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国曼彻斯特一个名叫弗朗西丝的女孩在一年前开了一家餐厅。这家餐厅地处一条竞争激烈的商业街,虽然没开张多久,客人却一拨接着一拨,每天的生意都异常火爆。原来,弗朗西丝将目光锁定在商业街上忙碌的男男女女,别出心裁地让餐厅同时提供洗衣的服务。顾客只要到她的餐厅吃饭,就可以顺手将脏衣服放进洗衣室的洗衣机内,自己坐到舒适的沙发上尽情就餐。当然,他们吃饭时听不到任何洗衣的噪音,因为弗朗  相似文献   

2.
最好的裁缝     
《浙商》2009,(11):116-116
纽约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有吸引力的招牌招徕顾客。  相似文献   

3.
林莉 《光彩》2008,(3):37-37
2006年初,在英国伦敦市南的一条大街上,新开了一家叫"罗毕"的鞋店。这里的鞋子款式丰富,质量也不错,但是这条街上的鞋店实在太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这家鞋店的生意一直很平淡。  相似文献   

4.
<正> 两年多前,我所在的工厂旁有十几家面馆,竞争相当激烈。有一对张姓下岗夫妇的"如意餐馆",一直惨淡经营,作为老食客的我应邀为其进行全面策划,短短一年后,"如意餐馆"不但一改冷清场面,而且顾客是一条街的同行中最多的。一、设立阅报栏,增加附加服务这家小面馆的顾客几乎都是工厂的员工,针对张姓夫妇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情况,我建议他们不必像别的餐馆那样花大手笔对门面进行装修,一方面是其实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如果小小的面馆大兴土木,会给潜在的顾客造  相似文献   

5.
做生意若想做得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就要有一些自己特色的经营招数,下面这家米粉店的抠门经营策略值得借鉴。笔者所在的县城有一家米线店,每到吃饭的时间总是顾客盈门,生意火爆得很。这家  相似文献   

6.
学得一手炒瓜子手艺的蔡云飞,开了一家炒瓜子作坊。可炒瓜子作坊开起来后,他炒出的瓜子在当地却根本找不到市场,开了几个月,生意一直都非常不好,赚回的钱,连几个工人的基本工资都不够支付。苦恼之余,他经过多方面细致的分析,很快便找到了症结所在。他大胆出击,对症下药,瓜子生意还真的火了起来,现在一月的销售量已  相似文献   

7.
一家连锁门店,如果生意火爆到连顾客都对拥挤不堪的店面望而却步,公司应该如何处理?是仅仅对着收银台前的长队心有窃喜,还是想些实际的办法提高顾客的购物效率?建材零售巨头家得宝(Home Depot)公司所做的可能会出乎一般人意料:在这家店旁边再开一家店,分流顾客。听上去这有点不可思议,这无异于“自己打自己”:在旧店旁边开新店,承担的又不是市场开拓的使命,徒增成本压力,摊薄利润,对企业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时尚消费     
《中国供销商情》2006,(4):47-47
美国有个叫斯坦先生的,在一个小城市开了一家店铺,后来引来了不少竞争者,比他的价钱更低,很快斯坦店生意下降几乎为零,但斯坦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他坚信“一定还有其他办法”。后来他开始想如果把顾客当作生意合伙人而不只是顾客会怎样?于是一个“你的店”就这样诞生了。当一个满意顾客推荐了另外一个顾客时他就同时获得了推荐奖金。推荐越多所获折扣越多。既可做为消费者又可成为经营者。现在斯坦先生的四个女儿经营着“你的店国际有限公司”一家财富500强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正>初学技艺不精做“独一味”两店都火河南驻马店的林女士以前做服装生意赔了不少钱,最近她考察了不少小吃项目,2005年12月份准备盘下一家回民包子店,这家包子店生意十分红火,可这么火的店面怎么要往外盘兑呢?原来这老字号的回民包子店是李先生一手开起来的,而如今儿女都有工作,没人帮忙打理生意,因为年岁已高,所以李先生才将十分红火的店面出兑。由于林女士自己是门外人,所以在签定协议时就讲好李先生包教技术给林女士,店也盘下来了,手艺也学会了,起初,由于以前店面的老顾客形成了固定客群,生意还是一  相似文献   

10.
厨师帽会是个国际性组织,至今已有51年历史。其“老祖宗”当是200年前的法国人安托万·克莱姆。他是18世纪时期巴黎一家大菜馆的高级厨师,生性幽默。一天晚上,他看到有位顾客戴了顶白色高帽,觉得很别致,于是仿制了一顶,并且比那位顾客的更高。他戴着这顶白色高帽进进出出,引人注目,逗人发笑。顿时顾客盈门,这家菜馆的生意也格外兴隆。后来,厨师们纷纷效仿,戴起高顶白帽来。久而久之,戴白色高帽就成了厨师的标记。帽子越高,手艺也就越高超。人们一看厨师的帽子,就知道这位厨师的烹饪水平。最高的帽子竟达35厘米。1949年国际厨师帽会成立,总部…  相似文献   

11.
我常去一家粥店吃粥。这家粥店并不大,但是生意真好。每天我去的时候,想找个座位都很难。盛夏时候,这家粥店里依然挤满来吃粥的顾客,大热天里大家依然吃得一副爽口爽心的样子。早上时段,同样有许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进店来喝粥。城区其它地方开的粥店,却一个接着一个倒闭了。那些店为什么倒闭,  相似文献   

