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视角,从国家因素、货币因素、贸易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阐述计价货币的选择,梳理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演进历程,剖析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最后,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结算货币的选择理论框架出发,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内部构成、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贸易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梳理.运用2010-2015年上半年的月度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VAR模型,对影响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汇差、利差、升(贬)值因素以及政策推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流入主要依靠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汇差套利和政策因素推动;跨境贸易流出受到人民币计价、汇差、利差和人民币预期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业务.在这一业务中,人民币执行了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从2009年7月1日起,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市被批准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6月22日,广西被列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二批试点省份.尽管广西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时间不长,但是对广西外贸企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运用2009~2012年的月度数据从贸易和金融双视角出发,采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得出:其中四个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职能产生冲击效应,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GDP增长率、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占比、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且证实汇率波动冲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有动态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不断上升,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金融业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塞因素.本文从国际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展到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结算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试点以来受到了企业和银行部门的欢迎.这项业务的扩展和顺利进行将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贸易的载体货币功能打下坚持基础,为人民币功能全面实现国际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讯     
《金融电子化》2009,(7):92-9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 7月6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交易清算系统确认,上海电气集团和上海丝绸集团两笔出口预售人民币货款从境外成功汇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账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上海成功启动。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央行副行长苏亍表示,此次在跨境贸易中率先试点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是人民币采用主流货币方式为经贸企业提供结算服务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涉外企业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银行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盈利。今年以来,随着吉林省涉外企业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银行贸易融资总量大幅增长,本外币结合的跨境贸易融资产品大量涌现,加之境外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银行利用海外行资金和价格优势为境内企业融资的代付业务发展迅速,这对跨境资金监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5位数分类349种零部件产品的比较优势与技术含量指数,考量中国零部件产品出口与技术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零部件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出口技术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尤为显著。结论表明,中国零部件贸易正在经历从低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到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出口转化阶段。中国零部件的出口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3.
析人民币跨境问题上的五大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误区。文章就境外人民币存放境外、境外人民币具有外汇性质、人民币对外负债等同于外债、人民币跨境就是资本账户可兑换、人民币跨境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对正确认识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机制也在不断发展。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15年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 P S)。从全球范围看,在一种货币开始成为国际性货币的过程中,相应的跨境清算结算机制必不可少。文章对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跨境清算结算机制的特点进行梳理,并就此提出对我国发展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虚假贸易对国内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受到了密切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2年中国大陆到香港的月度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出现单边预期以及资本管制的大背景下,企业出于套汇动机而进行的虚假贸易行为。本文发现远期汇率升值显著促进了产品出口额增加,并且这一现象对于高价值重量比的产品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虚假贸易行为更倾向于出现在加工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2012年汇率改革增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了企业跨境套利的成本,汇改之后企业的虚假贸易行为得到明显抑制。此外,远期汇率升值同时提高了虚假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的虚假贸易问题,并对打击虚假贸易活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央行抓住历史机遇适时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新兴市场货币挂牌工作。在央行指引下,中国银行全行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各项优势,两项业务均取得可喜成果。同时,中国银行俄罗斯子行在莫斯科银行间货币交易所也应邀成为卢布兑人民币市场的做市商,实现了国内海外的同时做市。未来中国银行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脚踏实地地推动新兴市场货币做市业务发展,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跨境人民币业务源于贸易结算,进而扩展到了投融资与金融交易等领域。因此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成本收益不应只考虑贸易结算,必须把投融资与金融交易包括在内。近年来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结算渠道不完善、现钞回流方式单一、人民币输出力度不足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应该在增加中俄本币结算代理行数量基础上探索人民币清算行集中清算模式,实施推进中俄货币互换,扩大对俄人民币直接投资,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完善在俄人民币回流机制,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金融服务管理水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制度与原有外汇结算管理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六部委正式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186号),增加广西等18省(区、市)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截至2010年9月末,广西地区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3950笔,金额49.27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资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本文以广西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人民币跨境投资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资的主要障碍,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以来,日元兑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幅走低。文章以日资企业较为集中及双边贸易较为活跃的大连金州新区为例,从贸易方式、行业、企业性质等角度分析了日元贬值对辖区内各类外贸企业的影响,指出应从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