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铭 《经济问题》1991,(11):60-62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晋中经济结构是在解放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晋中工业基本确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格局,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较好地走上了社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提的“超结构、强增长”模式实质上是西部地区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借助的独特的传导机制,在产业结构上发展外向型经济,沿周边向西开放,实现超阶段、跳跃式发展。文章对西部地区的二元结构现状、需要统一认识的问题,以及“超结构、强增长”战略构想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下的产业结构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军  向吉英 《当代财经》2002,(12):51-53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障碍除了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外,最现实的问题是与产业转换相配套的关键要素-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着较大的背离。本文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需结构的互动关系入手,考察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需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背离的一些主要原因,认为我国工业化模式和产业的非正常发展是其中的最重要原因。文章最后探讨了产业转换和缓解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国企改革现存问题的分析,引出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文中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就我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人才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直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必然会影响人才队伍,冲击人才结构。因此,要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把构建、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放在战略地位,作为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成败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实。以《试析我国产业人才结构》文章为出发点,阐明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结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国企改革现存问题的分析,引出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文中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就我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春霞 《经济师》2012,(1):86-87
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增长,投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只有投资才有"收益",没有投资就谈不上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山西的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投资结构适应其变化,在不断的变化中求发展,通过投资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山西投资结构现存的问题,提高其投资效率,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从而推动山西的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高淑东 《经济师》2005,(1):249-249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县域工业经济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就目前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直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必然会影响人才队伍,冲击人才结构。因此,要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把构建、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放在战略地位,作为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成败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实。以《试析我国产业人才结构》文章为出发点。阐明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结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于军 《经济师》2005,(11):139-140
人们对山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实,除了煤以外,山西的旅游资源也在全国前列。相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却相对要晚得多,旅游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多元化经济增长模式,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中,把发展山西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植。文章就新形势下发展山西旅游业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不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只能在目前的低水平上徘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无法顺利进行,整个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便无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决不是一个单一目标,它至少必须兼顾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村人口城市化这样的双重目标。本文拟根据近几年晋中的实践,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化模式及其对策作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这两项的积极互动,是经济结构优化和国家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当今一些发达国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比较,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一致,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实现在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促进和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建设,这是一个国家发展需要考虑及妥善处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之后从单向线性模式角度,分别从结构转型理论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要素流动与城市化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转轨中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处于转轨时期.这种制度上的转变是一个发展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它不一定效仿其他国家的做法,也不必拘泥于现存的某种模式.本文讨论:(1)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典型模式;(2)现有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刚刚出现的新规则和博弈者;(3)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未来的发展.本文统篇强调了双向和条件机制,这不仅仅是传统的日本模式,还是一个更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初始的开放模式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会使后进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面临一些特殊的深层次矛盾,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往往直接造成经济结构转型的明显滞后。当前我国面临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初始开放模式所带来的资源锁定效应,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初始开放模式从多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构成严重制约。面对金融危机后阶段中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动,应当也必须要特别重视通过加快开放模式的转型来启动和支撑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真正有效地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入下去。本文试图就引深农村改革中提出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农产品价格改革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理顺被扭曲的价格体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产业结构内部失衡和外部脱节(农村产业结构与国民需求结构不适应)的状态,从而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为题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以往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方面的文献与资料,然后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VAR模式对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验证.实验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最后,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加快金融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基准:一个新的假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产业结构政策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而制定的为促使实现这种结构变化应采取的政策措施。采取这一政策措施,首先要确定其重心,即政府重点扶植哪种类型的产业以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转换。从中自然就引伸出确定所需扶植产业的选择基准问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基准,主要是参照日本经济学家的一些观点,加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结构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工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和路径,并提出了工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模式及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间的联系效应决定了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在工业化中期,主要以第一、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推动工业结构升级,而在工业化后期,则应以第二、三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我国工业结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模式推动工业结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9.
市场导向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客观要求,在借鉴美国、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路径.并就如何推动市场导向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给出支持技术创新、提倡高附加值产品品牌化并首先进入国内市场、扩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和供给范围以调整居民支出结构,引导内需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德学 《经济问题》2002,(11):39-41
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比较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五种模式,指出了在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区域规模经济的集聚效应等方面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