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物流业同样面临着一体化的问题。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有鉴于此,积极探讨区域物流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与发展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必将遵循这一规律,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显然是中俄经济合作,而黑龙江省由于地缘优势,正成为对俄贸易的最大省.同时伴随着时俄贸易额的不断上升,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因此,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物流的发展也必须同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各经济区域间为取得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地位,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产品贸易、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等诸多领域,不断展开直接或间接、或明或暗的角逐、争夺或竞赛.税收竞争是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探讨税收竞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认识税收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有利的税收竞争,避免有害的税收竞争,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  相似文献   

4.
辽西沿海经济区涵盖锦州、盘锦、阜新、朝阳、葫芦岛五市。辽西地区具有历史与现实、地理与经济多重联系,辽西经济区是辽宁省"三点一面"战略格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对整个辽宁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促进辽宁经济带良好的发展,辽西沿海经济区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就有必要去思考并解决。辽西沿海经济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促进辽西五市经济的发展,形成五点一线的格局,实现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有利于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辽西沿海经济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提升辽宁对外开放的水平,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信息,下面就辽西沿海经济区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概况、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发展的相关建议以及辽西经济区物流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发展区域,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对物流一体化的需求逐渐提高,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颁布诸多物流相关政策,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然而该地区的物流一体化进程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缺乏管理人才,政策有待改进完善等。为了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我们提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善行业政策及分工协作,提高物流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6.
姜能涛 《全国商情》2012,(20):34-35
论文首先引用极化理论原理说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的条件、机遇、现状,以及所遇到的瓶颈,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长三角地区物流资源整合,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人才开发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对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的研究,内容多涉及京津冀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影响因素及对策等,而构建京津冀区域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协调开发机制以及对国外五大都市圈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比较研究及差异性分析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经济高地建设的区域空间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建成长江上游经济高地,是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的一个战略举措.重庆必须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与经济优势,采取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高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服务贸易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产业转移、服务外包、国际物流成为了跨国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既肩负着传统的口岸物流监管职能,同时随着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保税物流监管任务。建立健全与加工贸易发展相配套,与国际服务贸易趋势相适应的新型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不仅是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海关队伍贯彻落实国家区域经济战略部署,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流行业顺应市场发展的形势而迅速崛起,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产业集聚的理论出发,物流产业的集聚在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冲突化解,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帮助区域经济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北方工业经济的重点区域,天津的物流产业集聚对于当地的经济增长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天津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天津物流产业集聚是促进天津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并提出了提升天津物流产业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与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加快物流流动速度,提高物流流动效益,对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要想实现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必须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建立中国东盟的双边互换和回购协议,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汇率联动机制及早期风险预警系统等,最后由金融合作走向区域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对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和经济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东北地区物流发展中的诸如观念陈旧、体制分割、缺乏规划和人才匮乏等问题的存在,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物流关系的分析,从而对加快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提出良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完善的中原城市群统一物流体系是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原城市群建设统一物流体系应实行"整体规划,产业联动,优先发展"的战略,具体需做到: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一体化的物流市场体系;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信息网络;设立统一的交通税费标准;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实现政策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是市场分割、产业同构、国有独大、机制不力和税制偏好,根源在于制度供给不足。应在区域管理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构筑一体化市场、构建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完善国有经济体制、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消除环渤海地区盲目竞争,加快经济合作步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由于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群体性与集中性、中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属性,导致区域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为了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亟待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利益补偿和利益争端调解等协调机制,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因素与区域物流需求进行了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蓝庆新 《当代经济管理》2002,24(6):22-26,61
本文对物流全球化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它是一种无国界观念,从事物流全球化的跨国企业需以全球的视点考虑消费者及其需求,从全球角度按照利益和效率标准进行物流决策。并分析了推动物流全球化的动力是现代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供应链一体化以及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针对物流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对外物流系统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以联运企业的网络经营,改善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状态;建设高起点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国内物流系统在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促进运输代理国际化,实现地区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系统的衔接;培育国际性的物流中心城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加强合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产业一体化逐渐成为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也是加快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区域只有目标明确、加强协作、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产业集群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以及产业融合理论在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总结借鉴义乌以商兴市、提升商贸物流国际竞争力的成功经验,抓紧抓好国家批准沂蒙革命老区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的有利时机,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做大做强商贸物流,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对沂蒙革命老区实现跨越发展乃至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