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消费者理性消费的要求,团购逐渐成为时尚的消费模式。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团购在为消费者及商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更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并进而减损团购本身带来的好处。从外因角度分析了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特征及其对商家的影响,并针对商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团购起源于美国的groupon团购模式。随着21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网络团购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团购消费,但消费者在团购过程中出现的非理性行为,弱化了团购带来的好处。因此,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入手,探析非理性消费的特征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璐  李旷达 《消费经济》2012,(2):36-40,27
现实生活中很多寿险消费者的保险消费决策并不是按照传统理论预测进行的,甚至与期望效用理论相背离,呈现出非理性特征。本文从寿险消费的有限理性入手,分析有限理性行为在寿险消费中的表现,并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有限理性表现的成因,提出寿险有限理性消费行为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即加大消费者教育力度,引导树立理性、科学的保险消费观念;加大保险产品相关信息披露,便于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建立专门的保险消费者保护机构;加强寿险公司的诚信建设,优化保险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是理性的。但是在日常消费行为中,我们还是可以观察到被商家所引导的大量非理性消费行为。通过总结餐饮消费中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归纳出了锚定效应、"三"之威力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黄守坤 《商业研究》2005,(10):14-17
传统的消费理论都是建立在消费者的理性行为之上的,而实际中的非理性消费非常普遍,因此,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消费的界定、成因、分类、表现规律、后果及防止,是对传统经济学与消费现实结合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女性消费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华 《商业时代》2004,(26):14-14,16
一般认为非理性特征成为女性消费行为的标志,女性消费“无理可讲”。本文论证了女性消费行为本能与理性的双重结构,非理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理性的补充形式,女性的消费行为以不同于男性消费行为的表现形式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并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7.
王芳 《商业时代》2008,(2):18-20
经济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始终是研究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交汇的难点且又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经济学也有将理性从"自利"向更大范围扩大的趋势,但还没有建立完整精确的理论模型.本文从经济学以外更广泛的社会科学视角,通过分析消费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对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行为的解释性理论提出补充.论证了消费行为中非理性的一面,以及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性因素,对建立综合社会性变项的消费理论体系和模型做了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消费行为形成因素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巍  王旭 《中国市场》2010,(15):105-106
非理性消费行为不但使消费者陷入消费误区,还会对社会再生产形成错误的消费误导。本文旨在对非理性理论研究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进而通过对国内外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因素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遏制非理性消费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钱静 《中国市场》2007,(44):14-15
当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屡屡碰壁,房市一如既往的高烧不退。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抑止消费者的购房热潮。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众多的消费者是在理性消费、还是跟风盲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将消费者视为理性的消费群体,然而我们在房市中看到的却是形形色色的难以用经济学理论解释的非理性行为。因此,只有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透析和解读,才有助于对症下药,使政府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移动互联网团购已经成为团购行业新的增长点。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团购,消费者行为也产生了新的特点。对于团购网站,随之改变的则是其营销策略;对于商家,围绕消费者行为的新特点也产生了新的营销活动。本文将着重探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消费者团购行为的新特点与团购网站以及商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团购,这个词现如今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折扣低”的团购产品和服务刺激了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将消费者模糊的消费需求转化为明确的消费行为,促使消费者决定“在哪里吃”、“吃什么”;团购还激发了消费者对新店、新口味的尝鲜兴趣,以及对老品牌消费的重复度和忠实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象征性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征性消费能体现消费者自我与价值取向,对反映某个时期或某类群体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消费者自我概念是象征性消费行为的动因,并探讨了其在象征性消费行为中的作用机理,以有利于商家理性地制定有针时性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团购消费者较于一般网购消费群体更具理性,并在消费环节中更注重价格折扣这一特征,因此研究团购中价格折扣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基于方差分析,实证研究了在不同网络口碑情景下价格折扣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发现网络口碑好时,价格折扣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网络口碑不好时,价格折扣负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4.
胡天娇 《商业科技》2014,(16):88-89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消费。本文以团购作为出发点,以大学生消费群体为对象,深入发掘消费者迁徙行为的变化和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就近实地的消费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得出全面详尽的变化方向,并且为团购的商家一步的经营和发展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惠州市餐饮类网络团购中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包括消费需求和动机、消费者的态度、为实现预定消费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网站购买程序、售后服务态度、商品质量、服务态度、商家信誉这5个指标,消费者对其满意度很低。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主流的第三方网络团购模式中,消费者、团购网站和商家三方主体相互间形成了复杂的法律关系群。消费者和团购网站之间的法律关系可以界定为网络团购服务合同;团购网站和商家之间是基于平等的网络团购服务或合作合同发展而来的支配性契约关系,团购网站在整个网络平台公共治理体系中具有特定地位;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则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消费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Web2.0时代,网络团体购物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正在日渐地渗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在购物行为里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通过网络团购,使用者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其他消费者一起进行网络购物,形成较大数量的购买订单,享受集团采购价.本研究以网络团购消费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研究网络团购参与者的消费行为与意图,以深入了解消费者参与网络团购的各种动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理性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心理分析出发,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非理性表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疏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佳刚  刘乐山 《消费经济》2007,23(4):29-31,35
过度节俭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轻视消费注重储蓄,攀比虚荣消费观念导致消费者重视消费轻视储蓄,非理性预期偏差对消费影响具有双重性,"官僚收入"存在会引起消费水平急剧攀升。非理性消费行为对中国消费市场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分析了谨慎型消费行为、枯竭型消费行为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三种非理性消费行为。谨慎型消费行为由旧消费习惯、实用消费观念等因素所导致,可以引起消费不足的问题;枯竭型消费行为由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等因素所导致,可以引起产生物价过快上涨的问题;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由偏好刚性、物质欲极强等因素所导致,可以引起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对中国非理性消费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居民非理性消费行为符合上述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