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列妮 《品牌》2014,(8):109-109
文化的出现和发展都依赖于人类内在的创造性的冲动,同时也有赖于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营养得以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北宋前期的经文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三次翻译引进了不同的新鲜的外国文化,并给各时期的中国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佛经翻译的影响更是渗透到了很多领域。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就佛经翻译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它应顺应文化交流的需要,通过对佛经翻译的技巧、目的等的改变,更是扩大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成功的翻译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并且揭示出翻译的最终价值在于促进外来文化的内化和推动译入语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活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原则也是与时俱进.本文拟从中国翻译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分析不同时期的翻译原则,以此浅谈不同翻译原则对翻译实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2015,(21)
汉藏翻译是促进汉族和藏族两个民族沟通的桥梁,要做到更加切合实际、通俗易懂的翻译,正确的音译是汉藏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藏语和汉语在历史上有着持续的紧密联系,吐蕃王朝的时期,藏汉之间就已经开始了频繁的交流,藏族的许多书籍、佛经、典故都流入了中原地区,为两族的文化相互学习打下基础。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不断发达,藏族和汉族的交流也愈发频繁,由于藏族各个地区的方言不同、俗语太多,导致了音译工作的规范化问题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部分。本文将通过详细的事例来对汉藏翻译中音译规范化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背景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采用文化移植手段来解决翻译难题,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孙园园 《商》2014,(24):284-284
中国的翻译理论有着独特的发展背景,本文主要是基于其发展背景来浅谈中国翻译理论的历史进程,包括初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阶段,建国后的翻译理论,改革开放至今的翻译理论。最后一部分对中国翻译理论进行了展望,先是指出哪里有不足之处,然后进行的分析、解读,最后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推测,并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皮特.纽马克提出的两个主要的翻译理论。这两个理论得到了许多译者的认可和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这两种翻译理论的区别,并以实例来说明他们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作为商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环节,商标翻译要求译者不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熟悉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穿过表层文化挖掘深层文化意蕴,准确有效地传达出商标所蕴含的商品信息,促进商品的销售和消费。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分析文化和商标翻译的层次性,着重阐述了商标翻译中译者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外贸活动一般需要翻译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翻译提出了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与徐光启等明清士大夫们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科学思想。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翻译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科学翻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儒家思想面对这种冲击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对研究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应如何保持其先进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翻译是人类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的翻译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四次高潮.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的回顾,研究翻译理论的发展,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合同作为正式、严谨、庄重的法律文本,关系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准确、高放地进行经贸合同的翻译工作,完成信息在两种语言之间的动态转换,保证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遣词和造句两个方面,阐述动态等值理论为达到这一目标在翻译过程当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并得出这一理论会提高翻译的逻辑性及流畅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英汉文化的差异对表达、理解、形成不同句子结构与翻译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因此,翻译必须首先弄清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然后按照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赵旸 《品牌》2014,(12)
翻译实质是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活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区别于其他翻译形式的一种特殊翻译活动,由于民族、生活背景、文化差异的存在,中西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表达技巧。新媒体时代带来许多新的传播媒介,对于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对翻译技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商》2015,(9)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内斯特·海明威最著名的代表作,它从20世纪50年代被译到中国以来,一共出现了二十多个译本。而不同译本的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都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图里翻译规范的指导下,对不同时期下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图里的翻译规范恰好可以解释不同时期下策略使用背后的成因,为译者们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5.
阳艳 《商场现代化》2007,(4):256-257
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要求译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充分把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灵活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璧等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公示语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名片。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对于改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代表诺德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中对译员培训最有应用价值的是:原文分析、翻译纲要和对翻译问题的分类。本文将把这三个方面应用到公示语翻译当中,提出公示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将跨文化交际学和广告语言的特点相结合,来探讨商标的翻译原则,方法,和特点。广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用途语言,有其独特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商标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须符合广告语言的文化特征。这决定了商标翻译应更加侧重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习语是指含有数字的习惯用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有不少妙用,这些数字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理色彩,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准确运用和翻译这些数字习语,可表现它的文化内涵,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翻译习语中的数字对习语的翻译有直接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数字习语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商务贸易交流越来越多。一个好的商标翻译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由于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所以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极力从两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因此,从事商标翻译的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浅析在商标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并试图解决商标翻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商》2015,(9)
吉迪恩·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主要受到源语文化规范和目的语文化规范这两种规范的制约,这两种规则就像两个端点,译者则应该在这两端间动态地选取自己应该采取的规则。本文是在翻译规范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实际翻译中译者的地位以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