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延安旅游业具有资源、区位和客源方面的优势。但旅游业发展受到缺乏整体战略筹划、相关产业关联度低、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和深度不够和产业投入较少等因素的制约。对此,本文提出发展延安旅游产业的对策:确立政府主导发展战略,推进延安旅游产业化发展;把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树立红色旅游产业的新理念;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旅游业可持续性增长;加大对旅游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区域间的沟通合作;发挥延安区位优势,加强跨区域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2.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 ,文化内涵丰富 ,是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投资、产品开发、宏观规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做得不够 ,使旅游经济各相关指标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有逐年落后的趋势。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 ,陕西应根据市场导向 ,加大投资和宏观规划 ,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 ,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优越。然而,由于“政区分割”,导致共享旅游资源开发纷争不断,区域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以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旅游业因其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备受重视.全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确立了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地位,旅游业被视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产业、新经济增长点.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当下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中原崛起的重要契机.将旅游资源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结合,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无疑会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良好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集群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长株潭为例,探讨旅游产业集群的影响因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量化各因子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关联度,从而为旅游产业集群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但近年业由于投资、产品开发、宏观规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做得不够,使旅游经济各相关指标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有逐年落后的趋势。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陕西应根据市场导向,加大投资和宏观规划,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四川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得天独厚,但在发展中缺乏集群化发展思路,规模经济效益体现不充分,创新力度不够,文章就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实现集群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以德宏州为例,探析了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可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发展,推进民族旅游业升级转型;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面临创意环境较差、开发过度商业化、缺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产权不明晰、创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民族地区要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依靠技术革新,打造独特创意产品、创新产权制度,保护创意知识产权、构筑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桂林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传统旅游目的地,桂林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要构建有竞争实力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系统,必须不断优化内部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集群内旅游企业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构建区域合作的信息和交通通道与平台,不断培育这种集群机制氛围和集群文化,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建设等,提高整个旅游区域的效率,促使区域旅游集群在合作中构筑产业集群系统。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空间分布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使南通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备了先天条件。全面接轨上海,对南通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南通也面临该地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因此南通应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著名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主推“江海、福地、张謇”三大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两大产业部门应当从区位、经济、社会、行政和人力等影响因素着手,遵循市场主导、互动性、优势主导、创新性、效益统一、纵横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链、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等对策来推动两大产业的互动合作,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云南文化产业借旅游扩大知名度,旅游产业借文化提升品位,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针对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面临的环境、机制、人才、创意和企业等难题,可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创新耦合机制及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途径为产业耦合发展提供外部保障,同时通过强化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意及提升耦合企业竞争力等途径为耦合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华东、华南、西部等区域相继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中部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也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学者的青睐。基于中部旅游经济圈,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业在资源、市场、区位、竞争力、游客心理认知5个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河南省旅游业在整个区域中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力,根据避强性原则、差异化原则和核心竞争力原则,对河南省旅游业进行定位研究,为河南省旅游业形象宣传和核心竞争力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欧洲国家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比较大:英国政府和首相率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口号;法国的的旅游业在当今世界堪称一流,以旅游为依托开发本国的出版、电影、音乐产业;美国因重视教育,重视软实力的开发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都明确了“文化立国”战略;我国也适时适势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文化企业小与散;泉州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外在挑战是文化资源被共享和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内在挑战是泉州许多市民逐渐淡忘泉州文化的人文州直;泉州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得益于实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和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政府一企业一社会”分工协作,不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富,拥有众多特有的人文旅游景观,但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并不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创意旅游的视角,以山西古代建筑为例,为山西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探讨如何把山西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支柱产业视角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将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战略性支柱产业内涵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未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要转变产业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旅游、强化区域和区际旅游经济合作、组建旅游产业集团以及强化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国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大部分还处于待开发阶段.为了促进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福建省为例,探讨了国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战略问题:第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第二,科学合理的调查研究与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第三,明确开发层次与开发重点;第四,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避免破坏资源和浪费投资;第五,重视区域旅游合作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已驶入“快车道”,作为两地服务业的重要产业之一的旅游合作也提上双方的议事日程。中国与东盟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双方的旅游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如何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开展旅游合作,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就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基础、合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就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运行机制及中国旅行社业投资东盟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产业集中度指数、产业关联度、VAR模型,从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率、就业、投资、财政收入、关联产业的影响,并以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张家界市旅游产业集中度十分高,但行业内集中度严重偏低,旅游产业关联度也严重偏低,带动能力十分有限;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率、旅游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较大,但对财政收入、社会就业的带动能力较小;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社会就业、财政收入、投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