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作为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的机构养老方式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老人的很多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然而,社会工作专业拥有一套完整的助人方法,可以结合养老机构住养老人需求及养老机构情况,以个案、小组和社区等社会工作方法为基础,介入养老机构工作中,满足住养老人的个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全国正在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制度,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格局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然而,在目前以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居多的城市住养机构内,为老服务仍然停留在日常生活照料层面,相对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住养机构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全国正在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制度,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格局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然而,在目前以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居多的城市住养机构内,为老服务仍然停留在日常生活照料层面,相对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住养机构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缓慢.鉴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称的国情,决定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必须从适度普惠福利制度原则出发,实施低成本战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养老模式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争更多赋予了城市人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中青年越来越无暇照顾老人;城市老人人均期望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需求日益丰富多彩,产生了不同形式、不同服务功能的养老单位和机构,但仍然不能满足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文章分析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养老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提出城市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构成比例设想.  相似文献   

5.
张琴 《科技和产业》2014,14(12):59-63
目的:调查南通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南通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南通30家民办养老机构及入住的301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状况、经营管理状况、服务人员状况、入住老人状况等调查。结果:南通旧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民办养老机构自身完善程度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社会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人员数量较少、素质较低。结论:理念驱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给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重视入住老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加强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探索"养医结合"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社会化居家养老新路子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趋势的加剧,单纯的机构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的养老需求。为解决一些自理困难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过去政府习惯于将大量老年福利资金投入到修建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建设上,接纳老年人到专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但运作了许多年才发现,这种单一的养老方式,无论政府投入多少钱、批多少地、盖多少房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机构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丛刊》2006,(4):10-13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如何有效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我们面对的最基本和最迫切的问题。在传统的以大家庭共同居住、多子女奉养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适应今天以及未来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情况下,适时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正是本主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养老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根据老人的经济状况、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将我国农村老年群体分为底、中和高三个层级。分析不同层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提出满足不同层次农村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口老龄化速度急剧加快,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难以满足,养老产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也就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本文第一部分讲述当前养老产业服务机构的现状;第二部分浅析我国目前养老产业服务机构发展的基础及支撑;最后展望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战略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三角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倾向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所占比重较小。年龄、自理能力、与家人的关系和晚年生活的孤独感对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为了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必须发展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在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扬传统孝道文化,并适当发展养老机构,保障农村老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迁,上海市老龄化、高龄化问题严重,上海市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的养老服务。但目前该模式存在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问题,通过对上海市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实地调研,提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智能+"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穷爷住哪     
《新财经》2010,(2):81-81
不少地方兴建豪华养老机构,只能满足少数富裕老人的养老,收入低的老人徘徊在门外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2,(17):46-47
宁海县现有户籍人口61万,其中老年人口9.7万人,占总人口的15.76%,已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宁海县建有养老服务机构15家,拥有养老床位2085张,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仅为2.15张,城区福利院出现一床难求现象。面对严峻的养老问题,宁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完善拓展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间“生态休闲养老”,成为了宁海县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祁恒珺  吴普 《发展》2013,(12):109-109
本文针对甘肃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相适应的现状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城乡养老机构建设“五个优先”的建议和多元投入融资,扩大全省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基本满足全省城乡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燕娟  李放 《科学决策》2022,(8):100-1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大增。文章以广西南宁市为调研案例,通过构建多值 Logistic 模型,分析各类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的条件特征分布,归纳各类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及价格水平差异特征,揭示各类机构存在资源配置状况高低不平的原因。研究发现,从老年人的失能程度来看,小型民办养老机构收住的失能老年人最多,其次是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第三是公办养老机构。从老年人的经济条件看,小型民办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经济水平最差,其次是公办养老机构,第三是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通过进一步对机构进行剖析,发现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较高且收费低廉,公建民营机构硬件条件最好,但收费最高,小型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资源配置最差,但收费最低。文章的结论是:各类养老机构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老年人在选择机构时表现出“偏好”,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错位,建议公立养老机构发展起引领作用,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一道优先承担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职责,强化其公益性和福利性属性,同时,大力扶持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高养老机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养老服务业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由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疾病护理服务、精神文化服务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养老需求增加,而养老服务供给仍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供需矛盾亟待解决。依托养老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对缓解我国养老服务压力的作用越来越大,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影响养老机构建设的内部因素即品牌化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服务品牌内化是品牌化建设的着力点,不仅能提升养老机构的竞争力,更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增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如何合理定价以平衡社会办养老机构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是制约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办养老机构服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政府的利益诉求;利用多目标决策思想构建社会办养老机构定价模型,并以南京市G护养机构为例开展应用研究。研究发现,G护养机构在定价为1 425.5元/人·月时,入住老人消费成本最小、社会办养老机构利益最大与社会福利最大三个目标达到均衡。建议社会办养老机构采用精准定价策略、政府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财政补贴、加大财政对低收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补贴力度,以增进社会养老服务生产者、消费者及全社会的福利,满足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多目标。  相似文献   

19.
跨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向社会养老转变,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是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不仅供不应求,而且服务质量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整体建设,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老人养老需要多样化。文章介绍了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提出发展"嵌入式"养老,引进长期照护制度,拓宽"医养结合"新思路,强调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精神、情感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