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融合这一中介传导机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渗透,互动发展,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理念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人才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前丽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无疑加快了丽江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步伐,丽江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找到了一条依靠优势特色资源进行科学发展的路子,研究其发展模式,既可促进丽江两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对策:第一,打破行政壁垒,完善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二,基于市场需求,建立有利于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激励当地居民参与,有效促进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的选择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成败。蓬莱市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由蓬莱市文化资源禀赋和历史形成的,但如何发挥该模式优势,做大做强县域文化产业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核心的是在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的同时,实现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带动、互动、联动和滚动。彼此割裂、各自为阵、缺乏系统意识的模式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在实现路径上应该是明确、多维、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5.
都市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全球趋势,重点研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提出都市创意空间是都市旅游“中心地”,都市创意园区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都市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整合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要充分利用创意产业手段,创意产业链很多环节可以为大旅游业所用。还提出促进都市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行都市创意产业、旅游行业跨部门联动协调制度,在创意项目中配套开发旅游功能,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业延伸,提升旅游项目中的创意含量,创新商业模式,最终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江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加速繁荣、区域形象全面提升以及优秀文化的弘扬传承。江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需要树立大目标,促进大融合,推进大项目,突出大特色,开展大营销,构建大体系,出台大政策,全方位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钦州是广西南部沿海城市,海的优势和潜力十分明显,具有良好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条件。借力"一带一路"将为钦州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添翼。钦州"向海经济"发展拥有政治平台、区位、港口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等优势;海洋产业发展较快,存在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不足、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海洋产业体系发展不健全、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因,并对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途径进行分析,为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延安旅游业具有资源、区位和客源方面的优势。但旅游业发展受到缺乏整体战略筹划、相关产业关联度低、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和深度不够和产业投入较少等因素的制约。对此,本文提出发展延安旅游产业的对策:确立政府主导发展战略,推进延安旅游产业化发展;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树立红色旅游产业的新理念;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增长;加大对旅游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的沟通合作;发挥延安区位优势,加强跨区域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0.
透视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贵州茶叶产业能够带来生态、经济、社会、产业联动等多方面综合效益,但贵州茶叶产业总体实力较弱,其品质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还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建立贵州茶叶产业竞争优势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更重要的是改善产业内各种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提高其发展水平,尤其需要政府和茶叶企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贵州茶叶产业培育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欧洲国家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比较大:英国政府和首相率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口号;法国的的旅游业在当今世界堪称一流,以旅游为依托开发本国的出版、电影、音乐产业;美国因重视教育,重视软实力的开发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都明确了“文化立国”战略;我国也适时适势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发展创意产业不但符合上海市“新型产业结构”的总体规划和“科教兴市”的战略,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经之路,而且创意产业拥有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开发正处于初期阶段,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从上海市政府、中介机构和创意产业园区管理等多视角实现园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实现“创意,让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旅游的深入发展,游客对于工业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逐步提高.文章以苏南地区的工业旅游发展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工业旅游中游客的体验需求种类,提出工业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应该关注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加强其文化性、可参与性和个性,让工业遗产旅游走进每一位游客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只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部分具有发展优势或者具有发展潜力、联动效应强的重点行业优先发展,以重点行业带动非重点行业以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特点入手,论证了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选取重点行业的原则和标准,以山西为例论述了重点行业的选取过程,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竞争潜力构成及其影响变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旅游产业竞争的日益国际化和激烈化,如何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以便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取胜已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从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不仅需要关注旅游产业现实竞争力,更要关注旅游产业竞争潜力,因为在一定外力的推动作用下潜力可以转化为竞争力。本文针对现有潜力研究中只关注供给而忽略需求要素的不足,提出从供需两方面分析旅游产业潜力体系的构成及其影响变量,揭示出旅游产业潜力构成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有机结合体,从而为将旅游产业潜力与竞争力进行联动机理分析、并为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旅游业在全国及国际上的竞争力却不高。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还不太成熟。各区域之间存在无序竞争、合作力度不强、旅游相关产业不能协调发展等问题;资源开发上还存在综合开发力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河南省要想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深挖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打造区域知名品牌、加强旅游企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效合作,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不仅能有效保护工业遗产,还能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诸多价值。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文化基础,依靠人类的创意思维,将把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带入新的领域。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关系和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云南文化产业借旅游扩大知名度,旅游产业借文化提升品位,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针对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面临的环境、机制、人才、创意和企业等难题,可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创新耦合机制及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途径为产业耦合发展提供外部保障,同时通过强化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意及提升耦合企业竞争力等途径为耦合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发展广西旅游产业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海外旅游者在广西的逗留时间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应该注意发挥旅行社在旅游产业群中的主导作用 ,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改变广西区域旅游系统呈现的“偏心式”结构 ,同时改善行业管理 ,加强产业协调 ,积极组织相关产业支持旅游业 ,促进21世纪广西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