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芳  刘伟宏 《科技和产业》2015,15(4):143-146
在对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福建省1980-2013年的年度数据对其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金融发展.福建省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努力完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是两者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关系研究是我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基于系统论视角和VAR模型,采用天津1995—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天津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变量之间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天津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能够达到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两者还没有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出现协调性不足问题,学科结构不能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促进学科结构调整的作用还有待改善。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助力天津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福建省为例,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指标,实证分析了1978—2019年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相较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比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高级化并未直接...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1997~2017年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次运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测度一、二、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水平,天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呈现双"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高度协调性;三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均衡;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如何发挥金融的资金配置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福建省1980——2015年的年度数据对其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区域产业升级对金融发展水平影响较为显著。针对福建省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和制度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结构偏离度为工具,研究天津1984-2011年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天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且总体不协调性呈上升趋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逐渐加剧,从1984年的0.69上升到2011年的0.85,劳动力有持续向外转移的潜力;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呈先抑后扬的"U"型走势,虽近年来产业偏离程度有所加大,但还基本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产业结构协调性总体较好,但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以来,由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产出份额增长慢于就业份额的增长,即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就业结构变动。本文针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宇琴 《科技和产业》2021,21(4):102-108
利用泰尔指数刻画福建省环境不平等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LMDI模型和M-R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分析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福建省工业污染物排放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8年福建省工业废水的泰尔指数均超过0.24,工业固废的泰尔指数出现0.90的极大值.经济规模效应对福建省工业三废的减排始终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交替出现促进与抑制作用.从时间尺度上看,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物而言经济规模为累计正向贡献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对工业SO2排放影响最大的为产业结构效应.从空间尺度上看,对福建省工业废水、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区域差异贡献最大的分别为漳州市、福州市和龙岩市,三市减排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9.
代绍庆  蒙维洋 《改革与战略》2015,(4):127-130,137
文章对嘉兴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演变轨迹及现状进行阶段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等指标来分析嘉兴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嘉兴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整体协调性较差,即嘉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据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认同、层次结构、技术进步及协同发展等方面就失衡原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经济增长速度快,2014年全国领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也大。通过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从业人员流动状况,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得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明显不协调、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等结论。并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天津经济》2010,(12):81-81
本刊2011年征稿重点是,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天津"十二五"规划为主线,特别重视和优先采用下述方面的高质量稿件: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2.如何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形成与天津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贾磊 《科技和产业》2011,11(11):151-154
人力资本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根本驱动力。本文研究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并对福建省经济总体情况、产业结构、居民收入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人力资本结构、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环境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这有利于加快转变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广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需求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重点要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高千丘 《科技和产业》2022,22(4):208-214
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作为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之适应当今产业结构的变动,并达到一个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是当今经济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围绕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高等教育结构方面基于高等教育功能性的视角,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投入和社会服务4个方面来选取指标,在产业结构方面分别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细分选取指标,通过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湖北省2009—2019年11年的数据进行测算。经过实证分析发现,2009—2019年湖北省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2009—2010年两个系统协调性低,处于失衡不协调的状态;2011—2014年两个系统中度协调处于磨合阶段;2015—2019年进入稳定发展的高协调状态。根据实证结果,对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更好地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和2002年福建省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平衡增长率及产业结构的最优平衡发展轨道。在此基础上,文章以2011年实现最优结构为目标,建立福建省产业结构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叶华 《中国经贸》2014,(23):38-40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具体实施还涉及到政治、环境、文化等多个环节。本文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和探讨了福建省的资源和环境优势、主导产业、产业平衡、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等内容。进而提出了一些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差异不断扩大背景下,分别从产业结构的效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个方面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以期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解释,最后从产业结构角度对福建省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闻璋 《中国招标》2017,(25):10-12
不管产业结构还是需求结构,能够让整体经济保持稳定的经济成份都在提升,这奠定了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基础。协调性也与“稳定性”相关,所谓的“协调”就是指差异在减少。  相似文献   

19.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产业是福建省的重点支柱产业,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信息产业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多个新兴产业取得突破.但存在着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主要根源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产业发展环境不佳等,这也制约了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福建省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