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一、商誉是什么无形资产理论是会计理论和评估理论中的一大难题。商誉作为有高度价值又高度不确定的企业资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评估,令评估师们、会计师们困惑。目前,商誉的评估主要来源于会计理论的两种计价方法:一是超额收益论,也叫预期收益现值法;二是总计价帐户论,即根据企业整体评估价值与各单项资产评估价值之和进行比较确定。“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美国学者配顿(W.Paton)和利德尔顿(A.C.Littleton)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营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胜 《上海会计》1997,(2):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伴随企业合并而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商誉。于是,什么是商誉,如何确认商誉也就成了一个有争议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可有三种解释:()对企业好感的价值;(2)预期未来利润超过投资正常报酬部分的现值;(3)反映企业总价值超过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差价。第一种解释认为:对企业的好感主要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冲右的传机或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这些价值,有的可依附于特定的资产,如:有利的地理位置依附于房地产的价值;有的却不能依附于个别资产,如独有的特权…  相似文献   

3.
建议区分商誉与无形资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会计规范中,商誉被视为一种无形资产。这也是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笔者认为,基于下述理由,应当将商誉单独作为一个资产负债表项目,与无形资产加以区分。 第一,商誉不符合资产的可控性特征。商誉实际上是两种计量结果之间的差额。一是按照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分别计量各个单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再将其结果加减所得的金额;另一个是不包括商誉在内的企业净资产的整体交换价值,表现为产权市场上、尤其是股票市场上的价格。影响后者的许多因素,如购售双方的特殊交易动机及其谈判能力与技巧,单项资产交易与整体交易…  相似文献   

4.
一、商誉本质的理解 关于商誉性质问题,会计理论界的分歧较大.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 S.Hendrikse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一)对企业好感的价值;(二)超额收益价值;(三)总计价账户论.笔者认为,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脱离企业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5.
郝茜 《上海会计》1999,(1):26-27
商誉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使企业在同行中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并能获得超过一般企业利润水平的能力。它的计量和会计处理是会计学界争议、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此问题作粗浅的分析。一、商誉的计量商誉的计量方法取决于人们对商誉性质的认识。关于商誉性质,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誉代表净资产的获取代价与其公平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种观点认为,“商誉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从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出发,可以分别得出间接计量和直接计量两种方法。1.间接计量法。如果把商誉视为净资产的“收买…  相似文献   

6.
会计性质及核算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探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关于会计性质的几种流行观点,继而探讨了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认为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账。  相似文献   

7.
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要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借鉴企业资源理论,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会计要素问题进行了探讨。受传统会计概念框架的局限,会计实务以资产为主要核算对象,致使财务报告不能全面、真实反映企业资源状况和实际价值。本文认为,为使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会计核算对象就应当以企业资源为基础;企业资源包括资产和能力。根据这一理念,再参考有关国家的做法,本文探索提出我国会计要素可增补调整为资产、能力价值(商誉)、负债、权益、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8项。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4,(14)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康高伟 《会计师》2014,(7X):6-7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受让资产如何入账直接影响着企业所得税税基。现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试举例分析以货币性资产整体买断企业产权的涉税处理。某县水泥厂改“国有”为“民营”。该厂所有者权益(国家资本金)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其账面净值为-121万元,经评估净值为-27万元。政府对水泥厂包括所有资产与负债在内进行整体拍卖,最终由盛某等人以200万元的价格买断企业所有产权。新设立公司的资产涉税处理如下:1、受让“无形资产-商誉”的计价。根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也就是说,只有存在一家企业购买、合并另一家企业时,购买方支付的价款超过被合并方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才能确认为商誉入账。只有受让包括企业产权如经营权等在内的资产时才应当确认商誉。新公司之所以愿意以高于公允价值的代价购买企业资产,是因为受让方认为原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商誉有可能在未来带来与其付出代价更大的“超额利润”。对商誉的计量会计上两种方法:A、间接法计量。将商誉视为净资产的购买价与其公允价值之差;B、直接法计量。商誉采取直接计量法的,商誉的价值=超额利润&;#215;按同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年金现值系数。超额利润=企业的预期投资报酬-企业的正常...  相似文献   

