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朝晖 《商业研究》2001,(5):115-117
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不仅抑制了中国寿险业的快速扩张 ,而且暴露了高利率寿险产品带来的偿付能力危机 ,投资型险种的推出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偿付能力不足对中国寿险业的压力。中国寿险业要借助产品创新实现向现代寿险业的转型 ,还有赖于外部的税收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寿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鹏 《商场现代化》2006,(17):297-298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以及保险费率的市场化,非寿险精算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我国要实现非寿险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健全非寿险精算制度、提高非寿险精算教育水平、建立非寿险数据库、加强非寿险精算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要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因此投资型寿险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市场和监管都尚未完善,我国的投资型寿险产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寿险业与其它国家栖比起步较晚,在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外资寿险公司的纷纷进入,给我国的寿险行业带来了崭新的营销方式,如利用保险中介人进行寿险产品的营销.利用保险中介人进行寿险产品的营销,这是一种间接营销渠道,它为我国寿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提高了寿险公司的供给能力,拓宽了市场,增进了寿险产品的销售,而且也成为寿险企业提高承保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开拓我国无限广阔的寿险市场,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众多的保险公司和保险有识之士还在寻求更适合我国的寿险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伟  李会芳 《商业时代》2007,(35):84-85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寿险业的发展的现状,其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对我国寿险产品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寿险产品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或直辖市)为样本,分析法律环境是否对非寿险和寿险发展产生影响,并探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影响是否存在以及影响结果如何。研究发现:一方面,在控制一些影响因素后,法律环境对非寿险业和寿险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正效应;另一方面,法律环境对非寿险业发展的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L”型关系,而寿险业则呈现出“U”型关系,证实法律环境会影响区域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本市场的投资热度越来越高。加息成为眼下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加息通道中消费者通过简单的计算,盲目地得出加息对于传统型寿险产品是利空的结论,导致传统型寿险产品占比较大的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退保压力。相反,投资型的寿险产品热卖。从保险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对比研究传统型寿险产品、分红型寿险产品、万能型寿险产品和投资型寿险产品的特点,得出优化保险规划合理选择寿险产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厘清同质产品概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寿险公司产品的保险责任、投保年龄、保险期间等,并构建同质指数,结果发现:我国寿险公司产品的同质程度不高。产品同质化并不是制约我国寿险业创新发展的首要因素,寿险公司要突破增长瓶颈,应在营销渠道、品牌宣传和价值传递等方面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青枝 《商业时代》2005,(17):60-61
在沉寂了一年多后,投资型寿险又为人们所关注。笔者认为,随着保险投资环境的日益成熟和保险双方的销售和购买行为日趋理性,投资型寿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必须看到,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依然是保险公司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消费者而言,也必须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型寿险产品。  相似文献   

10.
寿险代理人在我国寿险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寿险业不断发展,代理人规模随之扩大,由此产生的欺诈问题也层出不穷。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寿险业代理人的欺诈行为;其次研究了产生欺诈行为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寿险代理人欺诈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超  王志远 《现代商业》2013,(34):88-89
从1982年恢复人身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保费收入逐年上升,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公众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我国的寿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结构差,资产规模小,认可程度低,险种差异小,经营效率低等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寿险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根据我国寿险市场结构发展的历史经验,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及进出壁垒三个方面剖析我国寿险市场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寿险市场结构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寿险业具有很强的金融服务功能,保险投资是现代寿险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看清我国人寿保险发展的现状及繁荣背后的隐患,分析寿险投资的风险类型和当前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寿险公司应采取相应策略强化风险防范,从根本上提高寿险业的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美国友邦寿险公司进入中国,个人寿险营销机制成为我国寿险公司发展寿险业务,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寿险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的重要手段,推动了我国寿险业发展,成为寿险营销主要方式和途径。然而,随着我国寿险营销业的发展,个人寿险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寿险营销人员知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寿险公司的信誉和寿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它们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当前我国寿险营销人员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综合能力不够,不能适应市场要求;职业素质良莠不齐,误导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营销人员敬业、奉献精神不足,寿险营销队伍很不稳定.这些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寿险业的公信力和信誉度,影响到了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为促进寿险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认识提高寿险营销人员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和寿险公司等多方面努力,多管齐下抓好寿险营销队伍建设;依托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寿险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投资型保险品种作为与传统型寿险相对应纳新型产品,热销于人寿保险市场,占据了寿险销售额的半壁江山。面对这一国内纳新生事物,保险公司和客户都处于亢奋状态,对其缺之一种理性认识。本文试图从保险公司投资型险种的信息披露,正确认识投资收益率等方面对投资型保险进行分析,以期能使保险理论界、保险业、投保客户对其有较清醒的认识,从而实现该种保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应寿险商品特殊性的所得税制度,这与现行市场条件下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基于此,本文从寿险商品交易长期性、储蓄性及投资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构建寿险公司所得税制度的必要性,并借鉴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寿险所得税课征模式,提出我国寿险所得税制度构建的大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冯芳  杜可 《商场现代化》2005,(27):45-45
近年来,投资型险种为投资者投资理财增加了新的投资渠道,目前我国各家保险公司接连推出投资连接类、分红类、万能型产品.与传统寿险产品相比较,此类产品的价值随着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情况的波动而波动,各保险公司的竞争也自然而然地集中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上,于是各公司纷纷在投资业绩上做文章,甚至夸大对产品投资业绩的预测,出现误导客户的现象.本文就目前投资型保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投资型保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寿险业自1982年恢复经营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即产品引导了消费,同时消费又反过来影响产品。保险产品也不例外。在寿险业发展初期,根据当时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有限、储蓄是消费者主要的投资手段、孩子是家庭的主要关注点等特征,开发和推广储蓄型寿险产品,尤其是针对少儿的险种。随后,在保险公司的引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购买保险对家庭的重要性,成人寿险产品开始热销。1996年起国家进行几次大的利率调整,促动寿险产品向保障型发展。利率的波动使消费者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9.
在寿险业发展的历程中,利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寿保险费率的厘订基础之一,更是决定寿险资金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当今,我国经济正在加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利率市场化为目标的利率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一改革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本文试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寿险业的影响,并对我国寿险公司的应对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新毅  石桂峰 《北方经贸》2001,(10):133-134
投资连结保险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保险产品,与传统寿险产品相比,它有助于寿险公司分散经营风险,降低成本,增加获得机会,因而对中国寿险业的发展更具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