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为了能够更全面的反映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多次强调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的必要性措施,给我国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提供了相应的借鉴价值,对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针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的最新进展对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巴塞尔III的出台加快了全球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步伐。中国银监会将最新的流动性监管要求纳入我国的监管体系之中。从本质上说,流动性监管就是一种利用政策手段来限制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风险错配,进而内部化负外部性的手段。在梳理我国流动性监管历史变迁之后,新的监管准则能否在我国有效适用,以及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同时,本文指出了流动性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文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天倩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148-149
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从存贷比的扩大,存款准备金,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指出产能过剩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热钱流入,银行同质化竞争和创新不足以及贸易的双顺差都是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原因,最后从商业银行监管角度阐述流动性过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危机,盈利危机等各种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流动性管理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使用我国113家商业银行1998~2014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这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流动性监管的加强也会增强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率.从银行微观特征看,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率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认识到管理系统性风险及加强对金融集团监管的重要性。在总结对比金融集团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国政府在危机中对银行业发展及金融监管采取的改革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要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完善并表监管,有效利用资本充足率工具,协调运用宏、微观审慎监管工具,以加强金融集团监管,促进其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的最大热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现阶段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金融风险内容包括很多、很广,它有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汇率分析、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等等,其中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主要风险,本文从流动性风险角度谈谈一些防范和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生命线,其变化很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令商业银行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重点关注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问题为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性增强和期限错配等问题。应改革流动性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融资管理,加强压力测试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风险,而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会影响流动性监管新政实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2006-2017年111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会改变该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论表明:第一,提高净稳定资金比率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出台加强了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第三,当央行采取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削弱(加强)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因此,监管当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监管新政的影响,加强两者的协调,使其更好地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慧玲 《商》2014,(4):152-152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都发生相应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监管当局有效监管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我们应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警钟,以巴Ⅲ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前所未有的重视,时刻警惕我国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的现实可能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自2008年以来的流动性状况,指出了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并提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宇飞 《商》2014,(28):296-296
流动性危机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能否较好的解决流动性危机将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2013年6月份发生的流动性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管理的一般原则,结合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危机管理水平,切实降低流动性危机带给商业银行风险以及损失,  相似文献   

12.
崔婕 《中国市场》2012,(14):98-101
目前,巴塞尔委员会已经颁布了最新的银行业监管标准——巴塞尔协议III,其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国际框架无疑为全球金融业在今后如何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提出了指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介绍了本文发布的背景;其次,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文本中提出的两个流动性风险度量标准;最后,对该文中讨论的度量流动性的方法及工具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李海全 《中国市场》2014,(40):115-1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也逐渐国际化,国际金融监管目前还不能适应全球化的金融活动,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格局,同时也逐渐揭露了国际金融风险的问题。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也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尝试,但是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中仍然不能相融合。本文针对世界金融监管发展轨迹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得银行流动性风险频频发生,银监会提出流动性匹配率等新的监管指标以防范流动性风险。然而现有研究仅通过优化期限错配以及控制传统流动性缺口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防范,无法满足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基于最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匹配率对流动风险的影响,通过建立"剩余长期资金匹配短期资产"的净流动性缺口以控制流动性风险,建立贷款组合优化模型,以应用实例验证所建立的贷款组合优化模型可以满足新监管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框架概念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该体系下的发展历程,主要找出该监管体系框架下面临的新问题,并根据商业银行自有金融系统和流动能力的关系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雪  张锦 《商》2012,(9):129-129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显示出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一个商业银行重要性。警示流动性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重要意义、国内监管现状和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上的不足展开分析,并基于欧洲一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模板的研究,根据国内监管要求调整后,探讨了如何改进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宏伟 《中国市场》2013,(21):62-63
本文从各经济学派所论述的金融监管理论出发,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对近年来国际金融监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归纳与评述,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其相关研究的全貌。此外,还从整体上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未来可以从创新国际金融合作监管理论、进行定量分析等方向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Ⅲ以资本要求、监管检查、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主要侧重第一支柱的改革,在重视资本监管的同时,将流动性风险提升到信用风险同等重要的高度;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也有所调整,引入了宏观审慎监管,将其与微观监管手段相结合。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明确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兼顾、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同步推进实施巴塞尔Ⅱ和巴塞尔Ⅲ。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复苏强劲,为中国银行业顺利推行巴塞尔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损失较小、其自身各项经济指标相对稳健也为推行巴塞尔Ⅲ创立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但是当前监管工具和银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仍会影响巴塞尔Ⅲ实施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金融风险控制与风险监管无法与金融创新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所导致的。目前,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几年发展后已经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正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而我国在金融创新以及风险监管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本文首先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创新的具体措施以及其风险监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