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是目前国内国家级区域开发中最为特殊的一种形式,跨度长、空间大、责任重、没有先例。示范区建设最终实现的是哪一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我们的创新水平。加快示范区建设,一定要实现以下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上海面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内开放。过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重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严重不足。这既与国家外向型经济战略导向有关,也与分散发展的地区竞争体制、"中心—周围"关系的发展阶段有关。未来对内开放是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形成新一轮世界竞争优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等因素,都决定了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该把功能定位为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建设,需要各地政府在制度层面的有效合作、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做好示范区顶层设计,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行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实证对象,提出了其自主创新工程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4.
后发优势理论对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定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得力措施,找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后发优势,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一、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了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五方面建设",设置了30项44个具体指标,第七章第一节即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出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司法建设等三方面内容。根据规划中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的内容,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法治指标体系,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一)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需要江苏省的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在  相似文献   

6.
示范区建设可能出现三种模式:小发展模式、中发展模式、大发展模式。就连云港论示范区,连云港人建设示范区——小发展模式;就中西部论示范区——联合中西部共建示范区——中发展模式;"立足连云港,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发展模式。上述三种模式,中发展模式是关键,没有中发展,难以实现大发展;不  相似文献   

7.
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是荆州打造"一个中心城市,五个示范区"的关键一环.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荆州必须因时而动、趁势而上.文章对荆州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优劣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抓牢绿色发展总前提,即打造"灵动荆州"新名片、"实打实"推进污染治理、把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二是发展现代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即实现文旅产业升级、构建绿色农业模式、大力推进"两个转型";三是注重共享合作,形成绿色发展大格局,即引导县域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促进创新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8.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能够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系统的动力支撑,而且能够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先进样本。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自主创新意愿、区域利益分歧、自主创新效率、科技成果转化、城市产业定位、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因此,必须系统完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关键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重大项目合作创新机制、跨区域部门组织领导机制、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建设成果评价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联系社会与百姓的文化桥梁。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常熟市以建设现代"江南名城"为统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完善五大机制、实现"五有"目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升级版,让更多市民参与文化建设、展示文化特长、享有文化成果。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让市民  相似文献   

10.
示范区建设可能出现三种模式:小发展模式、中发展模式、大发展模式。就连云港论示范区,连云港人建设示范区——小发展模式;就中西部论示范区——联合中西部共建示范区——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农机化示范工程,也是吉林省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工程。通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如何使其在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真正起到示范推动作用,这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科技智力人群优势。它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分析了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建立专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及完善法规建设等措施,以促进科技非政府组织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为目标,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点,结合湖北特色禀赋和现实需求,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的SD模型,预测湖北省创建议程创新示范区核心指标演进趋势,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预测期内,湖北省GDP、水资源总量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但高新技术贡献率、水环境保护、科技人力资源增长相对缓慢。对照预测分析,从科技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贡献、水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新常态”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质态、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协同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提出必须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增强创新型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甘肃旱作农业国家级示范区"不仅是辐射带动甘肃省县域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必然要求。文章结合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实际,在深入分析建设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甘肃旱作农业国家级示范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针对如何有效推动"甘肃旱作农业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几项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承担着为中国基本现代化进程探路、示范的历史使命。为率先走出一条落后国家赶超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在战略定位上,应该体现更高、更全面的战略态势。该文指出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对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做出示范的重点领域。为了克服可能的发展陷阱,苏南建设现代化示范区除了要加速自身的改革外,还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各种支撑条件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创新示范区不仅适用国家支持中关村的所有政策,还将享受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因此,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创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重大任务,解读张江示范区各类创新政策的内涵,分析各种政策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瓶颈,并在借鉴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等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张江高新区在规划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工作中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11)
长株潭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湖南省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部地区增长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谋划长株潭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要遵循区位优势、产业梯度转移、增长极和网络开发等理论依据,科学确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总体思路及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9.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仅能够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系统的动力支撑,而且能够为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先进样本.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自主创新意愿、区域利益分歧、自主创新效率、科技成果转化、城市产业定位、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难题.因此,必须系统完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关键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重大项目合作创新机制、跨区域部门组织领导机制、危机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建设成果评价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加快示范区建设的立足点是服务中西部,一要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二要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三要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创新统筹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鉴于此,加快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是抓好港口、产业、平台等关键要素和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