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论述了国家安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口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入手,围绕秦皇岛市口岸发展和安全现状展开论述,分析了口岸安全对秦皇岛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升秦皇岛市口岸安全水平的应对措施,为秦皇岛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性重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思想源头和立论根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提供了历史和逻辑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进一步拓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特征愈益鲜明。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经济思想是1921—1924年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作为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分析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促进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大方向性指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依法治国及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本文比较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发现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存在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新发展理念、从“为人民谋福利”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两个飞跃”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到党-政府-市场关系重构、从局部渐进式改革到系统整体性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把握和深刻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稚进西藏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民幸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国家富强的前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人民幸福的本质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追求。经济增长到人民幸福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已经取得了实现人民幸福的一些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8.
不一样的发展观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发展结果。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选择和贯彻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是中国当前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探索、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发展轨迹作一些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辟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处处闪耀着他治国理政的思想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形态,并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发生的美丽的蜕变。辩证分析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增强"三个自信",更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开阔。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并强调发展生产力,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成为邓小平经济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生产力思想对加深理解邓小平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的具体运用.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寻的结果.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是辩证的发展战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战略,是尊重:规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一、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历史方位的误认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准确地把握它所处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这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藉以制定的根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1936年宣布实现社会主义之后,一直为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认识所统治,其根源就在于建立苏联模式的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处历史阶段的"超前认识".后来东方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斯大林的这一误认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王宗良 《发展》2008,(3):53-5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学术界的讨论也在不断深化。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中国在经济过渡时期的理论讨论与基于这一时期现实经济活动的理论抽象,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启蒙于近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及其在中国适用性的讨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与过渡时期经济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的奠基成果;延续至改革开放的理论与现实反思确立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思想渊源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它要求在中共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现状基本国情,将经济建设放于首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致力于改革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发展。"而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民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完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民生思想’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从而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鑫 《魅力中国》2014,(14):327-3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有效思想与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锋 《黑河学刊》2008,(4):68-6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的曲折发展历程。列宁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经过长期不断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