,我们是不能得出投资增长波动决定经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在《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论经济周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6期)一文中曾对周期波动为什么会引发相应的结构变动做了探讨。不过在那里是从部门周期波动型式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即分析不同的部门为什么在同一周期阶段上有不同的反应型式。本文拟通过分析国民收入、价格、储蓄等典型的总量指标的波动,如何通过一些中间  相似文献   

17.
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任何周期性波动均存在瞬时均衡值,经济增长周期的瞬时均衡值取决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及出口等外生变量,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呈动态发展状态。动态化索罗模型本身即是一个内生性周期性波动模型,其稳定均衡增长状态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动态均衡增长状态是一致的。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增长理论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从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看,短期波动总是围绕长期波动展开,并以长期波动为动态均衡值。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周期性下降趋势,但年均GDP增速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业结构失衡和调整的影响。本文在科学界定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这一典型事实后,基于波动周期阶段分别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失衡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济周期性波动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基本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了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中实现我国产业优化调整和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筛选了反映国民经济各领域波动的多个重要宏观经济月度指标作为景气指标,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Kalman滤波方法,构建了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率循环的景气指数(SS_GR)和物价景气指数(SS_P);其次利用HP滤波和BP滤波计算景气指标的循环要素,并且进行比较,认为BP滤波更适合作为分解趋势循环要素的方法;最后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Kalmsn滤波方法,构建了反映中国经济增长偏离长期趋势程度的增长循环景气指数(SS_BP),尝试把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二者的研究结合起来,对反映两种不同类型增长周期波动的景气指数进行了比较,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按照谷谷法,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轨迹可划分为10个周期。根据扩张与收缩的比率、波动幅度大小等波动特征,这10个周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经济"大起大落"阶段;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改革开放后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阶段。这三个阶段中,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本文进一步从实证方面研究市场化进程对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