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汤青  徐勇  刘毅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0):46-51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城市化、工业化耦合关系,合理调控未来各区域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新问题.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城市化逐渐进入加速阶段,一方面,从宏观区域来看,中国大城市仍将面临继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从微观区域观察,我国城市化发展已开始出现郊区化现象,城市边缘地带快速增长,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农村城市化是既充满活力,也存在许多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潮流,也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伴随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产生、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和江苏的无锡、苏州、常州地区,近几年来农村城市化发展异常迅猛。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农村城市化步伐更应加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地处上海近郊的马陆镇,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近年来,在新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用地明显向外扩张。本文使用低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分别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定量分析了新疆近40a来城市时空变化。利用DCW和GLCNMO数据分别计算了1960年和2003年新疆城市的城市用地比重和年城市增长率指数,从区域尺度和单个城市尺度分析了新疆城市扩张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结构体系不合理,城市等级规模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城市多,扩张强度大,南疆城市少,扩张强度较小;城市规模总体上不断扩大,外延式扩张明显,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最后,本文在对新疆城市化进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科学构建城市体系,区域平衡角度着手,提出了未来新疆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农地制度的创新傅晨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80年代末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农村已初步进入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近两年...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概况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特别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呈现出全面、高速发展的景象。 一、广东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概况 在农村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城市化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十五年来,伴随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全省中小城镇群体崛起,有力地推进了我省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1993年底,全省设市39个(其中撤县改市19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 年来,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迅速, 农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城市化也给农业治涝区带来一定程度的城市化水文效应, 从而对农业治涝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典型农业治涝区的农业治涝标准经济评价, 研讨珠江三角洲农业治涝标准。  相似文献   

8.
翟亚萍 《山西农经》2020,(1):30-30,4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化进程处在快速发展期,县级行政区需要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以曲沃县和侯马市合并为例,分析二者合并的原因及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进程水平快速提高,30年来平均以每年0.86%的城市化增长率推进,但城乡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素质差异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阻滞了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因而,寻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佳有效路径,成为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个30年中,长期以来束缚中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将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数十名专家编写的《(2003—2004)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强调,未来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我国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在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主流。把城乡统筹作为城市化进程主流@立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据此提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2010—2019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及各省会城市。(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均有所上升,低值区域逐渐减少,高值区域有所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各省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3)近20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逐渐显现。(4)二元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区位因素、经济增长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形成多层级、多中心城镇化格局,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协调持续发展,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了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城乡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打破行政区域束缚,加强区域整体协调;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加强立法和管理,切实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方法 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这两个角度,利用2005—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估计方法与IV-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能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两个间接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结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显著。带域内各城市要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带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进程,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可持续利用四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珠三角核心区域集约度较高,外围集约度较低,并就提高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多维度城镇化的发展失衡,将珠三角经济圈中15座城市划分为三大区域,以2007—2016年间的城镇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多维度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多系统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结论:15座城市的各类子系统城镇化指数总体为上升趋势,但差异显著。在区域龙头城市的协调带动下,落后城市的城镇化综合指数有所提升,区域城镇化差距缩小;单个城市的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等级最高仅达到中级协调水平,除龙头城市外,其余城市处于失调范畴,且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城市数量为零;城镇化耦合协调类型总体向高级别类型发展,处于协调类型的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从“倒U形”向“西低东高W形”、再向“同步纵深W形”的演变格局,表明高水平城镇化城市对落后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在空间距离上存在良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三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北京、上海、广州作为3个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比分析了该3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以后各自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distinct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impressive speed, massive scale,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However,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hina is the first national pioneering urbanization are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the late 1970s. Here we compar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urbanization in two leading citi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i.e., Guangzhou and Shenzhe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and the first Special Economic Zone of China, respectively) from 1975 to 2015, using Landsat data integrated with urban growth and landscape metrics analysis, and examined possible footprints of major economic and urbanization policies. Our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urban land areas in both Guangzhou and Shenzhen have experienced magnificent annual growth rates at 8.1% and 11%, respectively between 1975 and 2015. On average, Shenzhen witnessed substantially higher urban growth rate than Guangzhou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 particularly in the initial period (1978–1990) whe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was launched and Shenzhen was designated as the first Special Economic Zone in China in the late 1970s. However, the speed of urban expansion in Shenzhen becam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Guangzhou from 2005 to 2015, subject to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a series of urban land use policies. Both cities showed a generally similar dynamics of urban growth forms with leapfrogging as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urban growth at first and then edge-expansion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infilling in Shenzh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uangzhou, especially since 2005.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landscape and urban growth metrics revealed that a diffusion-coalescence-diffusion-coalescence process was identified for Guangzhou, while Shenzhen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iffusion-coalescence urban growth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珠江三角洲的主要特点,提出土地承载力的新定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计算的新思路。并据新近资料,对珠江三角洲9市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各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高低不同,深圳人口超载,东莞、广州处在临界边缘,其他区域还有不同程度的剩余。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探索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用地绩效评价方法,以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绩 效的科学评估。研究方法:基于新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基本功能价值,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维护、政治公平和 文化科技 5 个维度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的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 绩效评价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的多功能 绩效评价模型,有效避免了传统绩效评价模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地区考核标准相同的不足,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可 靠;(2)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功能绩效整体水平较高,在空间上呈现以佛深为双核心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 模式,各维度功能绩效差异性明显,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论: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的城市建设用 地绩效评价方法简洁、可行,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大陆台商农业投资推动着海峡两岸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理清不同类型台资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深入及经济融合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Python挖掘和清洗相关企业查询网站的大陆台资企业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K 函数、核密度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在位企业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其区位选择影响机制。结果 (1)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多中心群团式集聚,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随时间推移变化明显。(2)两种类型企业在空间演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台资农业企业在空间演化上呈点源扩散模式,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和山东半岛。(3)台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呈爆发式扩张模式,在完成空间布局后进入稳定状态,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4)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区位选择都长期受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集聚因素、政策与文化因素的正向影响,两者空间布局与空间演化的差异缘于对耕地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响应。结论 政府应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在制度政策制定、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地方市场开拓和产业融合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台资涉农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