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深远,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难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逐渐受到关注.什么是宏观审慎监管?以及如何协调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金融稳定目标?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宏观审慎监管方式改进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直接采用了总量行为描述经济活动,但由于“总量问题”的存在,借助微观经济理论导出某种宏观关系的尝试便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本文指出了目前主流宏观经济理论试图绕开总量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并运用计量模型考察了总量偏差的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关注个别机构稳健运营的微观审慎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从而开始积极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依据,对于缓解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具有重要作用,应深入研究宏观审慎监管与会计问题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部分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较复杂,政策组合除了相互补充协调外,“政策抵消”和“政策超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宏观审慎政策弥补货币政策缺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宏观审慎工具箱,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工具,提高工具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监管协调作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补充的逻辑机制,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高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创下3年来最低的7.6%,但季调环比折年率7.2%,高于一季度的6.4%,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很大。与宏观相比,企业微观主体的感觉可能寒意更浓。  相似文献   

6.
2012年受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年中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出现好转.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一次演讲中称.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人们发现,微观审慎性的总和并不等于宏观上的审慎性。或者说,个体的健康不等于总体的健康。在金融运行和管理方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绿色建筑的政策讨论还是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对经济研究十分缺乏.论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分析理论和方法.绿色建筑的宏观经济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整体经济体系内额外带动的产值,二是额外产生的就业机会.并以实例和数据,通过建立直接与间接相关产业后向前向影响模型,及绿色建筑额外增量产值对本身就业的带动关系分析,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宏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其宏观调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财政政策需要通过作用于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如企业),才能实现其政策目标。微观主体是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载体。一定意义上说,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传导具有微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是未来监管政策的发展方向,央行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在"去杠杆"的任务下,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构建值得我们探讨.因此,本文解释了杠杆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关系,介绍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并且结合国外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本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的构建做出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宏观,在词诲中解释为“大”,即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的总称。在社会现象中,常与全局、总体同义。日常我们称“提高宏观意识”,一般是指要树立全局、总体意识,站在全局和总体的高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工作,要发挥为宏观调控服务的作用,必须树立宏观意识。 一、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宏观经济知识 审计监督是综合经济监督,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宏观经济知识。如宏观经济,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等等。 宏观经济是指整个社会范围的经济活动。了解宏观经济概念,可以帮助审计…  相似文献   

12.
日前,孙晋琴在《北京青年报》上介绍了史建平对“宏观金融风险”的一些看法。孙晋琴介绍说,史建平近年来致力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他首次提出了“宏观金融风险”的命题及一些相关看法:由于一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缺陷或政策的失误,再加之各种微观金融风险的积累,都会给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以造成一国经济的停滞或倒退,这就是宏观金融风险的含义。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这种宏观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最终将酿成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据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因其经济和金融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会计与财务研究的一个可拓展领域,即宏观因素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机制。文中将宏观因素分为宏观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描述了一些可研究方面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宏观与微观实体紧密结合的环境中,研究宏观因素与微观企业行为可以为当代会计与财务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制度和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对税收的不同口径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全国税收增长同GDP增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宏观税负和税收增长弹性分析,得出不同时期宏观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世界》2007,(9):20-20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王欣欣教授,日前在诸暨作了《金融宏观趋势及企业资本运作》报告。讲了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国家宏观调控政策;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点;企业资本运作等四个方面问题。他说,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下半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继续看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地产信贷闸门收紧,资金将成为房地产业的关键命题  相似文献   

17.
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宏观经济运行按照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的轨迹螺旋式向前发展,而宏观经济状况是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其好坏必将对构成宏观经济总体的微观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周期性行业更是如此。在对审计对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状况足不可或缺的重要风险因素。另外,政府在不同时期会采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那些政策敏感性企业必将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行业等考虑政策对审计埘象经营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可能对其经营产生不良影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财政积极参与和干预经济运作,已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具有同等重要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仅作用于宏观经济,而且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引入的监管政策导向。财政作为宏观调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可以通过收入、支出和国债等政策工具,对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财经     
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周期下行区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6月13日发布的题为“全球滞涨威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的2008年中期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中提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在外需增速大幅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与“通胀压力抬头”可能成为该区间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导言 经济增长速度、失业率以及物价上涨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况是“一高两低”,即高的经济增长率,低的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但这三个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简单”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说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