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开发大西北应首先绿化大西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开发西部”的伟大战略,目的是使西北地区发展起来,西北人民富裕起来。但西北发展应走什么样的路?作者认为首先应植树造林,绿化大西北。其理由之一:大西北的发展不宜走常规发展的老路;理由之二:绿化大西北是西北实现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西北是我国陆地通向中亚、西亚、欧洲地中海主要通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海洋文明到来之前 ,这里是沟通东西方的主要桥梁通道。而目前西北是我国的落后地区 ,与东南地区已有十分明显的差距。对于落后地区的开发是每一个迈向发达国家行列中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我国政府已经部署开发大西北。占中国土地近 1 /3的西北地区的成功开发 ,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苏联致力于东部西伯利亚的开发达 60年之久 ,使东部蛮荒地区成为苏联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美国用了 1 0 0年时间开发美…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常宁市农村信用社为了顺应党和国家“开发大西北,致富全中国”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大政方针,已累计发放 3656.73万元贷款,帮促 8000多名“农大哥”借信贷作“翼”成为西飞“孔雀”,进军西北市场“淘金”。   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后,常宁市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用政治眼光转调经济聚焦,对信贷杠杆由先前向支持农村挺进东南沿海打工方面倾斜,转移到当前以帮助农民进军西北边疆创业领域为重心,并就“农大哥”投奔西北“淘金”的需求贷款,给予了一系列优越待遇。一是贷款经办时间上优先,西去开发贷款随到随办,甚至后到先…  相似文献   

4.
1983年,党中央作出决策——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把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转移到西北地区,把大西北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基地。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的转移工程呢?我们试提出这么一个构想——开放劳动力市场助推西北经济的开发。 西北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西北五省(区)总人口为6900万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2100万人,文盲和半文盲(六周岁以上)2300万人,两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归纳研究、对比研究、模型研究分析等方法对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政策进行探究。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设计其各自的发展路径,并从各方面提出促进两大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在论述西北水资源的形成与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利用的关键性研究内容,这对指导水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3年秋,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明确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改造大西北,振兴西北经济这个战略方针。以后,西北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形成了千军万马、千家万户种草种树的大好局面,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以甘肃省为例,省委、省政府把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作为改变甘肃面貌的根本大计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安徽省经济欠发达的皖西北地区,阜阳市周边及其各县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但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采用当今国际上常用的SWOT分析法重点对阜阳市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分析,研究皖西北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因素,并提出开发对策,为皖西北农业旅游的合理开发和健康运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WTO后,对于离内地、经济欠发达的祖国西北边境新疆兵团农五师90团来说,客观上要求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入世对新疆兵团农五师90团的农业和经济既是加快发展的巨大机遇,也是新的考验。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是团场农业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团场农业综合开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如何扬长避短,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是每个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同志应认真研究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充分认识入世对农业和团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搞好农…  相似文献   

10.
温艳 《中国农史》2013,(1):140-144
近年来,学术界对西北区域史研究比较关注,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央制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来,在许多领域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西北地区明清以来经济结构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认识,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之间彼此响应的深刻把握,促进学术交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  相似文献   

11.
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大西北时,提出要把种草种树作为治理大西北的中心环节和战略措施,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新兴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个指示,虽然就大西北而言,但对于全国农村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想从生态科学的角度,谈一谈对绥化地区农业发展途径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城市化指标下的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以往的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城市化而忽略经济城市化的效应,西北五省区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在1978年-2008年间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因此,西北地区应该在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一、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及地质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甘肃地处大西北的中心,是联接我国内地、沿海和大西北的纽带和桥梁,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人口1987.5万人,国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到本世纪末,我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分两步实现:1990年以前主要是打基础,做  相似文献   

14.
三天的采访,老许给记者的印象是,精力出奇地好,一般年轻人尚且不如。和老许做了多年同事的现椒江区农林局副局长李新标说:"老许一生给台州林业做出的贡献太多、太大,退休后还一刻没有休息,还在带徒弟、搞研究,和老许比起来,我们这些小字辈远远没有这种精神和毅力。""如果上天再给我20年,我希望国家将我调往中国大西北解决西北荒漠化的绿化问题。我们玉环大鹿岛、黄泥坎塘和椒江沿海盐碱地绿化的难度可称为中国绿化难度最大的地区,没有其他地方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主要自然生态麻烦大多集中在大西北草原地区,形成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如干旱、水蚀、风蚀、草原退化、盐碱化等。大面积草被既保护了大西北的土地,又是我国东部精华地区的屏障。从战略上,国家战略层面上要增加投入、努力恢复并建设好大西北草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的开发,首先应该是农业经济理论的开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须改变农村经济科学的落后状况.《农业经济问题》作为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权威性学术理论刊物,在创刊至今的十年中,为开发农业经济理论、探索农村发展规律、指导农村社会实践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位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这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一片开发潜力较大的农牧区,重点集中在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简称龙青段),包括青海共和等15个县,甘肃临原等18个县和宁夏全区以及大柳树灌区所属的陕西定边、靖边和内蒙阿左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共57个县(旗)市。加快开发这片国土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对发展我国大西北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西部城市乌鲁木齐,有这样一个地方,任凭室外天寒地冻,大地一片银装素裹,这里,没有季节交替,鲜花常年盛开,芳香四溢。它就是新疆明珠花卉市场——新疆乃至西北目前最大的花卉展销场所和批发集散地之一。 2003年8月,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新疆调研考察期间,视察了新疆明珠花卉市场。他握着明珠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潘近国的手说:“明珠花卉市场不愧为大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西部一流的花卉市场。”这不仅仅是对市场的褒奖,更是对潘近国这几年拼搏奉献创建市场,呕心沥血繁荣市场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世纪 ,兵团作为大西北的一部分 ,在农牧团场的发展上 ,应选择农工商联合的股份有限公司模式。一、兵团农场组建农工商联合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一 )充分体现兵团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农业经济在兵团经济中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997年兵团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 1 31 .1 9亿元 ,比上年增加 1 6 .1 % ,第一产业增加达 6 7.34亿元 ,增加 1 4.1 % ,占国内生产总产值 (GDP)的 46 .1 %。 1 999年兵团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6 0 .0 6亿元 ,占兵团国内生产总值的 37.5 %。农业总产值 1 2 2 .0 6亿元 ,比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旅游理论,以甘肃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为典型案例,对西北高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研究区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条件的分析评价,依据生态旅游开发原则,提出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模式,并推出符合区域生态功能的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