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侯祥麟,1912年4月4日生,广东汕头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4年12月去美国,就读于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系,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他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  相似文献   

2.
胡涛 《华北电业》2008,(5):76-77
科研于吴涛而言,犹如围棋中的对弈,是件自觉的趣事。 他所做的只是不断积累,不断掌握世界最前沿的电力技术,从一介书生到RTDS的技术研发成果,再到机网协调技术的实际应用,吴涛的路越走越宽,积累越来越多。2007年,他被评为“华北电网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3.
徐寰 《中国纺织》2009,(4):16-21
他在纺织材料及纺织新产品领域成就突出,在新型纺织测试仪器的研究及测试方法领域屡有建树,2004年就成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人选。他发明了“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这一技术被称为纺纱工业的一场革命;他准备消灭浆纱浆料中的“PVA”并实现绿色上浆,改变多年来涤棉浆纱的“思维定势”;他深入小口径人造血管的仿生构造及性能研究领域,做出了目前仿真度高的人造血管……他拥有扎实而广泛的知识基础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具有务实的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斐然的成绩和独特的性格揭示着他人生的显著特征——创新。 他,就是武沤抖技学院纺织学科带头人徐卫林教授。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作为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还是参加工作尚不足10年的博士生,江同文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令人羡慕和敬佩的。10年时间,他从一名初出校门的博士生,成长为中国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成长为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科研队伍的带头人;他把所学知识与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实际相结合,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12月15日,2003年全国电力行业焊工技能竞赛在贵州落下帷幕,来自山东电建三公司的边永、山东电建二公司的李玉得、尹冬组成的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表队,以总分279.43的总成绩夺得团体冠军。李玉得名列个人第七名,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走下领奖台的李玉得,并没有太多的激动,而是一脸的坦然,这次比赛他是有备而来,因为在他心底埋藏着一个深深的“结”,那就是在2001年和2003年3月两次举行的山东电力焊工技术比武中他都以微弱差距屈居亚军,他不服气,要争就要争冠军!在离大赛仅有1个多月时间里,他边学理论边实践,经常通过焊件的透视片…  相似文献   

6.
马任常是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的全能焊工,1974年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艰苦的环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性格。高中毕业时,以几分之差与大学门槛擦肩而过,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放弃了复读的机会。1992年3月,小马被公司招为农民合同工,从事电焊工作,从此,他便以焊枪作笔,在焊花中书写自己的人生。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术,他虚心好学,向师傅们讨教诀窍。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年轻好学又憨厚的小伙子,不惜倾囊相授。小马很快掌握了焊接的基本要领,但他没有满足,反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早成为一名全能型高压焊工…  相似文献   

7.
立得空间正在实现移动互联网实景地图服务平台梦想的路上。立得空间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晟的微博头像是他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合影。学测绘出身的他,一直有个"科学梦",希望能做一种自主原创技术。1999年,他返校参加校庆遇到国内知名遥感专家李德仁院士时,李院士正在为一种"移动测量技术"寻找产业化出路。李院士1995年在国外首次看到这种技术时,就觉察到该技术的巨大前景,回国后立刻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工业》2013,(6):72-72
2002年人矿,11年来一直从事煤矿机电专业技术工作,工作中他踏实能干、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机电技术领域内的工艺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众多疑难问题,被员工称为机电技术领域内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饶育蕾  彭娟 《董事会》2010,(10):80-81
一位因技术发明而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博士,闲聊之中的一句话令笔者颇感震惊。他说虽然获得了创业赛金奖,但他并不打算真的去创业,因为做实业“太辛苦了”!他的理想是做金融……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岂止他一个,实业界也有大量企业纷纷跨入金融行业,因为做金融“赚钱来得快”。当金融有这般魔力让人们放弃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专业技术和产品时,金融的现实与本质背道而驰了,这难道不是金融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傅胜业  刘浩 《武钢政工》2009,(12):21-22
他在技术组长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他默默奉献,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奋进之歌。他与同事一起,填补了“平改转”以来从低碳到高碳的型线棒材系列产品空缺,参与开发了帘线钢、重轨钢等一批拳头产品,将“双高”品种比提高到85%以上,仅去年一年就向国家申报18项技术专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工业》2004,(1):60-61
1999年,他被授予"厂优秀团员"; 2001年,他被授予"厂双文明职工标兵"; 2002年,他被提升为主工艺运行二值副值班主任,并获得"企业特殊津贴"; 2002年,他编写的《新型中频供电微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及实现》获得中国核学会运行技术交流会论文一等奖; 2003年初,他被提升为车间主任助理; 2003年7月,他被评为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青年突击手"。  相似文献   

