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秦川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124-125
特色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可以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黔东南在矿产、能源、生物、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很丰富,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方面有着良好的条件。通过偏离—份额法对黔东南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建设黔东南特色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竹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产业是云南很有希望的潜在优势产业。竹子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云南应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竹产业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生态经济建设带动产业开发的路子,实现绿山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河南旅游形成支柱产业的产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外旅游产业强劲发展态势的拉动,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旅游业尽快培育成支柱产业,必须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及全省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高度,以大手笔对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作突破性调整:农旅嫁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树立河南“绿色旅游”的特色形象;力推导根敬祖、修学旅游,形成河南国际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开拓商务会展旅游,拉动、激活整个河南旅游市场。只有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河南旅游才能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有和 《经济论坛》2011,(10):19-19
思考之一:贫困县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注重挖掘资源优势,树立‘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发展理念。一要做足产业文章。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核心。贫困县区必须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6,(8):40-42
我省“块状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1.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目前,浙江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多数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产业和区域。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发展有山区特色的市场经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有山区特色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调整产业结构,配置优势资源,重组生产要素,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形式,把市场经济的共性与山区资源优势的个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黑河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主导、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按照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覆盖和成员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内在功能不断拓展、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优势产业包括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优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是指以资源、劳动等原始要素为支撑,在长期的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由于自身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能够保留下来并且持续快速发展的产业,它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传统优势产业对合理配置资源和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度、区位商和资金利税率偏离度等指标界定传统优势产业,以发展和完善传统优势产业理论的研究,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内蒙古资源与西部地区资源比对分析,总结出内蒙古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欠佳的资源产业。内蒙古可以依托资源优势,选择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比较经济效益指数得到自治区产业的分析表。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13,(23):89-89
随着国家新能源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以风电、光电等为代表的哈密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代替常规能源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一步,更有助于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作为我国“疆电外送”的重要基地——哈密正把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郑治斌 《经济师》2023,(11):10-11+13
针对农业气候资源经济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发展相关产业,并对将农业气候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挥农业气候资源经济潜生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作物经济、农业气候生态旅游产业和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同时,从制订发展农业气候资源经济规划、强化农业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技术研究、加强农业气候资源经济政策引导与管理、构建农业气候资源经济法规和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然生态环境是自然资源的依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作为物质资源的天然来源,是一国或某一地区拥有的各种物力、财力、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总和。优势资源是特色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特色产业是从产业角度看待的特色经济,主要有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服务业、特色经贸业等。发展特色产业是一个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主导的系统工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性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张晓娅 《经济论坛》2011,(5):111-113
畜产品加工业是内蒙古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助于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与地区特色,带动涉农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本文从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特色经济的内涵一般而言,传统的计划经济往往会形成同构经济,而市场经济必然会造就出特色经济。这是因为:其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和产业优胜劣汰,必然形成特色。有了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其二,市场经济是区域经济,而不是区划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是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实现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带有区域特点的产业布局。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优势和条件,因此,形成的产业必然是各具特色的。完整的特色经济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特色工作。就是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短缺经济的结束,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工作的主题。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是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依据对云南省33个工业行业的基尼系数测算可知,云南省9大地方化优势产业都是传统资源型产业。一般来说,地方化优势产业具备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与非传统型产业相比,云南省的地方化传统型优势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否也较高呢?本文对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得知,即使是传统资源型行业,一旦形成集聚洗势,其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非传统型非优势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区域产业的发展不一定非要发展那些高新产业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结合先天的资源优势和后天的集聚优势,传统资源型产业也会创造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李靖宇 《经济论坛》2004,(12):24-24
河北是一个资源大省,全省各地市要将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一环是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及特色经济,以期在区际竞争中胜出。然而,一些经济管理者和决策者往往将区域特色经济狭隘地理解为农业土特产品,忽视了特色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现代区域特色经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南斌 《经济师》2007,(2):264-265
文章通过对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的探讨、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为地方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观点和依据。针对广东省汕尾市的资源优势、传统技术优势和产业结构特征,提出了以海马、鲍鱼等名贵海洋产品作为优势产业的载体,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饲料、加工、餐饮等上下游产业,从而形成地方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