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部分时期都是处于升值阶段,那么这段时期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经济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正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情况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积极的结论。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坚持汇率制度改革不动摇,加大人民币自由浮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2.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部分时期都是处于升值阶段,那么这段时期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经济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正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情况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积极的结论。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坚持汇率制度改革不动摇,加大人民币自由浮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间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和我国经济增长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是联接我国内外经济的桥梁,也是我国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日渐加快,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考验。本文主要分析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情况,并从内因、外因角度剖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进而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尤其是对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效、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人民币汇率已经趋近于均衡汇率,汇率市场化明显提高,国际收支失衡有所缓解.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最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下降,又呈现出固定钉住制度的特征,而且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依旧受到制约,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转变.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必须扩大汇率弹性,灵活调整货币篮子,深化产权改革,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最大的省份,经济增长高度依存于对外贸易。分析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就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广东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ML条件成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的升值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调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人民币的升值,必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持续的贸易顺差与弹性缺乏的汇率制度作用下,造成了我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并给人民币造成了巨大升值压力。从当前的数据来看,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至今的33个月内,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高涨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并没有受到巨大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期的中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短期不能够改变的现实情况,如果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那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人民币升值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英梅 《全国商情》2006,(5):63-64,53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经济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体系;适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季刚 《全国商情》2009,(4):53-54,65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2008年,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对许多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创,危及全球经济.而人民币汇率是联接我国内外经济的桥梁,也是我国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日渐加快,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考验.本文主要分析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情况,并对危机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剖析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是贸易条件、对外开放度、政府支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均衡汇率有显著正影响。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人民币汇率错位自修正机制存在,但功能较弱。对汇率错位的测算表明;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存在低估,但低估幅度较小。其政策含义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汇率水平回归均衡和完善自修正机制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至2008年8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升值17.42%。人民币升值是对长期固定汇率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合理调整,既应该看到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该注意把握所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2005年7月开始施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步升值。直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币止住其单边升值的步伐,但同时却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想和政策的空间。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汇率制度改革趋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2005年7月开始施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步升值。直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币止住其单边升值的步伐,但同时却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想和政策的空间。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汇率制度改革趋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实现一国经济内部与外部均衡的重要工具,也是调节国际经济竞争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逐渐加大,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2005年7月开始施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步升值.直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币止住其单边升值的步伐,但同时却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想和政策的空间.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汇率制度改革趋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中国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也在不断增长,出现了反常的正相关,与一般贸易理论认为的一国货币升值会促进进口、减少出口的理论相悖,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需要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是盯住美元的盯住汇率制,直到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旨在探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下这种汇率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长期波动的降低和人民币贬值都能促进FDI的流入,而短期波动对FDI的影响并不显著.在2005年7月我国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后,保持汇率的长期稳定对促进外资流入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可以在短期内调整汇率波动的自由度,加大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由于GDP增长比汇率变化对FDI的影响更为显著,名义汇率的升值并不会使我国今后的FDI流入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