12.
简易诊断技术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著名设备专家丰田利夫先生是设备维修分会诊断技术委员会特邀外籍顾问,他曾在1996和1997年两度来维修学会讲课及参加学术活动期间,一再建议中国的维修技术人员应该吸取日本的成功体验,很好地学习“无量纲征兆参数的运用”,在此特将他在1997年香山会议上的大会报告译出,以供国内设备工程界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24日。 云南春城昆明。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1999年学术年会隆重召开。会上兖矿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矿长金太被授予“企业技术经济大师”称号。成为全国椎一获此殊荣的矿长。 金太矿长自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时间地从事采煤技术管理工作。30多年来,他高扬科技兴矿的大旗,先后担任过采煤队长、生产技术科长、副矿长、集团公司调度室主任、矿长、高级工程师等多项行政和技术管理职务,并先后就读和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及多种国内外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班,对煤炭生产组织及技术管理工作有着丰  相似文献   

14.
极客与画家     
技术与艺术,源自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也是技术至上创业者的精神源动力。 一头银发的Robert Ober,戴着眼镜的斯文样子很像是位大学老师,不过他酷酷的表情却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实际上,他是他画家,在业余时间帮孩子完成绘画作业对他来说只是轻松的“小菜一碟”,然而他更广为人知的职业则是LSI公司企业战略部与CTO办公室的高级专家,已有2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摩配》2006,(6):52-53
本田技术研究所是当今日本乃至世界汽车业的佼佼者。在日本企业界,本田是技术和活力的代名词,也是日本大学生毕业后非常向往的就业目标。这个创立于194年的企业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如此的成绩,与它的创立者本田宗一郎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本田宗一郎于1906年出生在静冈县1922从乡下来到东京进入汽车修理厂当学徒。他对机械技术非常热心,很快成为优秀的修理工,而且在1928年曾独立开办过汽车修理厂,经营得非常成功。1934年他关闭了修理厂成立了东海精密机械公司,并生产活塞环,产品的主要买主为丰田公司。由于宗一郎不愿永远为别人做嫁衣裳,在…  相似文献   

16.
王峰 《现代班组》2014,(3):46-47
1.7米左右的李自玺个子不算高,戴着眼镜也是一副斯文的模样。但是,你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李自玺可是在火法冶炼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14年。2011年甘肃省“万名职工技术比武”中,那也是“铜转炉技术比武”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通讯员姚禹)2014年9月20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ITU-TSB)主任马尔科姆·琼森(Malcolm Johnson)到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访问。中心领导刘岩、薛永刚、李景春、陈进星、宋起柱分别在中心北京监测站、检测中心接待了琼森,向他介绍了中心概况及无线电监测、无线电检测与认证等工作情况,并与琼森深入交流了有关工作情况。琼森参观了中心北京监测站机房、天线场地以及设备检测实验室。他对中心的业务技术能力及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于宇通来说,2007年是宇通客车技术研发的分水岭,在这一年,宇通客车实验中心建成。之后,宇通技术投入走上了快车道,2008年宇通新建底盘装配线投产;2009年宇通建成大客车整车电泳涂装生产线。回顾技术研发之路,宇通  相似文献   

19.
国内某客车企业的张先生原来是一名技术人员,但是从2010年开始他转到了技术管理岗位,成为市场调研与产品规划人员。与以前一门心思研究技术不同,张先生实现了自我职业生涯的一次转身。2010年,他需要不断走访市场,了解用户的需求,把第一手的资料带回来,分析市场的需求特点和未来的走势,结合公司战略,为公司的产品规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怒放的青春     
丁涛 《广西电业》2015,(3):67-68
<正>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在广西送变电公司线材厂就有那么一批"新鲜血液"在与企业的交融中沉淀、提升、蜕变,在电网建设路上收获着成长的快乐。自信,让他成为工作中的"高大尚"杨周,一个走起路来都带着风声的80后率性小伙,在生产一线历经了5年多的摸爬滚打让他对电力铁塔的生产工艺、设备情况、技术要求都了然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