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2006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连续第三年实现了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三超历史”,粮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33.3万hm^2大关;粮食综合单产实现362kg/667m^2,比2005年提高0.8%,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113,2亿Kg,比2005年增加10.55亿kg,增长10.3%。2006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0亿kg。整个垦区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加的粮食产量达到9.6亿kg,占2006年粮食总产量的9.1%。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临沂市结合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会议和2008年国家再度提高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把粮食生产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要坚持粮食播种面积1000万亩、粮食总产60万吨、人均占有350公斤的“三条底线”不动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清12年来河南省粮食增产因素与地域格局,可为河南省调整农业政策,进一步保持和提升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市贡献,以及耕地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地市的增产作物和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主要得益于河南传统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的增产,二者贡献率达9192%,小麦贡献稍大于玉米;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对于河南省粮食“十二连增”的贡献要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 两大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升; 12年来,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产量都是增产状态,豫东南地区的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5地市为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力。[结论]未来河南省需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来稳定和提升其粮食生产能力和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演变,以期为新时期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对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变化趋势。基于省域尺度,对31个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空间分异进行了探究,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全局G系数分析了省域粮食单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1978—1985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于单产的大幅提升,总产量持续增长。1986—1999年种植面积相对波动较小,由于单产的不稳定导致总产量波动较大。2000—2003年随着种植面积的短暂降低,粮食产量也整体呈降低趋势,这个阶段单产水平也不稳定。2004—2017年由于单产和播种面积的共同作用,粮食产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2018年相对2017年,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产水平。玉米对产量的贡献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主粮。(2)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各省(市、区)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北京、天津等10个(市、区)的种植面积降低幅度均在30%以上,其他地区或是面积扩大或是变化较小。相对种植面积,大部分省(市、区)的产量增加比例较大,尤其是主产区。(3)全国各地区粮食单产量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空间布局变化较小。全国省域粮食单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结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仍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三人话三农【连年增产背后隐现"顶点之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粮食总产量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我国可耕地面积没有太多提升空间,增收只能靠提高单产,"但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突破,相对过去而言,继续提高粮食单产难度越来越大。"南方周末【新型城镇化:回归到"人"】十八大后,李克强多次讲话,将城镇化这个最大内需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1994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粮食要保持三个稳定、两个平衡,即: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稳定库存;总量平衡、地区平衡。这是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进一步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解决粮食总量平衡的关键粮食供求平衡,是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要达到全国的总量平衡,首先各省、市、区要力求保持总量平衡。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省长负责制必须明确省长所负的责任:一是负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二是坚持国有粮…  相似文献   

7.
素有“粮豆之乡”、“松辽平原第一仓”美誉的吉林省榆树市,近年来通过采取生态保粮、设施稳粮、科技增粮等措施,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粮食产量、商品量连续多年居于全国县(市)之首,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4.2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冠”的目标。然而,粮食单产不高的难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个传统的产粮大市。  相似文献   

8.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2):53-53
农业部2月26日发布了有关粮食发展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通过调研认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高潜力较大,到2020年可增加粮食面积333.3万公顷左右。 农业部称,从目前粮食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单产仅为品种区试产量的58%~78%.为区域高产示范水平的48%~63%,因此,粮食单产提高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00亿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西省提出“十一五”粮食生产目标:通过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量,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产量与效益并重、高产与优质并举,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力争“十一五”粮食亩产达到370公斤,总产实现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九连增”主要因素贡献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我国粮食近9年来连续增产(以下简称:粮食“九连增”)现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包括对粮食、三大主粮及其它杂粮增产率,粮食总产趋势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两方面因素在粮食“九连增”过程中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粮食“九连增”主要得益于单产的大幅增加;单产和播种面积这两方面因素在三大主粮的增产过程中贡献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它杂粮的增产中单产增产贡献率较大.“九连增”期间,现行的一系列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政策对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作用显著;而农业生产促进性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作用明显.笔者认为继续加大各类直接或间接补贴政策的补贴力度,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工作,防控市场风险,保障粮农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中,在上海郊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郊区夏粮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夏粮总产达到1.6亿公斤。166万亩秋熟水稻,由于病虫防治和田间管理措施有力,加上后期气候比较有利,单产达到540公斤。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1万吨,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0万吨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DI的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贡献因素,为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基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两个视角,对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23个县域尺度的粮食增产因素进行分解。[结果]从增产格局看,三江平原东部、北部地区增产效果优于西部、南部,且水稻增产最显著,玉米次之,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 从增产总效应看,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呈现正向效应,但单产效应贡献量不足播种面积效应贡献量的1/3; 从分作物分效应看,播种面积效应与单产效应的贡献量均为水稻>玉米>大豆,大豆播种面积累积效应为负值。[结论]研究区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是以播种面积扩大为主的外延式增产。今后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强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发展精准农业、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才是保障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依赖国际市场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是不安全的,也有巨大的政治风险,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而粮食的基本自给主要靠单产的提高,因为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且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复种指数增加短期内十分困难、粮经面积比较长时间内将保持稳定,而转基因技术可促进粮食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率增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1978年以来,尽管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通过有效的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物质投入、推广优良品种等新技术,粮食总产量已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1997年的4.94亿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总产的增加,来源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工作通讯》2004,(5):13-15
继全面抗击禽流感一役告一段落之后,农业部又全力投入另一场攻坚战——粮食提质增产大会战。为此,农业部确立了奋斗目标,即“两个确保”,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亿亩,确保产量达到9100亿斤;“两个力争”,即粮食单产力争达到或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优质粮食比重力争明显提高。围绕这个目标,农业部创新工作机制,狠抓政策落实,2004年粮食攻坚战已经全面打响。  相似文献   

17.
据农业部消息,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50亿公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8.
加快云南粮食生产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供不应求、大量动用储备粮,导致全球粮食库存率已多年低于17%的安全线水平,目前仅为15%,为50年来的最低水平,仅能满足50多天的世界消费。世界粮食单产增长缓慢,粮食单产增加已到了一定限度,今后30年世界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将进一步放慢至0.8%。尤其是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而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更加严峻。据统计,2006年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预计到2025年,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那么,太谷县的粮食生产如何才能在总量上确保全县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取决于粮食单产水平而非粮食播种面积。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包括化肥投入、灌溉、耕地成灾面积、机械动力在内的影响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四个因素,应用势分析的方法刻画了上述因素的时间序列趋势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对粮食单产水平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