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初的李渔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戏曲理论的创新性之一就是不乏哲学恩辨。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李渔关于曲文的“雅”与“俗”的论述上。研究和认识李渔曲文理论的艺术辩证性,对提高当代戏曲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满足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渔是中国古代名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集自己丰富的戏曲实践经验和古代戏曲理论之大成,能够从作法、结构、题材、曲、填词、宾白、导演、搬演等方面揭示戏曲的普遍辩证规律,详细阐明自己的独到见解,充分体现了他的戏曲理论具有艺术哲学性质和美学创造价值,对促进古代戏曲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福建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不仅促进了福建戏剧创作的繁荣,而且对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剧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其早期形态都具有说唱伎艺传统。本文通过梳理小说与戏曲的文体源流关系、二者故事题材的沿袭流变以及创作手法的交流状况,展示了二者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脉络。  相似文献   

5.
戏曲文化行业营销战略,究其根本是将戏曲文化行业作为"企业",将创作的剧目作为"商品"进行营销战略分析,继而推向市场。此分析为戏曲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帮助戏曲从业人员找到一条更适合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运用营销战略分析,旨在找出有助于甘肃戏曲文化行业发展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6.
地方戏曲的诞生,与它所在地域的自然人文密切相关,要解析它产生的奥秘,需要对它所处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考察,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等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了解该区域的戏曲文化生态,以解析其文化渊薮。本文就以宁波地区为个案,阐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对当地民风民俗、文化艺术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地方戏曲(曲艺)文化样貌,以作为地方戏曲文化生态研究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对戏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了特有的戏曲文化旅游现象。从表层和深层原因探讨戏曲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中国戏曲文化旅游地域性强和风格迥异、广泛的渗透性、娱乐性、大众性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对戏曲文化旅游作了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李渔娱乐至上的戏曲功利取向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在戏曲繁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背景下,以观众本位的戏曲接受观为基础,把娱乐至上作为他的戏曲接受观的功利取向.他致力于喜剧和戏曲创新的理论建建构,同时自觉地进行喜剧和戏曲创新的艺术实践,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对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人们肯定.  相似文献   

9.
明代沈自晋<望湖亭>是明清传奇史上一部具转折意义的作品,其关于古典戏曲结构、人物性格喜剧性、文辞音律等理论的精妙阐释,对明清传奇创作和理论总结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如此,戏曲研究者对此却不够重视.本文拟从作品的全面深入分析中肯定它在明清戏曲活动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抒情诗歌传统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并塑造了中国戏曲艺术诗意化的独特风格。这种诗化特质可以从戏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写意性、抒情性、表现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古典戏曲独具魅力特征的形成既与诗、乐、舞的历史渊源有关,又得力于具有诗人气质的作对戏曲创作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抒情诗歌传统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并塑造了中国戏曲艺术诗意化的独特风格。这种诗化特质可以从戏曲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写意性、抒情性、表现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中国古典戏曲独具魅力特征的形成既与诗、乐、舞的历史渊源有关 ,又得力于具有诗人气质的作者对戏曲创作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漫谈昆曲     
《新智慧》2008,(8):89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开创了近代中国戏曲研究的先河,学界对其曲学的研究以《宋元戏曲史》为中心,兼论其他戏曲史料辑录类著作及戏曲散论。以时间为纵轴来看,可分为四个时期,以近30年为最盛;以不同时期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横轴来看,百年来学者对王国维戏曲史观、戏曲理论及治曲方法等研究的侧重点均不同。  相似文献   

14.
清初人们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亡国之痛极为深沉,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以来受到压抑和漠视的女性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这些女性的存在,把男性群体的懦弱无能突显出来。清初文人把戏曲作品作为载体,把一系列的才女、贞女以及女杰等女性形象塑造出来。社会历史和社会思潮是形成这些女性形象的根本因素,但主要还是源于创作主体特殊性因素。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犹如一朵朵奇葩,在戏曲百花园中盛开。本文对清初戏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戏曲剧目自古以来累积数目达到万种以上,而将剧目资料介绍出来,连缀于剧目创作的历史进程之中,使我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戏剧黄金时代的代表元杂剧和人文思潮涌动时代不断演进的明传奇,二者不仅成为了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两大高峰,并且二者的发展变化也在许多剧目演变的过程中留下了印记。本文分别选取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无名氏的《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和《金印记》传奇作比较,探讨这两部剧作的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形式、本事来源、作家思想创作宗旨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等等,并将浅较二者。  相似文献   

16.
戏曲的功能在于娱情悦性,政治的目标在于强化皇权,二者很难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而往往表现为此消彼长。明代前期纲纪井然,戏曲编演的萧条局面与朝廷严格推行戏曲禁令直接相关;正德之后朝纲废弛,戏曲编演的繁盛局面又与朝廷推行戏曲禁令严重受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是古代评点修辞理论的集大成。他总结了“极微”的认识论,并在“极微”观的指导下概括了“那碾”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程度上的系统认识,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是他能够攀登古代评点修辞理论高峰的关键。金圣叹为古代评点修辞理论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上海的戏曲演出日益商业化,《申报》等报刊媒体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从而带来了戏曲艺术的繁荣.本文通过对《申报》戏曲广告的分析与研究,阐述戏曲广告对戏曲消费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戏曲与娱乐》一书是陈建森先生最近的一部力作,该文试图从理论、结构、价值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陈著在当代性视野下对戏曲本质与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戏曲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互联网、传播,这三个领域中对各自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全面,但对于三者结合后的现状、脉络、体系及未来的发展,却鲜有成果。对于新媒体下的戏曲传播情况的研究,是审视当今发达的传媒条件下戏曲生存及发展状态的必经之路,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