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有效规避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改进。抑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资产减值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仍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公司的成长性会导致公司报告盈余的较大波动,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降低公司成长性给盈余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的成长性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高成长性的公司,低成长性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更为强烈,高成长性的公司与正向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程度更低;公司的成长性对向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外部审计是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我国2013—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行为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结果表明,虽然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对企业进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具有警戒作用,但作用有限,且提高审计费用和变更会计事务所反而会诱发企业增加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这表明外部审计无法有效抑制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管理后盈余分布法和T参数检验、Wilcox on非参数检验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结论。债务重组准则的重新修订虽然从表面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从实质上讲。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而是在策略上进一步隐蔽化。  相似文献   

6.
郑洋  薄澜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30-131,143
在融资约束条件下,从债权人实施监督和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二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进一步就债权人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效果进行实证检验。以2008—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业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应计会计项目或通过构造真实交易向上调整盈余的行为都减少了其债务融资成本。债权人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债权人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实际监督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为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用预售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手段影响盈余的行为.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规范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以期达到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盈余管理盛行,因而盈余管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各种动机所产生的盈余管理类型进行了归类,认为合理的会计管制应能把盈余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和会计方法选择空间的日益扩大,上市公司出现了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农业企业筹集资金、获取适度农业补贴,间接的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但过度的盈余管理问题会带来诸多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指出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农业上市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文献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对经济周期和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对经济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有关,经济收缩期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大于经济扩张期.  相似文献   

11.
颜秀春 《生产力研究》2008,(15):143-145
文章介绍了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和ST制度的相关规定,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并为相关部门解决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庆林 《经济师》2011,(7):87-87,90
当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多的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行为。要解决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促使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治理。文章在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动因以及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常用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对治理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3.
高管变更、继任来源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盈余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经验文献却相对较少。以中国资本市场2001年到200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和高管的继任来源两个因素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之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变更导致了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外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相对于内部继任者的上市公司而言更倾向于进行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附加检验也揭示,高管离职的原因会给继任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变更和继任来源是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虽然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对相关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缺陷.与此同时,盈余管理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盈余管理行为也一直时有发生,对于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就变得愈发重要,这也是市场经济能健康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运行当中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出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虽然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还是有可能让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企业操纵利润.同时,本文总结出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管理盈余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对企业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尽可能的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5.
论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视角检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债务期限产生正向影响,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更明显,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债权人的借贷风险,因此,债权人在制定长期贷款决策时要加大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相似文献   

17.
程敏 《经济师》2008,(7):33-34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股东的控制提供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自由,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进行回顾,最后对控股股东转让股权的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8.
李洁 《经济论坛》2004,(21):72-73
二十多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盈余管理行为也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出于某种动机,利用法规政策的空白或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的行为。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显然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而盈余管理则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会计  相似文献   

19.
彭牧泽  靳庆鲁 《财经研究》2021,47(10):156-169
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者与监管者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识别与监管的增强,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公司操纵盈余的主要手段,如何充分识别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研究发现,盈余压力会使公司通过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公司的议价能力会强化而高管持股会弱化上述作用,而且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与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在盈余压力下具有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不同于内部生产调整的盈余管理方式,实施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但会在之后年度出现"反转".文章检验了公司盈余压力下的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及特征,有助于增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解,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与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质是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会计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博弈分析模型,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