12.
本刊刚刚报道过的“咏春排骨米饭”近日再增开两家分店加盟。原因只为咏春排骨米饭深受顾客信赖、生意火爆。据了解,两家新加盟的分店即将开业。就连老板于新荣也被自己的经营火爆所感染,想在当地再开一家完全属于自己的直营店面。为此。本刊记者再次连线老王,了解近期咏春排骨米饭加盟详情。  相似文献   

13.
张老板投资几十万元开了一家小型超市,为了让顾客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每一种商品他都进了多种牌子。他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可是,超市开业后生意一直不是很好。很多顾客都是瞧瞧这个牌子,看看那个牌子,却不下手。张老板想,自己生意如此惨淡肯定是有原因的。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又找不出来。无奈之下他便去找号称"智多星"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给自己的经营想个好点  相似文献   

14.
巴黎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克利勃,学了一门不错的手艺.能做可口的早点。几经打拼后,他决定自己做老板开一个早点店。然而,早点店开业后生意并非他想象的那样兴隆。虽然这里人口集中,上下班人流量大,但这条街上的小饭馆也鳞次栉比,有几十家之多,他的早点店跟其他饭店一样平淡,生意并不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15.
生意难做,难做生意。这是目前不少个体经营者心中一个共同苦处。但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不少经营者于细微处揽顾客,于小见大做生意,他们的心境则另是一个样:“生意再难诚为本,柳暗花明又一村,功夫不负有心人,商海茫茫任我行。”何以见得,有例为证:一个鸡蛋比生意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门口,有两个货摊。对一个小学生交来出售的一个鸡蛋,其中一个摊主按个出价付两角钱,而另一摊主则用秤郑重其事地称了一遍,蛋重一两出价三角。这名小学生购买了一本价值两角的作业本,摊主找给他一角钱。于是,不少出售鸡蛋的大小顾客纷纷与这位摊主成交。而那位按…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11月中旬,陕西的客户崔涛来到香飘九州特色小吃加盟总部,二话不说就加盟了"酷B牛仔烤翅"项目。在学习期间,学员们互相交流的时候,崔涛喜形于色地谈起他的一段经历。崔涛本来在陕西开了一家西府臊子面馆,到黑龙江省大庆市看望朋友李成的时候,听朋友说有一家小吃店叫"酷B牛仔烤翅吧",生意非常火爆,如果不事  相似文献   

17.
<正>面好不怕巷子深小面馆月利数万2005年4月,山西临汾的曹先生打算在当地开一家面馆,为了节省成本,四处考察后最终在一个偏僻地段选定了一个20多平的小店面。听说他要在这里开店,家人都不太同意,“这么偏僻的地方,能有客源吗?”得知他以前是经营铁厂的,入餐饮这行还不到一个月,连房东都好言相劝:“这儿开饭店恐怕不合适,要不你先交一个月房租,试试再说吧。”谁知,曹先生胸有成竹,一下子就交齐了一年的租金。很快,他的“曹师傅特色面馆”开张了,第一个月营业额就达2万元,第二个月又增加数千元,第三个月已突破3万元,日最高营业额2800多元。房东再见到他,不禁竖起大拇指:“曹老板,你真有眼光!”曹先生摆摆手,说:“不是我有眼光,是我的面好!”  相似文献   

18.
“牛爸爸”牛肉面的价格折合人民币每碗从100元到2000元不等,其中,2000元的“元首牛肉面”需要提前预定,否则花多少钱也享用不到 即使口味再出众、卖相再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牛肉面也只能算作一种小吃,价格不会太高.但偏偏就有一家牛肉面馆“不认命”,不但价格远超小吃的价格水准,还对每天的供应量进行了很严格的控制,常常让顾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可就是这样一家高身价、不按常理出牌的牛肉面馆,却成了台北颇为知名的面馆,不少明星、老板慕名而来,甚至有人包机前往,只为吃一碗牛肉面.这家面馆为何这么火?其管理模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1998年,我发现离家不太远的汽车运输和批发市场的对面街道旁,有几家面食屋生意极为红火,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也在那个地段开了家面馆。原本以为这儿的生意会很好做,可我起早贪黑忙得晕头转向,能卖出半袋子面粉的面食就算烧高香了。更令人不解的是,尽管每天我都笑脸相迎相送,但来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后来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我的竞争对手都是经营了多年的"高手",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顾客之间已经有了固定的关系,招徕的全部都是回头客。相反,以陌生面孔出现的我,无论是财力物力,还是技艺经验,都不如人家,在他们旁边办店,真有点"班门弄斧"的意味。但生意已开了头,总得做下去,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到顾客,成  相似文献   

20.
《光彩》2006,(8)
如果说生意是一条船,那么顾客就是行船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的经营者视顾客为上帝,为了顾客方便,哪怕只有5毛钱的薄利,也不辞辛劳,穿城上门服务。顾客回报给他的是信任和口碑,生意也因此顺风顺水。有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将顾客作为对立面,哪怕明明是顾客在理,也消极待客。顾客回报的自然是一走了之和坏名声,生意也就此清淡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