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转轨时期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和谐音符,而利益矛盾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基本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来探求群体利益受损之缘由,以及群体为何采取这种极端的利益诉求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预防机制设计,提出政策建议,以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有效避免或减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原地区6县(市)的调查发现,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存在的深层原因是:民众社会心理出现偏差;缺乏畅通的诉求表达途径和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政府失灵"等现象。为此,应塑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消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构建合理有效的诉求表达与利益博弈机制,促使群体利益纠纷自我化解;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妥善解决各类群体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是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本文着重从当前群体性事件诱因、弱势群体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的矛盾、弱势群体基于自身利益受损进行社会报复等几个方面对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现阶段有效减少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对策措施,以利于社会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消减因侵害弱势群体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突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利益协调机制失衡、权力约束机制缺位、利益诉求机制不畅以及政府考核机制不合理乃是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权力约束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以有效地预防、减少和正确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部分群众参与,因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采取非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集体性活动。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原因有三:一是利益分化日益复杂且呈现冲突性的特征;二是利益表达不够充分且协调困难;三是利益维护机制虽已建立但效果不明显。解决好群体性事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健全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体现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与维护机制;完善纵横协调、四位一体的综合利益调整与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大多具有突发性特征,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需借鉴善治治理理念与制度架构,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还要政府、社会和公民互动融合,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畅通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推进社区治理,强化社会整合功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法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社会背景当中,研究法律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权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防治路径包括化解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冲突、畅通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完善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司法救济力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而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对学校和学生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便很难处理。本文将描述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背景,起因,后果,及前期的预防对策,并着重分析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两大因素:客观原因和心理因素,及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日益增多,而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对学校和学生都有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便很难处理.本文将描述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背景,起因,后果,及前期的预防对策,并着重分析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两大因素:客观原因和心理因素,及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高校大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界、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针对此类问题从各个方面和各种角度做出了很多分析,但许多理论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文章基于社会燃烧理论构建出大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爆发的条件,分析此类事件发展规律,并提出增强智力主体力量、转变传统治理模式、精准把控治理节点等措施,以期在高校大学生群体性危机事件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环境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事后救济型和事先预防型两种。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与一般群体性事件不同。文章利用重叠利益的解释模式来解释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认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是政企合谋或民众对政企合谋的恐惧。为了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抑制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发展经济行为,企业应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民众依托环境NGO组织进行理性维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不同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对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现有的调控机制并不尽如人意,这不仅说明现有机制本身存在缺陷,更表明在中国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和多元的今天,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处置,需要有更灵活、多元开放的制度设计.借鉴国外经验,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应包括三个应对阶段,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化解.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利益博弈的极端性方式,是社会情感之结的破坏性消解手段。依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带来的矛盾激化,高校各类学生群体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四个原因,提出了防控高校群体性事件要抓好的"四要素"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付彬 《企业家天地》2009,(7):194-194
一、产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调整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集群不规则行为,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动,各种社会矛盾积聚起来,其中某些迅速尖锐化并诱导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体性事件的不断爆发严重冲击了我国的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及生命财产损失。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对群体性事件做清晰的概念界定,并基于现有文献对类型归属做明确的划分。深刻阐述社会转型的冲突与调适、刚性稳定的利益悖论、公共危机治理的处置失当、社会心理失衡的非理性应对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诱因,以资从制度规范和实践应对的维度,提出建构和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政策体系,解释了强化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操控性技术的可行性,并借鉴国外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理论技巧,提出坚持"现场第一"原则、"处境化"思维、警察权的配制与使用等操作化建议,以此使各地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经验制度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CAS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风险动态演化成为公共危机的触发事件,它是一定时期内社会复杂系统中多元利益主体互动、博弈的产物。本文以建构论危机观为指导,从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入手,试图在厘清多元利益主体间变动不居的关系基础上,植入群体性事件情境下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即CAS)分析。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分析其发生原因;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JS市非法集资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公共政策有失公平、政府信息不透明导致谣言传播、片面追求经济绩效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等。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考量,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保障机制,并注意规范政府应急管理与危机干预行为、提高公务员应急管理素质及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