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立三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并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创作题材改编的中国作品《蓝花花》,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分析其风格以及作品的演奏技巧,钢琴作品《蓝花花》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结合,用民族音乐色彩性调式和声编写,成为既有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新音乐,汪立三先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万欣 《黑河学刊》2009,(9):42-44
中国钢琴音乐在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上千首作品,这些作品在运用复调、和声等西方作曲要素的同时,又融入多种民族音乐元素。研究中国作品演奏的风格,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钢琴作品中呈现出的多元化,有利于引导高师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演奏好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3.
李玉峰 《魅力中国》2013,(13):106-106
《平湖秋月》这一古曲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凭借自身的优美旋律,深受人们的青睐。其流畅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在其艺术魅力上具有着迷人的芬芳。而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演奏《平湖秋月》这首古曲时,既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又将钢琴这种多声部、多层性、宽音域的乐器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这部作品不仅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在了钢琴音乐作品之中,并且运用西洋钢琴演奏技术使之成为一首玲珑别透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曲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此次,从风格、伴奏、和声语言、音乐形象几个方面的内容出发,针对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顾晓晖 《黑河学刊》2010,(10):64-65
由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一种风貌,散发出一种渗透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独特音乐。通过对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的风格与演奏特点的介绍,阐明了本文的价值取向,并总结改编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演奏者从演奏技巧、理论基础、织体设计、分析作品、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训练,是一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江欣洋 《魅力中国》2011,(2):271-271
中国自有钢琴以来,至今为止,已产生了无数的钢琴大家,以及为大家们所创作的许许多多的作品。作为西洋产物的钢琴,若要演奏中国音乐,则无论从音乐结构或是音域上,都需特别处理。而中国的钢琴作品也确实有别于西方。中华音乐内容之深邃,意境之广袤,仍需每一个音乐人的努力研究、努力学习、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7.
白洁 《新西部(上)》2013,(10):102-102,105
本文阐述了肖邦谐谑曲的音乐风格,并对其谐谑曲0P31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演奏的难点与技巧。指出肖邦音乐中的既刚强、豪迈,又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肖邦对祖国的热恋,对自由解放的渴望,是贯穿在这首作品中的主线。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整体风格,把握好对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徐颖周 《黑河学刊》2011,(2):130-131
简要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与创作特点以及高校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做以阐述;从三方面说明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演奏技巧,更好地理解、注释作品,同时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咪娜 《魅力中国》2010,(17):199-199
德彪西是印象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传统音乐及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大胆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逐步运用色彩来表现了印象派与众不同的音乐效果。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帆》是他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创作之一。本文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分析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段雪 《魅力中国》2012,(35):137-13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更被后人尊敬的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他的奏鸣曲是所有作品中的奇葩。奏鸣曲的体裁是贝多芬重要的器乐领域,贝多芬通过这些创作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最高峰,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呜曲是他早期的作品,具有贝多芬钢琴作品的典型演奏风格。尤其是第五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从构思的巧妙,到技巧的纯属,无不体现出贝多芬出众的音乐才华。  相似文献   

11.
何涛 《中国集体经济》2008,(13):129-131
朱践耳为独幕芭蕾舞剧《思凡而创作的钢琴叙事诗《思凡》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作品结构宏达、气势非凡,以奏鸣曲式来呈现、发展戏剧情节、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具有哲理思辨性。在新中国大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来看,本曲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钢琴文献。文章通过对《思凡》细致深入地分析,根据笔者演奏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从钢琴教学和演奏的角度切入,挖掘本曲在教学和演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月光》为例,分析了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认为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注重钢琴声音和音乐语言的变化,强调色彩和光线的瞬间印象。在演奏时,需要适用非常柔和的触键技巧,也要精心处理好踏板的运用,让音乐的音响效果达到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钢琴王子”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世界近代钢琴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琴音流畅、美妙、年轻、典雅却又通俗易懂,并受到世界各国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听众的喜爱。他于1992年初次来华演奏,便将他那让人心旷神怡的琴声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用真挚感人、充满梦想与激情的琴声拨动着中国人的心弦,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对中国音乐影响最为深远的钢琴家。而《水边的阿狄丽娜》正是这位音乐天才的成名曲,使得他在一时间广为人知。通过赏析《水边的阿狄丽娜》,既可以学习一首优美的乐曲,又能对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奏风格有所了解,更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升华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14.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乃至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同时也是近代音乐"印象主义"的鼻祖。德彪西汇集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突出特点,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冲破了几个世纪以来惯用的音乐模式,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钢琴的艺术表现上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伟大作品。德彪西钢琴作品虽然不多,但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其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莫薇薇 《魅力中国》2014,(2):103-103
本文通过对圣桑生平以及其代表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创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使广大读者在对该作品有初步了解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的对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音乐动机及发展,演奏速度,技术难点、演奏处理、双钢琴配合进行演奏研究。为读者能够在准确领悟圣桑的创作风格及其音乐审美观中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唐龙 《魅力中国》2013,(26):107-107
斯特拉文斯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所研究的《三首单簧管小品》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风格由“原始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它融合了爵士音乐的特点。这首作品对斯特拉文斯基本人而言虽不够成熟,但对现代单簧管作品创作风格来说却是开风气之先的作品。本文不仅对斯特拉文斯基创作这首作品进行了背景、风格等进行了分析,还对这首作品的演奏及自身演奏时的体会进行了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17.
琵琶的演奏需要丰富而复杂的技巧,而作为一种音乐表现的手段,技巧积累的越多,在作品表现时就越具备生动表达和广泛选择的可能性。反之在技巧上若存在明显的缺点或不足,演奏时很可能会损害音乐表演的生动性和完整性。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演奏技法,使其在不同乐曲的演奏中,选用最恰当的技法来完美地诠释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张玉 《魅力中国》2009,(17):74-75
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乐曲中,有一部分属于抒情小品,这类小品以其鲜明的旋律线条和具有歌唱性特点见长。演奏这类钢琴小品使用"如歌奏法",能很好地将乐曲中的旋律及其歌唱性特点表现出来。"如歌奏法"是钢琴演奏中表达音乐特性最为重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骆云飞 《魅力中国》2013,(8):331-332
钢琴是一件色彩可塑性很强、魅力无穷的乐器,具有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大幅度的音量和能同时演奏出多重音响的特性。它就像一个可以独自指挥与演奏的管弦乐队。而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追求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艺术,是每个演奏家梦寐以求的。如何在钢琴上获得理想的音色艺术,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理想的音色是指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高超的弹奏技巧,并在理解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弹奏出来的良好的声音效果。每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能以美妙而独特的声音打动听众,使听众发生兴趣、产生共鸣。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震撼。  相似文献   

20.
李林森 《魅力中国》2014,(10):100-101
巴赫《六首无伴奏组曲》是巴赫于1717-1723年时期创作的大提琴组曲,本文浅谈了巴赫在18世纪欧洲音乐史上的重大影响,及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介绍了创作这首作品的历史背景。最后陈述中提琴演奏《巴赫无伴奏组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