11.
常月琴 《会计师》2011,(2):35-37
<正>合并商誉,也叫外购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过程中,预期被购并企业因其存在的优越条件使其在未来时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在企业合并中,合并报表要反映合并商誉,而对于如何处理合并商誉,各国会计界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是否对合并商誉进行确认,只有在购买法下才涉及合并商誉问题。商誉根据  相似文献   

12.
合伙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其合伙资产中常常会涉及到商誉。商誉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当今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而目前对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尚未统一。本文试就合伙商誉属自创商誉并可出资的特点,对合伙企业商誉所采用的商誉法和红利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负商誉是否存在 所谓负商誉,一般是指企业合并或购并时购并企业所支付的价款小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市价的差额.对于负商誉是否应确认,会计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不少会计学家否认负商誉的存在,如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S.Hendriksen)在其<会计理论>中认为负商誉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如果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售价,那么,企业的业主就会将其资产分开出售,从而实现其全部公允市价,这样,负商誉就不可能出现.但是,近年来,大多数会计学者认为,在现实中,负商誉是可能存在的.本文同意这种观点,其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润 《上海会计》2001,(10):49-51
控股合并指一家企业以投资的方式,用现金、其他非现金资产或股票收购或购买其他企业全部或足以控制该企业的股份,从而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在合并实践中,控股企业支付的合并代价往往会超过被控股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了商誉问题,其中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与少数股权的商誉问题争议颇多。 (一)控股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与商誊确认 实务中对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从各国会计实践看,购买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控股会并业务,而权益结合法被严格限制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换股合并情形。两种方法的主…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关于湘酒鬼债权换土地的会计处理争议湘酒鬼(000799)2004年4月3日发布公告称,当地某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同意帮助湘酒鬼支付其竞购一块价值2.27亿元土地使用权的费用,作为对价,湘酒鬼把控股98%的酒鬼酒销售公司的1.92亿元债权转让给该国资公司,差额部分由湘酒鬼现金补上。对于该“债权换土地”事项的会计处理,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笔者的观点。笔者在湘酒鬼2003年年报公布后,撰文认为这两项业务可以合成一项,是一项资产置换业务,根据“以应收款项换入一项资产或多项资产,应当按照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重新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但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至今仍未统一,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无形资产特征的、不可辨认的项目是否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争议较大。诚然,鉴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确认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同时还要考虑符合客观和如实提供决策信息的要求。一、关于商誉的确认与摊销1.商誉的确认。商誉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准则规定自创商誉不可确认,外购商誉要确认。由于不利的经济条件以及法律、法规或合同的变化可能使得商誉资产发生减损。出于谨慎原则对商誉价值减损应予以确认。理由是:①商誉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其价值降到帐面价值以下,表明帐面价值中的一部分已不再符合资产的定义。②商誉减损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并将其计入到与之相关的会计期间,并在相应会计期间予以报告,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企业应在每个会计年末对商誉的帐面价值进行检查,一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不可能从预计未来收益中收回其全部价值,对不能收回部分,确认为费用。2.商誉的摊销。随着市场的发展,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一个企业能...  相似文献   

17.
所谓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合并商誉和负商誉。本文研究的商誉是指合并商誉。合并商誉最直观的计算方法是并购企业所支付的购买成本高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购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有:商誉资产的增加并不代表偿债能力增强;商誉摊销对企业的利润指标产生负面影响;商誉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不随价值摊销而消失;商誉的会计处理关系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规范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应借鉴英、美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具体的办法有对商誉进行分解、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等。  相似文献   

19.
沈启盟 《中国外资》2011,(21):58-59
自创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对于企业价值评价的影响亦愈显重要,何时以何种方式向利益相关方披露自创商誉相关的信息成为财务会计无法回避的课题。在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中,外购商誉已经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反映,而自创商誉是否需要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本文试着从自创商誉的特性、确认的必要性、会计处理和披露三个方面谈谈关于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或非法人实体,有自己的名誉,从会计的角度来讲,其表现为巨额商誉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对商誉的概念、商誉的会计核算以及商誉在企业合并、重组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