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有股减持的有关事项,标志着国有股减持计划全面启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总股本规模约为2846亿股,其中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62%.按2000年5月底收盘时的市值计算,深沪两市国有股的总市值大约为22550亿元.按照目前证监会在2000年至2001年内将国有股比重减持至51%的设想,大约要减持300亿股.国有股减持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已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家股"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为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而证券市场的不足及其内在需求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推出金融创新方法。首先,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证券市场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国有股的变现,到2001年中期,上海证券市场国有股大约在1000亿股左右,流通股在700亿股左右,考虑到股票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及其运行规则,特别是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进程,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出售国有股。按照国家股减持计划,我国目前已经提出较为可行的减持方案有五种:国有股配售、国有股回购、缩股流通、拍卖、国有股权转债权。其中国有股配售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增发新股来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减持国有股以存量发行为主、市场化定价的原则。6月26日,拟增发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首先“浮出水面”,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等三家上市公司率先提出通过增发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计划;7月24日,新股发售又首开减持先河,广西北生、安徽江淮、烽火通信、华纺股份等四家公司获准上网定价发行,国有股存量发行10%,其定价即为新股发行价。至此,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就逐渐褪去其最初探讨阶段的朦胧面纱而变得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4.
《银行家》2002,(7):20-21
国有股减持停止是双赢 人民网 2002年6月25日 不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是真正的"双赢".从中国证监会的答记者问中不难看出,国有股减持停止,一不会影响社保基金的充实,二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今后将把部分国有股划拨给社保基金,但社保基金持有的这些股份与其他国有股一样,不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5.
易阳 《浙江金融》2002,(1):34-34
国有股减持问题成为证券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01年6月12日出台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股减持作出了"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的规定,在二级市场中增发新股的同时,对国有股进行存量减持,即按同样的价格、10%的比例减持,过高的定价使市场信心受挫,沪深出现大跌.  相似文献   

6.
贡峻 《上海会计》2002,(6):33-34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出台,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国有股减持,对筹集社保基金、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就国有股减持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一、国有股减持存在的问题1.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值得商榷。国有股减持最主要的是解决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其目的应该是完善资本市场,而此次减持却是为了填补社保基金缺口,补充一部分社保基金,这只是减持以后资金…  相似文献   

7.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有股减持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国有股现状入手,结合国外国有股减持的目标,阐述了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意义所在,从市场承受能力、国有股产权所有问题、持股成本、股权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国有股减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管理办法》中的三种减持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国有股减持应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各方参与者利益,实现减持所获资金的有效利用为原则,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明确国有股减持的领域、步骤及定价,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有股减持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国有股现状入手,结合国外国有股减持的目标,阐述了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意义所在,从市场承受能力、国有股产权所有问题、持股成本、股权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国有股减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管理办法>中的三种减持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国有股减持应着力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各方参与者利益、实现减持所获资金的有效利用为原则,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明确国有股减持的领域、步骤及定价,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青云 《理财》2001,(7):34-35
许多人对国有股减持有一种犹豫的心态,认为国有股减持是让约占总股本62%的国有股流通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对证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国有股减持并不意味着国有股高位套现,而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只要方案和步骤设计得当,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可以分三步走。一、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和收益权,从而强化对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员工持股信托基金会,由公司担保,并以购入的国…  相似文献   

10.
张刚 《证券导刊》2008,(16):77-78
4月21日证监会公布了《指导意见》对限售股解冻后的减持加以限制。但4月22日至5月8日的减持公告合计套现额度为19亿元,减持规模尚未出现明显减缓迹象。若要从根本上限制限售股解冻后对二级市场的套现压力,仍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财经动态     
撒莉 《国际融资》2011,(9):70-71
创业板解禁以来套现75亿元,减持率超主板6倍自2010年11月1日创业板限售股开始解禁至7月13日,累计有75.65亿元资金被套现。以7月前9个交易日的减持情况粗略估算全月解禁量加和来算,预期到7月末  相似文献   

12.
周长勇 《理财》2001,(3):9-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决策,提出:“允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按规定参与股票配售。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1999年年末,中国证监会决定进行国有股配售的试点,作为国有股减持试点的“中国嘉陵”和“黔轮胎”,他们分别配售 10000万股和 1710.5275万股国有股,由此拉开了国有股配售的序幕。  国有股配售,…  相似文献   

13.
按市场价在新股发行时强行捆绑减持的第一次国有股减持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办法在2001年10月23日正式暂停以后,迄今已过去两个多月了。12月17日,朱镕基总理宣布,国有股减持还是需要进行的,因为这是社保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暂停错误的减持是为了纠正错误并推出正确的减持方法。在暂停后的两个多月里,中国证监会已收到4000多条减持方案和减持建议,可见,国有股减持不仅牵动着广大投资者而且也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上一次减持为何失效?有人说失败在于不该"按市场价减持"。这样说当然没错,但却没有切中要害。要害是什么?要害就是不讲规矩。所以,下一次减持一定要吸取教训,按规矩办事。不然,即使把价格降下来了,减持仍然会重蹈覆辙,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2009年6月1日,工商银行的股东高盛通过其属下的投资银行以每股4.8—4.9港元配售工行股份约30.3255亿股,配售股份相当于工行H股已发行股本3.7%,或全部股本的0.9%,套现约148.6亿港元。配售价较工行周一收盘价5.11港元,折让约4—6%。这不能不让人回想到前段时间出现的国际金融机构大规模减持抛售中资银行股。2008年12月31日瑞银集团减持中国银行33.8亿股,套现8.08亿美元。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减持中国建设银行56.2亿股,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许多问题,根源在于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的政策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股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原则,是国有股减持应该以换股为主,以国有股上市流通筹集资金为辅.国有股总的趋势是减少,但这是国有股占国民经济份额的减少,而不是国有股总量的减少和总价值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目标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国有股绝对控股且不能流通,使得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经营机制得不到转变,国有股减持与流通成为长期困扰股市的一大难题,国有股减持的主要难点是同股不同价,必须将国有股的成本价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关系理顺,并处理好国家、上市公司和股民的利益关系,国有股减持与上市才不会引起股市的动荡。  相似文献   

17.
关于停止国有股减持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停止国有股减持只是说明在国有股减持的方法、步骤、时机以及价格等方面存在着不合时宜的地方 ,而决不意味着放弃解决国有股流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 ,国有股减持是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发展必过的大关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然 ,减持国有股必须注意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 ,包括国有股减持与证券市场发展、社保体系完善、股权全流通的关系 ,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同时 ,还要坚持公平、多样化、稳步推进的原则 ,积极妥善地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幅调整了一年的中国股市,不仅造成财富的巨大缩水,而且给投资者信心带来沉重打击.在公布了暂停国有股减持、调低印花税、降息、佣金浮动制、新股配售等等种种利好以后,股市依然在低位徘徊不前;直到国务院直接出面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市场才有走好的意愿,且也只有短短两天的行情.  相似文献   

19.
认股权证与国有股减持定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关系到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国企改革的成败 ,而且还关乎中国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其中 ,如何合理地确定国有股的减持价格 ,从而平衡市场各方的经济和利益关系 ,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提出了一种“新股新办法 ,老股老办法”的方案后 ,着重论述了发行认股权证在“老国有股”减持定价中的运用 ,以期发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刚 《证券导刊》2008,(33):75-76
8月份限售股合计套现额仅为10.45亿元(二级市场减持3.50亿元,大宗交易6.95亿元),为06年11月份以来单月套现额度第二低的水平,但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以及其它中小限售股股东仍有着较强的减持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