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上第一个生物医药技术产品问世至今还不到20年,但迄今全世界投向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已接近100种,还有35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处在最后的临床实验阶段。仅美国通过FDA批准的新产品就有70多种。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预计到2006年可达240亿美元。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13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水平差距不大,有些方面甚至还领先于国际水平,但产业化水平的差距却很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未来20年将是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期。到2020年以后,生物产业将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从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现代生物产业正在崛起,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国际水平相比,总体上处于第二方阵(欧美等发达国家处  相似文献   

3.
自l982年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技术药物——重组人胰岛素开发成功后,一系列生物技术药物相继问世并投入市场,现代生物医药领域迅即崛起,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同样受到各界高度关注,被人们赞誉为“朝阳产业”。当前,这一“朝阳产业”有哪些引人瞩目的地方?记者就此请教了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王明学理事长及业内的一些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的产业化离不开资本,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界.企业界的共识.因此.风险投资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受到生物界和投资界的厚爱。尽管有恐怖袭击.经济衰退和寒冷的IPO市场,生物技术却是一枝独秀。在美国.2001年前3个季度,生物技术企业共筹集到94亿美元。相比较于前年的火爆市场,这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它比2000年前9个月222亿美元的一半还少。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除了2000年,即使在2001年第4季度筹集不到一分钱.仍然比其他的任何一年筹集到的资金都多。1999年.生物技术企业筹集到67亿美元.1996年为76亿美元。有50%的生物技术公司现拥有的现金可至少维持3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市场集中、产品集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显著趋势。医药生物技术已成为创新药物研制的重要手段,预计2020年后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新兴的生物技术制药正以年均约20%的速度发展,其中,治疗药物平均年增长16%,诊断药物年增长9%中国将以13%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药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并可能在几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市场。面对这样一个十分活跃的市场,风险投资商如何看待这一行业?并采取了什么策略进行投资运作?记者采访了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独资企业——北京海银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凯博士。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我国生物技术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初始20年里,中国要在世界上持续地保持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就必须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在产业化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进。中国力争在2020年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产业大国局部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就必须从动态、全局意义上更进一步地去考量、重视和支持生物技术推广应用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和持续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寿命延长和对生活素质要求的提高.对新医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卫生市场的增长总是高于平均经济增长率,医药卫生市场在经济中的比例随着增加。生物技术如人类基因的研究、重组蛋白质和重组多肽药物、重组DNA药物以及分子克隆、基因重组技术、免疫防治制剂、微生态制剂药物的研究成果逐步进入商品化,  相似文献   

9.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生物技术以其独有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当前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进行战略布局调整,加强企业队伍建设、以市场为主导,重点突破、加大政府投资,完善建立产业政策扶持等措施来加快当前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据统计,2003年世界生物产业市场约894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其市场将达1296.5亿美元。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保持12%的年均增长速度。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2003年达到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回眸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代表了近20年来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中60%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也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到9%。生物医药作为一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已呈规模性发展。美国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市场销售逐年增长,1997年的销售额为60多亿美元,200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2003年在过去基础上保持了平稳增长,年增长率大约在20%以上。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据欧…  相似文献   

12.
最能代表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产业是生物制药产业,生物制药是指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快速增长的生物制药产业 从1982年第一个新生物技术药物基因重组人工胰岛素上市至今,生物制药只有20余年历史,约有80余种产品,但这些产品却给世人带来了两个惊奇:一是体现在促进医疗水平的突飞猛进方面,生物技术药物在治疗肾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癌症、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矮小症、心肌梗死、乙肝、丙肝、多发性硬皮病、不孕症、粘多糖病、Gaucher's病、法布莱氏病、囊性纤维化、血友病、银屑病和脓毒症等这些以往难以医治的疾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寿险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逐渐成长壮大起来,民族寿险公司从一支独秀,发展到多家竞争、群雄逐鹿的格局。国人对寿险业的认识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接受。民族寿险业已经初具规模。个人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已使寿险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带动了整个行业。但处于发展初期的民族寿险业,在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社会认知度等方面还良莠不齐,服务意识和品质还很脆弱,“重经营,轻服务”,“重规模,轻管理”的现象还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动作加快,民族寿险业面临着市场、人才、服务等多方面的争夺和竞争。因此从寿险业发展的前景上来看,认真研究和探讨民族寿险业的服务战略,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特色、适合中国人特点和习惯的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保险还处于银行保险合作的初级阶段,二者并未实现实质性的战略联盟。其存在的问题是:营销手段落后;合作只求形式,不坟成本;产品创新不足,缺乏适合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技术障碍较明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我国保险业在构建银行与保险的战略组合中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以人为本”成为评判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生物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热切地期盼着通过生物技术这一手段,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正是在此基础上,很多人预测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之所以被置以如此重要的位置,关键在于其研究对象、内容、成果都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如果说人类目前正处于信息时代,那末,也只能说是信息时代的第一阶段——以人们之间信息沟通为主要内容的时代,而信息时代的高级阶段可能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探索、了解和认识,于是生物技术遂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性学科。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2010年再次发力,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大幅"侵占"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成长模式。国外企业并购已有百年历史,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行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充当核心中介,并通过资本市场提供强大支持;相比之下,仅有20年历史的我国企业并购与国外有不小差距,表现在政府介入与干预较深,缺乏中介组织的足够支持,资本市场不足以支持企业并购。本文在通过对中外企业并购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要尊重市场,企业要明确并购目的,发展投资银行、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杂志(生物技术版)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的编辑部文章,高度评价高速发展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和华南理工大学创办的创新医药"前孵化器"。文章指出,在中国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驱动下,2012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高速发展,并在京津、上海、苏杭、成都、重庆和广东形成了规模化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国家主导的医疗改革和政府直接对生物新药物研究的投资促进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市场,吸引了境外和民间大量投资。2012年,涉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